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师范大学萧功秦教授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的意识。”其中“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指的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
B.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
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 |
D.辛亥革命民主共和的思想 |
李鸿章认为:“我中华智巧聪明,岂出西人之下?果有精熟西文者转相传习,一切轮船火器等巧技,当可由渐通晓,于中国自强之道似有裨助。”下列符合此设想的洋务派活动是( )
A.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 B.创办京师同文馆 |
C.创办轮船招商局 | D.建设近代海军 |
“不但一个王朝,而且一个文明看来已经崩溃了,但由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一些杰出人物的非凡努力,他们终于死里求生,再延续了六十年。”材料中“杰出人物的非凡努力”是指( )
A.师夷制夷 | B.洋务运动 |
C.维新改良 | D.清末新政 |
上海机器织布局在筹办过程中,李鸿章根据一些官绅的申请,代向清政府奏请准予“酌定十年之内,只准华商附股搭办,不准另行设局”。材料表明洋务运动( )
A.有效抵制了列强对华侵略 |
B.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
C.限制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D.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
一位驻中国的外交官在1872年写道,中国正在迅速地成为一个令人生畏的对手;整个官僚阶级都决心恢复中国的国际地位,兵工厂和造船厂的产量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中国人建造的军舰不久就将达到欧洲的最高水平。这反映了( )
A.中国的工业迅速向近代化转变 |
B.洋务运动推动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发展 |
C.中国富强引起西方国家的敌视 |
D.军事工业的迅速发展源自战争的失败 |
1865年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具有先进技术的“制器之器”的工厂;1899年创办的大生纱厂,是“设厂自救”的棉纺织企业。它们的共同点是( )
A.深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
B.属于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
C.属于近代洋务企业 |
D.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
经济史专家认为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热潮: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这“三次热潮”的相同作用是( )
A.根本上动摇了传统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 |
B.促进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 |
C.一定程度上瓦解着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 |
D.为辛亥革命奠定了物质和阶级基础 |
“人类历史中其实只发生了一件事,即1800年前后开始的工业革命。只有工业革命之前的世界和工业革命之后的世界之分,人类其他的历史细节有意思,但不关键。”按照这一西方学者的史学理论,中国历史如果也分成两部分,那么具有分水岭作用的事件是
A.鸦片战争 | B.洋务运动 |
C.戊戌变法 | D.辛亥革命 |
19世纪七八十年代曾有人提出:“习兵战不如习商战”,“十万豪商,胜有百万劲卒”。这一思想主张当属于( )
A.洋务派 | B.早期维新派 |
C.资产阶级维新派 | D.资产阶级革命派 |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乃不能及”。如果你是洋务派,按照这个逻辑推论,你将得出的结论是( )
A.闭关自守 | B.完全西化 |
C.中体西用 | D.推介中国文武制度 |
以下图为材料,可以用于研究的课题有( )
①清王朝自救运动②近代工业的起步③实业救国思潮④民族工业的春天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②③ |
1882年9月《申报》记载:“即如公司一端,人见轮船招商局与开平矿务获利无算,于是风气大开,群情若鹜,期年之内效法者十数起。每一新公司出,千百人征购之,以得票为幸。”( )
A.政府经济政策发生重大变化 | B.洋务企业近代化因素增多 |
C.社会各界支持集股筹资企业 | D.国人逐渐接受新型商业模式 |
.郑观应在《商务叹》中写道:“轮船招商开平矿,创自商人尽商贾。……总办商董举自官,不依商律由商举。……名为保商实剥商,官督商办势如虎;华商因此不及人,为丛驱爵成怨府。”郑观应感叹的是
A.股份经营弊端丛生 | B.政府大力干预经济 |
C.民族工业艰难发展 | D.外商挤压民族主义 |
“窃惟通商以来……土货日少,漏溢日多,贫弱之患,何所底止!近来各省虽间有制造等局,然所造皆系军火,于民间日用之物,尚属阙如……在我多出一分之货,即少漏一分之财,积之日久,强弱之势必有转移于无形者。”材料反映出洋务派发展民用工业明显的意图是
A.抵制外商,寓强于富 | B.吸纳民间资本 |
C.发展民企,辅助军事 | D.发展资本主义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