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 选择题
高中历史

2008年,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吴晓波说:“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

A.扩大企业自主权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B.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三个代表理论的提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开发上海浦东确立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
D.建立4个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讲话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我国城镇人口数的变化情况》图。下列对图片信息的解读,符合史实的是
我国城镇人口数的变化情况图
  
①A—B点人口增长主要因为国内相对和平与“一五”计划推动
②C点高峰的出现是由于国民经济呈现出繁荣景象
③国家动乱与国民经济严重困难导致D点城镇人口大幅减少
④E—F点的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政府的方针政策的调整

A.①②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做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1978年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历次三中全会做出了许多重大的决策。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某次三中全会内容的是(  )

A.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B.通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干问题的决定
C.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D.指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邓小平理论与“东方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成熟》一文指出,邓小平理论既有政治上的鲜明性和针对性,也有理论上的深刻性和创造性,而“南方谈话”标志着邓小平理论达到一个新境界。主要是因为“南方谈话”着重阐述了

A.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B.改革必须坚持的原则
C.完成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 D.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一次重要的全国代表会议。会议召开不久,有外电评论道:“这是一次加速和外国接轨的会议,中国必然会进一步影响世界。”此评论的依据应该是(    )

A.会议阐明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外交方针和政策
B.这次会议上形成了中共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C.会议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的目标
D.会议高度评价了邓小平的重大贡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观察下图《解放后市场米价衔接数据图》,分析造成90年代中国市场大米价格波动的主要因素是

A.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B.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科技兴农成效显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经历了三十多年,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变。以下关键词能正确体现这一特征的是(    )

A.联产承包、大跃进、好莱坞、村民自治
B.中外合资、市场化、文化大革命、南巡
C.人民公社、互联网、一国两制、三个代表
D.经济特区、个体户、科学发展观、依法治国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经历了思想解放进程的中国就像一个混血儿,也许这个孩子很快就会在吸取父母——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的长处之后,独立走出一条新路。”(奈斯比特《中国大趋势》),材料中“新路”的本质含义是(    )

A.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B.市场主导资源配置
C.计划与市场相结合 D.积极融入全球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市场与计划二者就像鸟与笼子的关系一样,要让鸟飞,但只能在笼子里飞,否则鸟就飞跑了。如果鸟是搞活经济的话,那么笼子就是国家计划。搞活经济、市场调节,只能在计划许可的范围内发挥作用,不能离开计划的指导。”我国与此最为吻合的经济政策是在

A.20世纪60年代 B.20世纪7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1世纪以来,中国许多地方的农民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农村土地经营的新办法,通过租赁转让、大户承包、以地入股、合作经营等多种形式,在确保所有权、稳定承包权的前提下,搞活土地使用权,既打破了制约农业规模化发展、集约化经营的瓶颈,又有效地增加了农民收入。对这一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

A.反映农村土地所有制结构的变革
B.中国小农经济的理性回归
C.面对国际市场冲击下的政策性调整
D.农村经济改革深化的表现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发现新中国的GDP增长率在1957年、1979年和1993年均有显著增长。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三年份的GDP增长的共同因素是(  )

A.国家对生产关系进行调整
B.生产力活跃,公有制经济加速发展
C.国家政治制度发生变革
D.国家产业结构出现重大调整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东方风来满眼春”,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邓小平到深圳、珠海视察并发表了重要讲话。这次讲话
① 提出了真理标准问题
② 再次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③ 使“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论断深入人心
④ 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A.① ② ③ B.② ③ ④
C.① ③ ④ D.① ② 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92年是中国改革的标志性分水岭。在这一年抵达北京履新的前世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向南方周末记者讲述他当时的感受:“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确定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
C.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D.形成了全方位的开放新格局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确立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A.实现国家工业化 B.完成三大改造
C.实行单一的公有制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每年春秋两季在广州举办的广交会,是中国目前历史最长、层次最高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下表是2009年春季广交会参展企业分类,对下表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类别
私营企业
国营企业
三资企业
媒体企业
其他企业
参展企业数
5561家
4055家
2709家
371家
1305家
百分比
39.18%
28.96%
19. 35%
2.65%
9.32%

 
A.非公有制企业成为参展企业的主体
B.目前中国存在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
C.科技进步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D.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使广交会充满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