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交通工具对生活的影响 / 综合题
高中历史

国防现代化与和平发展并不矛盾,强大的国防不仅可以保护国家安全,更是维护人类和平的重要保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的创业之祖赵匡胤是军人出身,他没有打算重新分配农业田地;也没有设计征兵,宋朝可说是中国唯一以幕兵解决军事人员需要的主要朝代。赵匡胤登极之后,就在国都开封之城南开掘了一座人造湖(这开封也只为宋代国都,自后即未再为中国其他之主要朝代选作京城)。他并未经常地向部下训辞或者听儒臣讲解经史,倒是花了很多时间在这人造湖上视察水师和陆战的演习。他也经常视察战舰制造。赵匡胤深悉军事上的力全需要经济力量的支撑,他决心在库房里积绢200万匹当作自己时政上的储蓄,以便和北边半汉化的朝代交兵。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北宋大胆的试验〉》
材料二 日本侵台后(十九世纪70年代),李鸿幸曾经指出:“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密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诸国挑衅,实为数千年未有之变局也”。他同意加强海防,设立北、东、南三洋海军,这种把边防的重点从西北内陆边疆转移到东南海疆的举措,是封建国防观念向近代国防观念的一个重大转变。
——孙占元《论清政府筹办海防》
材料三  17世纪的欧洲上空,弥漫着战争的乌云。海上有三次英荷战争,陆上有旷日持久并席卷欧洲大陆的“三十年战争”。出于对上述状况的考虑,荷兰学者格老秀斯提出国际法的设想。格老秀斯指出:国际法是支配国与国之间交往的法律,其目的在于保障各国集体安全,限制掠夺战争的发生,减轻掠夺战争带来的痛苦;国际法应通过召开国际会议,由与会各国共同确定,一经确定,各国不论大小强弱,都必须服从国际法的约束,不得以国内法为借口违反国际法的规定;国际法的前提是国家主权,任何国家的主权不受别国的意志或法律的支配。格老秀斯还拟定了一些国际法的具体条文。如:参加战争应以正当理由宣战;交战双方均不得杀害平民、儿童等非作战人员、也不准抢掠他们的财产,不准杀害停止抵抗的战俘,保证交战双方外交人员的人身安全。格老秀斯被认为是近代国际法的奠基人,其主张被确立为欧美主导的国际法的基础。
——摘自于《国际法的渊源》
(1)根据材料一归纳赵匡胤在军事上的措施。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背景、内容和影响评述李鸿章国防思想与实践。
(3)根据材料三,归纳概括作者的基本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以下关于“海权”的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欧罗巴内自明嘉靖年间,舟楫无所不至,初寻出亚默利加大地,次到五印度国,后驶至中国,……红夷东驶之舶,遇岸争岸,遇洲据洲,立城埠,设兵防,凡南洋之要津已尽为西洋之都会。”“夫制驭外夷者,必先洞夷情。……西夷之海艘,坚驶巧习,以其恃贸易为生计,即恃海舶为性命也。中圆之师船,苟无海贼之警,即终年停泊,其船窳(粗劣)漏,断不可以涉大洋。……当缮舟舰,练水师,必使中圆水师可以驶楼船于海外,可以战洋夷于海中。”“战舰已就,则内地出洋之商,愿禀请各艘扩货者听。”
“东西海权之争实在南洋,西夷之本土距中因甚为遥远,其窥吾圆必以南洋为基地。倘因诸华人流寓岛上者,举其雄桀,任以干城,沈思密谋,因以漳泉惠潮嘉人为流官,雄长其上,破除陈例,归于简要,自辟僚属,略等藩镇,庶足为南服锁钥与!”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二 凡一国之盛衰,在乎海权之得失,能主管海上叔者,必能主管海上之贸易,能主管海上之贸易者,必能主管世界之富源;处此弱肉强食之秋,立国之要素为军备,军备之要在海权。19世纪以来,海权之争渐趋注于太平洋,我国与太平洋上适当列强海权竞争之冲。我国海疆袤延七省,苟无海军控制则海权尽失,须重戎备而固海防。盖无舰船,海防无从谈起,有舰船而无训练有素之才,无以用之,有舰械人才而无良港,则海军无驻足之所,—切皆备而无民生之政府,则必导甲午之覆则。海事既备,当以中国人工用船荒之时建船舶、兴商务,勾连世界,亦可得鱼盐之利,可围海造田、潮汐发电。
——引自孙中山相关论述
材料三 在整个历史上,控制海洋是决定一个国家的领导地位和繁荣的主要因素,同时也常常是决定一个国家存亡的主要因素。美国……要做到这点,两件事不可缺少:第一,凭借筑垒和建立海岸防御舰队来保护主要的港口。第二,壮大海军力量。这会使进攻性力量如虎添翼,单是它自己就使一个国家能够向外扩展影响。
一一马汉(美国)《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890年)
(1)依据材料—概括魏源的观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说明孙中山的海权观相对于魏源来说有哪些发展?原因何在?
(3)对比三则材料,指出近代中国人与马汉在海权观念上的不同。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政府限制国内商民出海贸易。康熙二十三年(1684)开海贸易后,规定山东、江南、浙江、福建、广东等省备海口的“商民人等有欲出洋贸易者,呈明地方官,登记姓名,取具保结,给发执照。将船身烙号刊名,令守口官弁查验,准其出入贸易”,但是只‘许令承载五百石以下船只,往来行走”……康熙五十六年(1717)定例:“出洋贸易人民,三年之内,准其回籍,三年不归,不准再回原籍。”
清政府限制出口商品的品种和数量。康熙四十七年(1708),“禁商贩来出洋”。五十九年(1720)规定:“沿海各省出洋商船,炮械军器概行禁止携带。”乾隆二十四年(1759),“禁丝筋贩卖出洋”。
其他如火药、硝磺、铁器、大黄、绸缎、茶叶、书籍等商品也在限制之列。
(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政府的海外贸易政策及其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政策给中国的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
材料二 随着世界市场的开拓,欧洲的经济发展愈以加快。18世纪在美国开始了技术革新和产业重组的浪潮,工业革命由此展开。工业革命不仅在空间上逐渐扩散,而且波澜起伏、连续不断。工业革命造成人类社会的大转型,改变了整个世界。
——岳麓版《经济成长历程》第9课前言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阐述世界市场与工业革命的相互关系。
材料三 粱启起在1923年2月发表的《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了……”
(3)近代中国在被迫卷入世界市场的过程中,针对在“器物上感觉不足”,采取了什么措施?结果如何?
材料四 二战以后,为了争夺市场,各国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方式:1.组织参与经济贸易集团控制市场;2.通过跨国公司打进他国市场;3.积极参与世界性统一市场内的竞争。
(4)据材科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在三种方式中的具体措施。
(5)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由拒绝市场到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由闭关锁国到全面融入世界市场的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319年,齐宣王即位。他像其父辈那样广招天下贤士而尊宠之,大办稷下学宫。“开第康庄之衢”,修起“高门大屋”,授之“上大夫”之号。勉其著书立说,展开学术争鸣,吸纳他们有关治国的建议和看法。宣王时,稷下的师生数量多达“数百千人”。 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阴阳五行家、纵横家、兵家等各种学术流派,都曾活跃在稷下舞台上。汉武帝时,董仲舒上“天人三策”,提出“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于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在长安建立太学。最初太学中只设五经博士,置博士弟子五十名。从武帝到新莽,太学中科目及人数逐渐加多,开设了讲解《易经》《诗经》《尚书》《礼记》《公羊传》《谷梁传》《左传》《周官》《尔雅》等的课程。
——《中国古代教育史》
材料二 同治元年(1862)七月二十九日,恭亲王奕䜣、李鸿章、曾国藩奏准在北京设立同文馆,附属于总理衙门。同治皇帝曾下旨认为设立京师同文馆“不过借西法以引证中法,并非舍圣道而入歧途”。由此确立了京师同文馆的合法地位。1901年它并入了京师大学堂,是京师大学堂最早的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教育史》
(1)据材料一,概括从战国到汉代思想主流的变化,从政治和文化两个方面,分析其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京师同文馆的办学方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
(3)据以上材料和分析,概括影响教育发展的因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交往是古今中外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老(尊敬)吾老以及人之老,幼(爱护)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
虽(即使)有贤君,不爱无功之臣;虽有慈父,不爱无益之子。
——《墨子·亲士》
(1)依据材料一,指出孟子与墨子人际交往原则的不同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二者不同主张的原因。
材料二
晚清外交机构表

机构名称
设立时间
机 构 职 能
南洋大臣
1844年
由两广总督兼任,专管中国南部沿海通商口岸交涉、通商、海防等事务。
总理衙门
1861年
清朝中央机构,掌管与外国有关系的一切事务,如签订条约、通商往来、修筑铁路、修造轮船、购买外国机器、架设电线、派遣留学生、兴办新式学堂等等。
北洋大臣
1870年
由直隶总督兼任,管理直隶(今河北)、山东、奉天(今辽宁)三省通商、洋务,办理有关外交、海防、关税及官办军事工业等事宜。
外务部
1901年
清朝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专门办理与列强的外交。“班列六部之前”。同时,陆续增设了商部、学部、实业部、铁路局、陆军部、海军部等机构来行使原总理衙门的部分职权。

(2)阅读材料二,对晚清外交机构的发展演变划分阶段并说明理由。结合所学,阐述影响晚清外交机构变化的历史因素。
材料三  1944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实行固定汇率制度,各国货币只有通过美元才能同黄金发生关系。二战后到20世纪五十年代,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一直保持相对强势的地位。1971年12月和1973年2月,美国尼克松政府两次宣布美元贬值,停止履行外国政府或中央银行可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的义务。1973年3月,西欧出现抛售美元、抢购黄金和马克的风潮。3月16日,欧洲共同市场9国在巴黎举行会议并达成协议,联邦德国、法国等国家对美元实行“联合浮动”,彼此之间实行固定汇率。其他主要西方国家货币也实行了对美元的浮动汇率,不再承担本国货币与美元固定汇率的义务。1980—1985年,美元进入升值期,此后到20世纪九十年代,美元在国际经济交往中的强势地位逐步得到巩固。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解读美元在国际经济交往中地位的发展演变。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7世纪的英国人沃尔特·雷利爵士一针见血地指出:“谁控制了海洋,即控制了贸易;谁控制了世界贸易,即控制了世界的财富,因而控制了世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荷兰拥有西朝英国和大西洋的优良港口,(17世纪时)拥有的商船数超过欧洲其他国家的总和,从事转口贸易。进入英、法、荷争霸的时代,克伦威尔把荷兰商船从英国港口赶走。
——摘编自《大国崛起》
(1)荷兰当时有“             ”之称,克伦威尔颁布                 把荷兰商船从英国港口赶走。
材料二 泰西各国(指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昔日惟英以求水师称雄,今则德、俄皆练水师与英抗衡。日本之船炮军械师法西人,亦骎骎(比喻进展迅速)有争霸海上之意。中国理有余而力不足,自来办理交涉事务,如津案、滇案诸大事,率以将就了结,盖因我国之防务未修,而恐猝无以应也。
——《光绪五年闰三月二十二日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奕等奏折》
(2)依据材料二,指出引起奕等人关注近代海军的原因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该奏折的影响。
材料三  1914年战前欧洲列强主要水面作战舰艇实力表

 
英国
德国
法国
意大利
奥匈
俄国
无畏舰
20
14
4
4
3
 
战列巡洋舰
9
4
 
 
 
 
前无畏舰
40
22
18
8
12
8
装甲巡洋舰
34
11
18
10
3
6
轻型巡洋舰
63
33
9
8
7
8
驱逐舰/鱼雷艇
250
90
80
30
70
100

——摘编自《战场3》
(3)材料三提供了哪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材料四 《五国条约》规定的主力舰和航空母舰总吨位的限额(单位:万吨)

 





主力舰
52.5
52.5
31.5
17.5
17.5
航空母舰
13.5
13.5
8.1
6
6

(4)依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说明《五国条约》的结局及其成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建中三年(782)唐德宗颁制,“禁人酤酒,官司置店,收利以助军费”。……天圣七年(1029)修订的《天圣令》卷三十《杂令》第十条云:“诸州界内有出铜矿处官禾置场者,百姓不得私采。金、银、铅、锻、铁等亦如之。西北缘边无问公私,不得置铁冶。自余山川薮泽之利非禁者,公私共之。”自此,禁榷。收入在北宋前期财政中所占比重与两税已经相当,成为宋朝财政岁入的主要部分。……《宋史》云:“初,官既榷茶,民私蓄盗贩皆有禁,腊茶之禁又严于他茶,犯者其罪尤重,凡告捕私茶皆有赏。”景祐(1034—1038)中,叶清臣上疏曰:“山泽有产,天资惠民。自兵食不充,财臣兼利,草芽木叶,私不得专,一切官禁,人犯则刑,既夺其赀,又加之罪,黥流日报。”至南宋绍兴年间,有关盐茶专卖的律令和诏令多达八千七百多条,由此全国通行的“海行(宋代全国通行的法律称为‘海行法’)私盐法”与京西路茶盐法等地方特别法结合起来,共同组成了宋代的专卖法体系。
——戴建国《唐宋专卖法的实施与律令制的变化》
材料二 嘉道之际,康乾盛世走向衰落,“经世致用”学风蔚然再起。经世派为顺应清代商业力量的不断积累和活跃的趋势,针对漕运、盐政因国家一手包办而弊端丛生的问题,在漕运和盐政中引入了“私商”,充分发挥了私商和市场的作用。19世纪50至60年代,新兴洋务派力图利用逐渐成长起来的新式商人的经营管理和资本充裕的优势,将其有效组织起来以维护统治者的利益,但无论是商承体制还是督办体制,其政策取向始终在官、商两极摇摆,商人希求“官助”而排斥“官督”,官员则谋划“招商”而无心“助商”,由此双方没有寻找到一个能够真正实现优势互补、劣势互祛的“均衡点”。 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廷统治岌岌可危,统治者的“新政”在经济领域回应了重商思想的制度化诉求:一方面须有政府机构予以主持,另一方面要求律法予以规范和保护。其重要成果就是“商部”的创设和《钦定大清商律·公司律》的颁布,它们宣布了一种依靠准则管理的经济秩序,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个人合理私利与产权,并试图对政府权力加以限制。这些新变化使重商思想进入一个商人自我认同和群体自觉的阶段,强政府、弱民间的社会结构出现了错动。 
——線文《传统语境下的“发展经济学”:略论晚清重商思想的分期与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唐宋专卖制度的特征并指出实施这一制度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简述晚清时代重商思潮的演变及其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唐宋到晚清经济制度和思潮变化的认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4春,时任江苏巡抚的李鸿章在致总理衙门原函中指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鸿章以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材料二 《马关条约》签订后,李鸿章被革去直隶总督和北洋大臣之职。1896年3月至10月,李鸿章受命出访欧美。回国后,李鸿章在给多位朋友的信函中谈到了出访欧美的感受,在给某友人的信中这样写道:“此行遍历诸大邦,亲觇(视察)富强之实效,中国地大物博,果能上下一心,破除积习,力图振作,亦何事不可为……”在致旧时幕僚伍廷芳的信中,李鸿章更加明确强调:“根本之计,尤在变法自强”。
材料三 戊戌政变后,有人告李鸿章是维新派,慈禧太后曾对李说,“有人说你是康党”(与康有为同党),李鸿章回答说:“臣实是康党,废立之事,臣不与闻,六部诚可废,若旧法能强国,中国之强久矣,何待近日?主张变法者即指为康党,臣无可逃,臣实是康党。”慈禧听后只能“默然”。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雷颐《李鸿章与晚晴四十年》
(1)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李鸿章的观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简析其思想变化的原因。
(2)依据材料三,你如何理解当时李鸿章给予慈禧太后的回答?
(3)综上,简要谈谈你对李鸿章思想变化的看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文化在明清时期进一步向欧洲传播。1585年,由西班牙传教士门萨多撰著介绍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风俗的宏著《中华大帝国史》出版,掀起了大规模的“中国热”。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对孔子十分崇拜,在自己的书房里经常挂孔子的画像。另一位思想家孟德斯鸠在对中国文化作了许多研究后,惊喜地发现在中国历史上从政治理论到伦理道德等方面都有特殊的地位和魅力。随着输入中国货品的增多和介绍中国国情的书籍的大量出版,欧洲人对中国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向往,不少欧洲人欣赏甚至模仿中国风尚。凡尔赛宫的舞会上,国王身着中国服装出现在满朝文武面前;塞纳河边的戏园子里,文人端着景德镇的茶碗品茶……
——摘编自《中外文化交流史》等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沟通中西的媒介及欧洲人喜爱和推崇中国文化的主要内容(不得照抄原文)。(注:广义的文化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材料二 鸦片战争之后,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和西学东渐的冲击之下,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交汇、碰撞。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有几位较有代表性的人物,他们分别是:魏源、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陈独秀。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过程的特点。
材料三  1840年前后,清朝拥有一千七百多所府、州、厅、县的各类官学,4500余所大大小小的书院以及为数更多的义学、社学、私塾。每年有几十万名士子参加各类科举考试。1860年后中国出现了三十多所新式学校,并由政府选派二百余名学生出国留学……1904年全国共有学堂4222所,学生总数为92169名。1905年科举制被废除,使得传统的私塾失去了其主要作用而没落或转型。1909年学堂总数增至52348所,学生总数达156万多名。1905年底中国留学日本学生8千至1万名,1906年估计人数已达2万,形成世界文明史上最大规模的海外留学热潮。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3)依据材料三指出1860年至20世纪初中国教育出现的变化。简析此时期近代中国教育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山东枣庄诞生的中兴公司是中国近代以来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初创与转型
1878年(清光绪四年),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奏准清廷,开办峄县中兴矿局;
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更名为“商办山东峄县中兴煤矿股份有限公司”。
材料二 辉煌与停滞
1931年,《中国矿业报告》记载:“能与外煤相竞争者,唯山东枣庄中兴煤矿公司。”至1936年底,中兴公司已拥有3座近代化的大型矿井和台枣铁路,还拥有3个大公司、5个厂、29个分销厂以及码头等设施。1938年,日军侵占枣庄。中兴煤矿公司被日本三井株式会社攫取,八年间有4000多名矿工死于日本侵略者“以人换煤”的法西期血腥政策之下。
材料三 新生与跨越
1952年,中兴公司实行公私合营,中兴公司转变成枣庄煤矿,生产得以恢复。
1999年,枣庄煤矿由于资源枯竭,关井破产重组为新中兴公司。如今,企业已在美国、拉丁美洲、非洲及欧洲积极拓展业务,一个现代化跨国公司正在形成。
——据梁志旺《“一个活着的民族工业发展史”——枣庄“百年中兴”》
(1)依据材料一,指出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兴公司实现转型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影响中兴公司发展的因素。
(3)依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兴公司性质发生丁哪些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兴公司实现“跨越”的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李鸿章所办洋务,综其大纲不出二端,一曰军事,二曰商务,其间有兴学堂派学生游学外国之事,大率皆为兵事起见,否则以供交涉翻译之用者也。海陆军事,是其生平全力所注也。盖彼以善战立功名,而其所以成功实由与西军杂处,亲睹其器械之利,取而用之,故事定之后,深有见夫中国之兵力,平内乱有余,御外侮不足,故兢兢焉以此为重,其眼光不可谓不加寻常人一等,而其心力之瘁于此者,亦至矣。
——梁启超著《李鸿章传》
材料二 北洋官场风气之坏,鸿章不能无责。盖察吏用人,渐重华饰,国藩贞朴之风稍替矣。……袁世凯杨士骧继督畿辅,踵事增华,北洋官场,风气日趋浮靡,皆号为宗法鸿章焉。
——苏同炳著《中国近代史上的关键人物》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对李鸿章的评价及理由。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评价李鸿章的方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论者说:“1834、1894、1954、2014,我们把中国这四个连起来看,中国近代以来的国家命运轨迹将会看得更清楚。”1834—1894年是中国“天朝上国”梦彻底破灭的60年,1894—1954年是中华民族觉醒、追求民族独立的60年,1954—2014年则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梦想的60年。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834年,新任英国驻华商务监督律劳卑到达广州,要求中国打破行商制度,实现自由贸易,建立政府之间的日常对等关系。清朝地方官员以律劳卑未经批准迳入广州和所送信件格式是“公函”而非“禀”,内文用了“平行模式”等“错误”为由,勒令律劳卑立即离开广州。律劳卑拒绝离开,谴责广州地方当局容许行商停止贸易是“无知和顽愚的”,会“使得依靠贸易为生的中国人吃亏”,并召来英舰向中国示威。
材料二:梁启超:“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以后始也”。
材料三:我们……要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要建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大概经过五十年即十个五年计划,……就同现在的大不一样了。
——毛泽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
材料四:习近平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请回答:
(1)请用所学知识,分析清代中国人的“天朝上国”梦产生的原因。
(2)依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试从现代化的角度分析1834—1894年“天朝梦碎”的历史必然性。
(3)1894—1954年,为追求民族独立,中华民族是如何奋斗的?(任意列举两个史实,4分)
(4)走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工业化、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毛泽东等共产党人关于中华民族复兴梦想的内容。为实现这一梦想,在1954—2014年(从1954年至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哪些探索?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图表可以直观、形象、生动地表达历史事实,其中隐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
材料一 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重要近代工业

材料二 京师大学堂专业设置简表

科目
专业
备注
经学科
周易、论语、春秋、理学等
各科预科阶段均开设的课程:经学大义、人伦道德、中国文学、外国语、体操。
政法科
政治、法律
文学科
中外史学、地理、文学等
商 科
银行及保险、关税等
格致科
算学、化学、物理等
农 科
农学、林学等
工 科
机器、造船、电气等
医 科
医学、药学

 
—— 据1904年《奏定大学堂章程》
从以上图表中提取相关信息,指出清政府“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表现在哪些方面?从历史潮流看这种思想的主要局限性是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表,回答问题:
清代岁入结构统计(单位:万两 比重:%)

年份
田赋
盐税
关税厘金
杂税捐输
官业收入
总计
1766
3986
72
574
11
540
10
449
8


5549
100
1893
3156
36
1356
15
3817
43
550
6


8898
100
1903
3546
34
1250
12
5340
51
356
4


10492
100
1911
4967
17
4632
15
8632
29
4264
15
7696
26
30191
100

请根据上表,围绕清代经济变化,至少提炼出三个涵盖若干数据的主题并利用表中信息加以简要阐释。
示例:
主题:清代经济总体而言处于发展状态。
阐释:田赋、关税及岁入呈明显增长趋势。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书籍史是研究、揭示书籍发生、发展及其演变规律的专门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50年~1956年全国图书出版统计表
[种数:种;印数:万册(张);印张数:千印张]

年份
种数
印数
印张数
合计
其中:新出
1950
12153
7049
27463
590988
1951
18300
13725
70330
1262586
1952
13692
7940
78566
1698351
1953
17819
9925
75421
2134347
1954
17760
10685
93913
2509035
1955
21071
13187
107914
2798277
1956
28773
18804
178437
4316681

——据彭俊玲、曾辉《从版本图书看中国五十年代的图书出版业》
(1)宋代是我国书籍印刷史上的极盛时期,为后世书籍印刷树立了楷模风范。简要说明宋代书籍印刷发展的原因。
(2)晚清时期是中国书籍印刷走向近代化的重要时期。简述这一时期中国书籍印刷走向近代化的条件。说明这一时期书籍印刷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3)根据材料,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图书出版发展的总体趋势,并分析这一趋势出现的原因。
(4)当前书籍印刷面临怎样的挑战?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交通工具对生活的影响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