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说:“现在洋商已准在内地设厂制造土货,无从禁阻,愈开愈多,华商更难觅生计,即使日后续开,已著著落后。莫若议与洋商合办,既免占我全利,并可学其工艺,此亦补救漏卮之一法。’’材料表明张之洞
| A.主张中外合作办厂以图求富自强 | 
| B.认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不合时宜 | 
| C.通过民间办厂以解决人民生计 | 
| D.力图保护自然经济 | 
一位传教士曾经这样描述他: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中国人”,对他来说,“没有一个国家比得上中国,没有人比得上中国人,也没有宗教比得上儒学。虽然他创办了许多现代化事业,但他从不提倡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和道德教化。”这位传教士所描述的 “他”应该是()
| A.林则徐 | B.洪秀全 | C.张之洞 | D.郑观应 | 
从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派出四批留美幼童,其中绝大部分学成归国后在军政和实业部门就职,在政治上基本是清政府的拥护者。1905年前后留日学生近万名,其中公派生的相当部分转向革命或同情革命。出现此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A.科举考试制度的废除 | B.中日甲午战争的影响 | 
| C.国内武装起义的推动 | D.清廷革新能力的丧失 | 
1867年,美国《纽约时报》记者报道中国国内关于是否修建铁路的争议时提到:“铁路的兴建,可能导致众多苦力、车夫和船夫的失业,一场反抗、叛乱乃至起义的发生或者就迫在眉睫了……一俟铁路建设成功……大清政府担心外国人的势力会变得过于强大。”这一定程度上说明了()
| A.腐朽的清政府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 B.外国人同情中国政府的困境从而减少资本输出 | 
| C.近代中国人愚昧无知,无法认识到工业文明的进步 | 
| D.外国资本的入侵和底层的反对是中国近代化的阻力 | 
李鸿章说:“我朝处数千年未有之奇局,自应建数千年未有之奇业。”又说:“合地球东西南朔九万里之遥胥聚于中国,此三千年一大变局也。”李鸿章在此说的“奇局”、“大变局”,清政府
| A.扶持发展工商业 | B.开展洋务运动 | 
| C.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 D.进行维新变法 | 
下图基本呈现了近代前期中国工人数量整体变化趋势,透过这一变化趋势不能窥见近代前期中国工人数量变化趋势图()
| A.洋务运动的足迹 | 
| B.外商企业的创办 | 
| C.民国初年实业推进的步伐 | 
| D.五四运动的影响 | 
近代学者杜亚泉指出,甲午以后国论一变,啧喷言政法者日众。……且吾更有说焉,设使吾国之士,皆热心于政治之为,在下则疾声狂呼,赤手无所展布,终老而成一不生产之人物;在朝则冲突竞争,至不可终日,果如是,亦毋宁降格以求,潜心实际,熟习技能,各服高等之职业,犹为不败之基础也。他认为()
| A.政治变革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 
| B.发展经济重于革新政治 | 
| C.政治改良与救亡图存相结合 | 
| D.普及职业教育是救国之本 | 
下列各项中与洋务运动无关的是()
| A.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才和技术工人 | 
| B.建立了近代化的国家政治制度 | 
| C.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起到了一定的进步作用 | 
| D.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 
李鸿章在《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中提到:“窃自同治元年臣军到沪以来,随时购买外洋枪炮,设局铸造炮弹,以资攻剿,甚为得力。”材料中的“设局”指的是创办()
| A.江南制造总局 | B.上海轮船招商局 | 
| C.安庆内军械所 | D.天津机器制造局 | 
1865年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具有先进技术的 “制器之器”的工厂;1899年创办的大生纱厂,是“设厂自救”的棉纺织企业。它们的共同点是( )
| A.深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 
| B.属于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 
| C.属于近代洋务企业 | 
| D.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 
1866年,左宗棠设立了福州船政局。它是当时远东第一大船厂。造船厂与法国商定合同,五年内由他们监造大小轮船16艘,并训练中国学生和工人。对福州船政局认识正确的是()
| A.是私人投资的民族工业 | 
| B.是中国第一家军事工业 | 
| C.推动福建地区工业化水平 | 
| D.便利西方对中国经济入侵 | 
据史载,上海轮船招商局“闲冗之员,全凭情面,如州县干脯之例,名列局中,身居局外,此等无功食禄,坐耗利源……每岁亦需巨资”。一些总办经常以“办公为名,位置私人,滥行收录”。这从本质上反映出近代中国()
| A.民族资本主义的弊端 | B.向工业文明转型的曲折性 | 
| C.洋务企业的腐败情形 | D.官营企业中经营管理不善 |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说“自强运动的领袖们,他们起初只知道国防近代化的必要,但是他们在这条路上前进一步以后,就发现必须再进一步”。这里的“再进一步”主要体现在()
  ①轮船招商局②江南制造总局③京师大学堂④开平煤矿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①④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