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五大报告对南方谈话作了一个很深刻很准确的历史评价。“一九九二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是在国际国内政治风波严峻考验的重大历史关头,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和路线,深刻回答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下列属于当时“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的是:( )
①厂长负责制是否削弱了党的领导? ②私营经济是否动摇了社会主义?
③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 ④检验真理的标准是什么?
A.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 |
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
A.提高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 | B.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C.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 D.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
这次美国金融海啸已由华尔街波及全球,令人不禁想起迄今为止最严重的1929年爆发的经济大萧条,美国历次金融危机反复说明,金融资本的趋利性在一定的气候和土壤下会恶性发作。这对于我国当前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意义在于
A.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 B.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
C.改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 D.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
下列是1980—2010年中国出口商品结构表。该表不能直接反映的是( )
1980—2010年中国出口商品结构(数据中国海关统计)
|
1980年 |
1990年 |
2000年 |
2010年 |
||||
|
金额(亿美元) |
比重(%) |
金额(亿美元) |
比重(%) |
金额(亿美元) |
比重(%) |
金额(亿美元) |
比重(%) |
出口商品总额 |
181.2 |
100.0 |
620.9 |
100.0 |
2492.1 |
100.0 |
15777.5 |
100.0 |
初级产品 |
91.1 |
150.3 |
158.9 |
125.6 |
254.6 |
10.2 |
817.2 |
5.2 |
工业制成品 |
90.1 |
49.7 |
461.8 |
74.4 |
2237.5 |
89.8 |
14962.2 |
94.8 |
机电产品 |
13.9 |
7.7 |
110.9 |
17.9 |
1053.1 |
42.3 |
9334.3 |
59.2 |
高新技术产品 |
—— |
—— |
—— |
—— |
370.4 |
14.9 |
4924.1 |
31.2 |
A.80年代实现了由初级产品为主向工业制成品为主的转变
B.90年代以来机电产品的出口比重越来越大
C.进入新世纪以来,高新技术产品成为出口新的增长点
D.外商投资企业、民营企业等的出口总额已超过国有企业
生活即历史。1992年夏天,深圳一座露天咖啡厅中,四个年轻小伙子在聊天。从他们四人聊天的内容中,请你判断,最不符合实际的是( )
A.小张说:“今年春节后不久,我在深圳有幸看到了小平同志。” |
B.小李说:“我把小平同志到深圳这件事,通过互联网专线发给了在美国的同学。” |
C.小马说:“今年要召开党的十四大了,估计改革开放的步伐又要加快了。” |
D.小赵说:“听说上海浦东发展很快,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到浦东去创业?” |
下图为中国产业结构变化图。该时期产业 结构变化的原因有
①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
②改革开放不 断深化
③加入WTO
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基本建立
A.①② | B.①③ | C.③④ | D.②④ |
德国学者韩博天说:“中国政府经常运用一种‘试点’的方法,即允许地方政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摸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成功的地方经验会被吸收到中央的政策中,继而在全国推广。”这种方法体现在
①社会主义工业化 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③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④90年代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
A.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 | D.①②③④ |
“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生活先好起来。……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的波浪式的向前发展,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能比较快的富裕起来……,”体现这一理念的是
①建立人民公社 ②鼓励发展个体企业 ③发展乡镇企业 ④设立经济特区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2013年热播的电视系列片《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展示了社会主义500年从空想到科学,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发展,经历高潮与低潮,成功与挫折的历史,下列评价不符合这500年社会主义探索历史的是
A.《资本论》将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学说置于牢固的科学基础上 |
B.列宁提出了社会主义在少数或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首先获胜 |
C.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探索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
D.“一国两制”创造性地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争端的基本准则 |
人们经常用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占世界总量的比重来论证本国的国际地位及发展方向。但也有人以1840年中国的GDP是世界的33%,但之后就逐步沦为半殖民地;而1949年中国的GDP虽是世界的6%,却赢得了真正的独立并逐步走向大国这些史实来反对GDP决定论。据此,下列该现象分析最为合理的是
A.GDP的确能反映经济发展状况,可以证实国家的地位和发展方向 |
B.GDP只能反映当时经济状况,故不能反映国家的地位和发展方向 |
C.GDP的国际地位变化趋势经常与该国国际地位变化趋势成反方向 |
D.决定GDP变化的经济性质才是真正决定国家的地位和发展方向的 |
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在一个几亿入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的实现了如此困难复杂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这的确是伟大的历史性胜利。这一“历史性胜利”是指( )
A.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实现 | B.土地改革消灭了地主阶级 |
C.社会主义改造任务的完成 | D.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开放 |
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 B.承认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 |
C.增强企业活力 | 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英国《金融时报》称:20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的命运,正在慢慢脱胎换骨,与国际游戏规则的共同语言日益投机,渐而接轨上路。促使该时期中国同国际“接轨”的事件是
A.在海南岛设立经济特区 | B.中共十四大的召开 |
C.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D.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
经济学家张维迎认为,中国过去30多年的经济奇迹源于市场的逻辑,即生产力的提高来自技术进步和创新,技术进步和创新来自劳动分工。劳动分工受市场规模的限制。市场的规模越大,参与交易的人越多,市场的分工就会越细,技术进步就会越快。下列经济现象最能印证上述观点的是
A.开放浦东,打造活力上海 | B.包产到户,提高农民收入 |
C.简政放权,增强企业活力 | D.加入世贸,融入全球经济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