邓小平视察南方后发表了重要讲话:“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两个“体制”分别指( )
A.人民公社体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B.计划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C.计划经济体制、多种所有制并存体制 |
D.混合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1992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这次大会
A.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
B.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 |
C.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
D.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决策 |
1992 年春,邓小平视察南方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媒体进行了跟踪报道。下列四组文章中属于对这一事件进行报道的是( )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B.《论祖国统一的方式》《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全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
D.《发展是硬道理》《重新审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 |
“语录粮票”是时代的产物,他们产生于“红海洋”年代,每个票上都印有毛主席语录,多数为“备战、备荒、为人民”、“厉行节约、严禁浪费粮食”等。语录粮票不仅是凭证,而且是一种政治宣传品,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语录粮票就陆续收回,予以销毁,这种粮票也便成了历史文物。这说明
①中国的粮食产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一
②中国逐渐改变了计划经济的管理体制
③政府改变了以行政手段调配资源的做法
④中国已经实现小康社会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③④ |
下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表(单位:元),图中的城乡差距最小年的出现是因为(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 |
B.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
C.农村改革已全面展开,城市改革刚刚起步 |
D.我国已基本实现小康 |
1992年春,邓小平视察深圳、珠海等地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谈话。这些谈话( )
A.实现了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 |
B.确定了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方针 |
C.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D.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迈向新阶段 |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央重新界定了经济特区的“特”:“保持经济特区优势的立足点,…主要应通过深化各项改革、调整经济结构、…健全法制规范…”。这一定位的时代背景是( )
A.围绕特区“姓资”“姓社”的争论 |
B.沿海和内地经济发展差距消失 |
C.平等竞争的统一国内市场完全形成 |
D.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确定 |
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时指出: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目的是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 B.改变计划经济体制 |
C.宏观调控资源配置 | D.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下图反映了中国市场化指数的变化情况。图中1992—1997年我国市场化指数迅速提高,这主要得益于(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
B.公有制主体地位得到改变 |
C.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已建立 |
D.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 |
有学者认为:“1992年,中国似乎又到了一个发展中的关键时间点。尽管经济增长从1978年以来早已变得深入人心,然而社会层面和政治层面种种令人眼花撩乱的新现象却成为困扰人们内心的新问题——每当宏观经济出现波动,‘意识形态’的武器会被习惯性的再度拿起来……邓小平南巡讲话打破‘僵局’再次掀起改革开放和建设的新高潮。”邓小平“南方讲话”对打破“僵局”起关键作用的是
A.号召“步子再快一点,胆子再大一点” |
B.明确新时期的指导思想 |
C.明确姓“资”姓“社”的标准问题 |
D.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突破这一思想羁绊的历史事件有( )
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②邓小平南方讲话
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④罗斯福新政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现代汉语词典》1978年第1版收录:“个体经济、集体经济、小农经济、小商品经济、计划经济、商品经济”,至1996年第3版增加收录的有“市场经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私营企业”,2012年第6版增加收录的有“非公有制经济、三资企业、乡镇企业”。这主要反映了我国( )
A.社会经济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
B.私营经济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 |
C.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逐渐深化的历程 |
D.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转向经济建设 |
中共“十四大”明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C.实行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制 | D.改革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