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故事》唱到“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歌中的两个“春天”分别喻指 ( )
A.“三步走”部署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
B.建立经济特区和邓小平“南方谈话” |
C.国企改革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企改革 |
中共十四大召开后不久,有外电评论道:“这是一次加速和外国接轨的会议。中国必然会进一步影响世界。”此评论主要着眼于这次会议 ( )
A.阐明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外交方针和政策 |
B.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 |
C.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目标 |
D.评价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的重大贡献 |
下列是建国以来反映人民生活水平的两幅图片。导致图片所反映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
B.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 |
C.南方谈话精神已深入广大民众 |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 |
下图为“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示意图”。其中增长最快时期的推动因素是
A.实行社会主义改造 |
B.开展“大跃进”运动 |
C.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
D.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这一时期的“好路”具体指向
A.实行政企分开,简政放权 | B.建立沿海经济开放区 |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D.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 |
在改革开放中,我们解放思想,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和“所有制崇拜”。 下列哪次会议的召开表明我们冲破了“计划经济崇拜”
A.中共十三大 | B.中共十四大 |
C.中共十五大 | D.中共十六大 |
中共十四大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模式,是关系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为此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 )
A.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B.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 |
C.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下列图表所示白色柱状、黑色柱状之比例主要用于说明新中国成立后我国
A.轻工业与重工业之比 | B.农村人口与城镇人口之比 |
C.私有制与公有制之比 | D.电影观众与电视观众之比 |
在建国后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城市居民购买粮、布、油都要凭票。1983年12月1日,商业部通告全国:敞开供应棉布,取消布票。从此,自1954年9月9日开始使用的布票成为历史文物。这些政策说明( )
①中国经济的发展与国家政策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②政府不再单纯以行政手段调配资源
③中国逐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 ④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1993年,作为我国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第二货币”——粮票,在完成自己38年的神圣使命后“光荣退休”。这不仅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更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新时代”是指( )
A.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 | B.人民公社化时代 |
C.计划经济时代 | D.市场经济时代 |
有人把20世纪90年代初作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一个加速点,其理由有 ( )。
①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 ②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③确立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④明确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春天的故事》中唱道“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诗篇的主题是(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
C.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思考 | D.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
阅读材料:
日本银行的《经济统计月报》显示,在1984年到1989年间,银行对房地产业的贷款年平均增长率为19.9,远远超出了同一时期贷款年平均增长率的9.2%;同时对房地产融资余额也从1984年的17万亿日元增加到1989年的43万亿日元。
在1985年到1989年间,日本企业的资金需求为61.7万亿日元,而同期却筹措了233.1万亿日元,其中有171.4万亿日元用于非生产性支出。也就是说日本企业筹措到了实际生产需求的近4倍资金,其中有近75%被用于股票或土地投资等。
随着日本出口迅猛增长,日美经济摩擦加剧,1985年9月共同签署了“广场协议”,日本承诺日元升值和改变经济结构。由于日元持续升值,成本增加,出口锐减,日本经济陷入长期萧条。
当时,“股价神话”和“土地神话”——什么都可以跌,只有股价和地价不会跌——被投资者普遍认为是真理。
日经平均指数从1985年年底的13000点暴涨到1989年12月29日的历史最高点38915点,随后快速下滑,到1992年8月中旬,股指已降至14309点,接近泡沫开始时的13000点。与此同时,地价进入了痛苦的缓慢下跌通道。金融、土地投机泡沫崩溃,日本进入了长达十余年的萧条期:日经平均指数降至8000点;地价跌为最高值的20%左右;在1992年到2001年期间,各银行的不良债权损失总额高达90万亿日元,约占泡沫期贷款增量的80%。
历史往往有惊人的相似,今天的中国面临着与当年日本极为相似的局面。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材料,你认为中国政府应该吸取那些教训,从而避免重蹈覆辙?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