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高中历史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进行的探索是

A.发展外向型经济 B.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C.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来源:山东省胶州市2010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段诊断性检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07年世界十大流行语中排在第10位的是“Chinese"’。这个词的流行,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 
①中国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  ②中国正在崛起 
③中国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  ④汉语成为世界统一语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30年改革进程标志性的分水岭。“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A.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肯定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
C.确立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 D.形成了立体全面的开放格局
来源:江苏省姜堰中学2010届历史期中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课题研究小组在对民族复兴问题的研究中搜集到了以下几组史料,阅读后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937年,红星照耀西方。该年1月,在美国《生活》杂志上,惊异的出现了毛泽东的头像。在斯诺为他拍摄的一系列照片中,那张头带八角帽,神情沉着,面容清癯的肖像无疑最为著名。
——《复兴之路》
(1)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毛泽东当时引起美国《生活》杂志高度重视的原因是什么?(列举两个具体史实加以说明)
材料二 1941年中国共产党发表《为抗战四周年纪念宣言》中说:“四年以来,全国军民奋起抗战,不顾牺牲,不怕困难,前仆后继,再接再厉,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度过了许多的难关,卒能使敌寇胆寒,环球心折,奠定了民族复兴的基础,产生了新中国的雏形。”
——王桧林《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若干问题研究》
(2)为什么说抗战的胜利“奠定了民族复兴的基础”?
材料三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从衰败到复兴的转折点。抗战胜利后,民族复兴之路遭遇到艰难的国际政治环境,而(改革开放前长期进行的)经济积累又奠定了后来经济腾飞的基础。
(3)如何理解“抗战胜利后,民族复兴之路遭遇到艰难的国际政治环境”?
材料四 “21世纪始于1978年”,这是英国《卫报》专栏作家的断言。因为那一年“是邓小平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年份——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始从平均主义向市场经济走出了尝试性的一步,它创造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历史”。
(4)这个“完全不同的历史”有什么主要表现?结合上述史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民族复兴的梦想会在1946年破灭却在1978年变成现实?
(5)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华民族复兴的认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08年《中国经济周刊》发布了首份《中国改革开放30年经济百人榜》,其中80位企业家和20位学者入选。3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最根本性的变化是:

A.多种所有制的出现 B.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私营经济的发展 D.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中提出“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三个有利于”对改革开放的意义主要是

A.消除了人们姓“资”姓“社”的困惑,解放人们思想
B.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C.体现了改革以人为本的特点
D.为改革开放指明了今后的工作重点
来源:2009年江苏高考信息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淮北口子酒素有“隔壁千家醉,开坛十里香”的美誉,它不仅经历了中国历史的风风雨雨,而且也见证了新中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嘉庆七年(1803年),濉河再次得到疏浚,上接萧县以北的黄河古道,下连淮河,往来商船通航,使濉溪口的商业趋向繁荣,酒作坊发展到三十多家,口子酒远销河南、河北、山东、辽宁、山西、江西等地。清末民初,随着津浦铁路的通车,濉溪的酿酒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摘自《淮北市文史资料》(第一辑)
材料二 民国27年5月,日军攻占濉溪,许多作坊被炸毁,酿酒业遭受严重破坏。民国34年,利用战争空隙,恢复生产,酒坊发展到50余家。民国35年4月,国民党军队占领濉溪,横征暴敛,加重酒税,滥发纸币,造成通货膨胀,致使多数酒坊倒闭。     
——摘自《淮北市志》
材料三  1949年5月,人民政府赎买了私人糟坊“小同聚”,创立了国营“濉溪人民酒厂”,它是安徽省最早的一家国营酒厂(即后来的濉溪县口子酒厂前身)。1950年,国家对酿酒业实行专卖政策,又将私人的19家作坊折价卖给了国营酒厂。1953年人民政府拨款,扩大了酒厂规模,购买了新设备,进行了技改,提高了质量。从此,濉溪的酿酒业获得了新生,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摘自《淮北览胜》
材料四 1978年以后淮北市酿酒业迎来了新的“春天”。到了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市场经济的大潮冲击下,淮北市为了避免口子酒品牌之争,将市、县三家实力强劲的传统口子酒生产企业,重新整合资源,优化资产,组成安徽口子酒业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拥有资产八亿元,占地一千五百亩,年产各类优质曲酒三万余吨,年创利税超亿元,企业技术力量雄厚,检测手段完备,拥有较为先进的质检中心,计算机被广泛应用于企业各项辅助管理。自2000年以来,企业的销售收入、实现利润等重要经济指标逐年以两位数的幅度增长,呈现出强劲发展态势。2003、2004年,口子酒业都以优异的表现晋级中国白酒“十佳”行列。              
——摘自互联网
(1)根据材料一、二、三、,分析影响濉溪酿酒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2)以口子酒为例,请你根据材料二、三归纳建国前后我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历程。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分析1978年以后我国企业发展出现新的机遇的原因。
(4)今天面对市场经济大潮和金融危机,请你为我国企业的发展提出几点可行的建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春天的故事》里有这样一句歌词:“……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其中又是一个春天到来的标志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五大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时更加明确地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一精辟、透彻的论述所起的作用(    )
①从根本上解除了人们的思想束缚
②澄清了对市场经济的错误认识和模糊观念
③彻底打破了长期以来禁锢人们头脑的传统观念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③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市场经济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所起的推动作用的表述,错误的(     )

A.促使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
B.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
C.我国人民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D.总体上已经实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1978年到1992年,历经14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明确方向。这里的“方向”指

A.对内进行改革同时对外开放 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长期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来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十七大报告用“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这12个关键字定位于的开放型经济体系,着眼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体现出我国对外开放的新特点和新趋势。
材料一 有人认为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几次重大的国际战略机遇期。如果说(近代以来)我们确曾有过“机遇期”的话,……19世纪6O、70年代的“同光中兴”(同治到光绪年间)大概可算一次。……1949年,中国开启了新的篇章,中国本应赢得一个崭新的历史机遇期,但是至“文革”期间,国家经济机制崩溃时,对外仍采取所谓“两个拳头打人的政策”,使自己陷入几乎是鸦片战争以来最孤立的国际环境之中。
一一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马晓军《走出寻梦的历史阴影》
请回答:
(1)材料一所提“19世纪60、70年代的同光中兴”的机遇期指什么?(2分)中国丧失这个机遇期的国内因素有哪些?  (4分)
(2)新中国成立后,出现20余年“崭新的历史机遇期”。中国未能赢得这次机遇期的国际、国内因素有哪些?(5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工业化持续迅速发展,对其发展原因归纳最准确的是(   )
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②对外开放   
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④国内稳定的政治局势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有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初期西方人心目中的中国印象



图片说明:《巨人中国》是18世纪初期西方人心目中的中国印象,身著清朝服饰的中国巨人手牵欧洲武士,上面的英文“Judge”意为主宰者。

 

     巨人中国
(1)结合清朝前期的政治、经济状况,分析18世纪初期西方人把中国称为“巨人中国”的原因。(4分)
材料二    19世纪末的中国印象与《辛丑条约》内容




《辛丑条约》规定:①惩办支持义和团参加反帝斗争的“首祸诸臣”。②中国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③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区,中困人不得居住,允许各国派兵保护。④拆除大沽口至北京沿途的炮台,允许各国在山海关至北京铁路沿线驻军。⑤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任何“与诸国仇敌”的组织,违者处死。各省官员保证外国人的安全,否则立予革职.永不叙用。……

 

     瓜分中国
(2)材料二反映了近代中国的哪些政治现象? (2分)对此,先进的中国人积极应对,先后设计了各种救国方案。若你要了解其中的某一方案,可以查阅哪一历史文献?请举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一个事例加以说明。(2分)
材料三    21世纪初部分西方人的中国印象
 
 
Dragon(中国龙)
(3)上图反映了部分西方人的印象,认为中国是强大而邪恶的,美国经济受制于中国经济。
试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发展变化,说明产生这种看法的原因。(4分)
(4)“美国经济受制于中国经济”这种观点正确吗?结合史实谈谈你的看法。

来源:湖南省浏阳一中2010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这段论述的主要意义在于

A.第一次系统概括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B.全面论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
C.奠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基础
D.确定了判断姓“社”还是姓“资”的标准
来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