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我国人口流动统计表,表中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
流动农民工总数 |
1985~1990年 |
2118万 |
1992~2000年 |
12900万 |
2008年 |
14041万 |
A.改革开放深入发展
B. 城市化进程加快
C.城镇建设发展的需要
D.沿海经济开放区开辟
王圣志在《小岗村的四次红手印》中写道:“30年前的分田单干,只能保证肚子问题,不能保证致富。只有全村一盘棋,搞现代农业,小岗才能大发展。……2006年1月25日,小岗村党支部书记沈浩提出把土地集中起来,以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发展合作社为龙头,整合资源搞适度规模经营,村民以土地持股的形式加入合作社。”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废除 | B.农村又回复到人民公社时代 |
C.农村已经转向了土地私有制 | D.规模经营土地成为发展方向 |
中国新时期的改革从农村率先突破,推行了一些列重大改革,按先后顺序排列是①产业结构调整②税费改革③家庭联产承包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
A.①②③④ | B.③①②④ | C.③④①② | D.②③④① |
“语录粮票”是时代的产物,他们产生于“红色海洋”年代,每个票上都印有毛主席语录,多数为“备战、备荒、为人民”“厉行节约、严禁浪费粮食”等。语录粮票不仅是凭证,而且是一种政治宣传品,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语录粮票就陆续收回,予以销毁,这种粮票也变成了历史文物。这说明( )
①中国的粮食产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一 ②中国逐渐改变了计划经济的管理体制
③政府改变了以行政手段调配资源的做法 ④中国已经实现全面小康社会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③④ |
《中国青年报》“建国60周年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一五”(1953—1957):工业增速,超额完成;“二五”(1958—1962):大跃进,大倒退;“八五”(1991—1995):;“十一五”(2006—2010):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其中“八五”处的主题词应该是( )
A.改革开放走向兴起 | B.小平南巡改革潮涌 |
C.改革闯关治理整顿 | D.指令计划退场市场配置资源 |
钱乘旦在《现代化与中国的世界近现代化史研究》中认为:“现代化”是一个中性概念……现代化的执行方式可以姓“资”,也可以姓“社”,甚至出现更复杂的属性。下列各项能体现“现代化复杂属性”的有
①苏俄新经济政策 ②苏联“斯大林模式” ③美国罗斯福新政 ④中国的改革开放
A.①②④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据统计,1992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12万人,未辞职而以各种形式投身商海者超过1000万人,这种现象被称为“下海潮”。这反映了
A.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 | B.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 |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 D.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 |
有一则幽默故事说:里根、叶利钦、邓小平三人开着车来到一个十字路口,一条路的路牌上写着“资本主义”,另一条路的路牌上写着“社会主义”,里根毫不犹豫地往资本主义疾驰而去,叶利钦稍一迟疑,紧跟里根而去。邓小平跳下车,将两块路牌对换了一下,然后跳上车也紧随着两人而去。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对材料信息的理解,准确的是
A.里根坚持传统的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不变 |
B.叶利钦的改革导致苏联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
C.邓小平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D.里根、叶利钦、邓小平的选择本质上相同 |
历史的进程存在普追规律,历史的大势又是“一”与“多”的综合,历史演进的普遍法则是通过诸多特殊道路得以体现的。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1)新航路开辟后,英国、美国、德国各自通过怎样的方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扼要分析这些道路产生的共同原因。
(2)指出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历史由“一”走向“多”在政治方面的表现,这种多极化趋势对国际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1990年代以来,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都在加强,中国不断的调整自己的内政与外交,积极融入这种趋势,试结合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的经济与外交的重大史实说明。
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30年改革进程标志性的分水岭。“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A.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 B.肯定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 |
C.确立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 | D.形成了立体全面的开放格局 |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进行的探索是:
A.发展外向型经济 |
B.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
C.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表2 1950~1980年部分国家钢产量变化表(单位:万吨)
年份 |
中国 |
美国 |
苏联 |
日本 |
1950 |
61 |
8785 |
2733 |
484 |
1955 |
285 |
10617 |
4527 |
941 |
1965 |
1223 |
11926 |
9102 |
4116 |
1975 |
2390 |
10582 |
14134 |
10231 |
1980 |
3712 |
10080 |
14800 |
11141 |
--摘编自《1949~1984中国工业的发展统计资料》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钢产量迅速增长,1983年达到4002万吨,1986年达到5205万吨,至2002年达到18224.89万吨,钢产量已连续7年保持世界第一。2002年全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比2001年增长39.30%,2002年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总额比2001年增长33.82%。钢材品种结构继续改善,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特殊品种和高附加值品种大幅增加。
--摘编自《中国统计年鉴》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四个国家钢产量的总体发展趋势及基本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钢铁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1997年,全国个体工商户达2850万户,从业人员5541万人,私营企业达96万家,从业人员1349万人。1999年1月,经国家外经贸部批准,有20家私营企业首批获得了自营进出口权,涉及饲料、食品、农业开发、医药和计算机软件开发等行业。这表明在中国( )
A.非公有制经济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 |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 |
C.非公有制经济对经济发展影响增强 | D.现代企业制度适应市场经济要求 |
1987年9月,国务院颁布《投机倒把行政处罚暂行条例》,打击投机倒把分子。当时包括就地转手倒卖、购买大型运输工具贩运、个体户、下海商人也被列为投机倒把行为受到打击。1997年《刑法》取消“投机倒把罪”,2009年正式删去法律中有关“投机倒把”“投机倒把罪”的规定。这突出反映了( )
A.法制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 B.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 |
C.法律保障经济的健康发展 | D.社会经济秩序日趋稳定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