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交通工具对生活的影响 / 综合题
高中历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列是中国近代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三幅图片。

(1)材料反映出了什么历史信息?(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分布的特点及原因。(4分)
材料二 1936年前,在西南现代工矿企业几乎是空白。……1938年上半年,国民政府确立了“以西南诸省为主要地区,开发各种矿产,建立国营重工业,而于民营工业及乡村手工业为普遍之调整与提倡”的经济建设方针,并在这年6月的经济部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今后工矿事业之发展,注重西南各省为已定之方针。”于此,西南很快变身为新兴工矿企业最集中的区域。……在迁入地的分布上,仅四川、重庆等地的内迁工厂就有430多家,60%以上的内迁厂矿都聚集到了川渝地区。因此,有评论称:“川渝工业区是后方主要的工业区”,……这些新建和内迁的企业在当时就获得了迅速的发展,成为西南地区现代企业的骨干力量之一。
——节选自张守广的《抗战时期西南工业全息图》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政府决定在西南建立工矿企业及大量工厂内迁的原因,(2分)并分析在西南建厂及大量工厂迁居川渝等地的影响。(4分)
材料三 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选择与民族主义息息相关。近代中国的现代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民族主义激发而成为国家的变革目标,毛泽东时代的现代化也是民族主义促迫下的产物。
——冯静《民族主义、现代化与国家——中国现代化道路的诠释与反思》
(3)结合建国初的史实,评述作者的观点。(6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865年时,欧洲人在非洲修建的铁路里程仅为760公里,1885年达到7030公里,1913年时,猛增到44309公里,其中英国修建的铁路长达27000公里。整个非洲大陆,通过密集的铁路网,被欧洲的殖民者牢牢控制着。
——《罗得斯纵贯非洲的铁路梦》(2014年12月22日《国际金融报》)
材料二 下表反映了19世纪末汉口至上海航线的各轮船公司概况

开办年
国别
公司
船只(艘)
吨位
1875
中国
招商局
4
5860
1887
英国
太谷、怡和
7
13922
1898
日本
大阪
4
6581
1899
德国
瑞记、美最时
5
5743

 
材料三 轮船使商业贸易流通渠道发生了实质性变化,1881年进出汉口装运茶叶的远洋轮船有30艘,吨位达48670吨;汉口至宜昌轮运航线的出现,使货物运转日期缩短了一个月……但是轮船不可能迅速而彻底的将传统木船挤出近代商品流通渠道,以1881年为例,汉口进出船只中,木船为250艘,吨位达41887吨;外国租赁木船为127艘,吨位达11289吨。武汉地区以土货进出口为主轴的市场,基本上依傍木船运输。
——任放《近代两湖地区的交通格局》
(1)材料一中铁路建设的发展直接受益于哪两项技术的进步?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运输格局出现的经济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出这一时期长江航运业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3)据材料三指出19世纪末湖北航运业的格局变化。这说明了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6分)有人说:“妥协和转化贯穿着历史发展的进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办洋务之人,“大半因循懦玩,畏蜀如虎,而未见一士之谔谔。”结果是“仅袭皮毛”,“终不能一旦骤臻于自强。”这意味者,士在近代中国社会变迁过程中,要想有所作为,必须实现转化。而事实表明,此时的转化正存在着许多现实可能性,一些主张学习和吸收西学的官吏和传统士人,如王韬;洋务运动时期所办新式学堂的学生,如钟天纬;洋务运动时期留学生,如马建忠等就实现了这一转化。
——钱穆《晚学盲言》
(1) 材料中“实现了这一转化”是指什么?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现这一转化的原因。(10分)
材料二   1628年,议会通过了《权利请愿书》。请愿书只有两项基本内容:一是不经议会同意不可征税,二是不经法律审判不得拘捕监禁。但它引述了《大宪章》,来表明其内容是历史传统……要求变革的力量到传统中去寻找根据,而维持现状的力量反而成了反传统的叛逆了!……这次政变事实上就是以维护传统的名义进行的。它在维护传统与追求变革之间找到了一条适中的路,实现了斗争与协调、更新与传统的平衡。1689年1月28日下院的决议就是这样:英国仍是君主国,“上帝保佑吾王”仍是英国的国歌。
——钱乘旦、陈晓律《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英国民主政体的确立中是如何体现“妥协和转化贯穿着历史发展的进程”这一观点的?(6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近代,中国不同的阶级、派别分别进行了不同的探索。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鸦片战争
师夷长技以制夷
甲午中日战争
洋务运动
维新变法
八国联军侵华
实业救国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

 
从表格中选出三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并运用这三个关键词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要求:主题立意明确;关键词选择准确;文字说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见下图)。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
(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和日本两国近代化过程比较表

类似事项
中国
日本
相差年数
事项

事项

开办外语学校
购买轮船
设立工场
开设电信设备
派遣留学生
发行报纸
建设铁路
改革文字运动
民众政治运动
发行杂志
创始师范教育
近代学校制度
设立国立大学
政治革新
立宪预告
发型开禁
实施新历
改革货币制
颁布宪法
同文馆
商船亚丁号
安庆军械所
上海和香港之间
美国留学
《昭文新报》
上海和吴淞之间
《一目了然初阶》
公车上书
《时务报》
南洋公学师范院
《钦定学堂章程》
京师大学堂
废除科举诏书
准备立宪上谕
自由理发
太阳历
实行法币
中华民国宪法
1862
1862
1864
1871
1872
1873
1876
1892
1895
1896
1897
1902
1902
1905
1906
1911
1912
1935
1947
洋学所
咸海丸
横须贺造船所
东京和横滨之间
荷兰留学
《中外新闻》
东京和横滨之间
《汉字御废止之仪》
建议设立民选议院
《西洋杂志》
师范学院
《学制》
东京帝国大学
五条誓文
设立国会诏书
自由散发
太阳历
新货币制度
大日本帝国宪法
1855
1857
1864
1869
1862
1868
1872
1866
1874
1867
1872
1872
1877
1868
1881
1871
1873
1871
1889
7年
5年
0年
2年
10年
5年
4年
26年
21年
29年
25年
30年
25年
37年
25年
40年
39年
64年
58年

阅读上表,提取有关中日两国近代化异同的信息各一项,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其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5分)(近代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实现近代化(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向近代化(现代化)迈进的过程中,中国和西方各走了一条不同的道路。有学者认为,西方近代的变革首先是精神层面的变革,然后是制度层面的变革,最后才是器物层面的变革,而中国近代的变革顺序却是正好相反的。
(1)依据材料,联系中外近代史上有关史实说明世界及中国近代化的变革顺序。
(2)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归纳导致中国与西方变革顺序相反的原因。(9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6分)有人说:“妥协和转化贯穿着历史发展的进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办洋务之人,“大半因循懦玩,畏蜀如虎,而未见一士之谔谔。”结果是“仅袭皮毛”,“终不能一旦骤臻于自强。”这意味者,士在近代中国社会变迁过程中,要想有所作为,必须实现转化。而事实表明,此时的转化正存在着许多现实可能性,一些主张学习和吸收西学的官吏和传统士人,如王韬;洋务运动时期所办新式学堂的学生,如钟天纬;洋务运动时期留学生,如马建忠等就实现了这一转化。 
——钱穆《晚学盲言》
(1)材料中“实现了这一转化”是指什么?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现这一转化的原因。(10分)
材料二   1628年,议会通过了《权利请愿书》。请愿书只有两项基本内容:一是不经议会同意不可征税,二是不经法律审判不得拘捕监禁。但它引述了《大宪章》,来表明其内容是历史传统……要求变革的力量到传统中去寻找根据,而维持现状的力量反而成了反传统的叛逆了!……这次政变事实上就是以维护传统的名义进行的。它在维护传统与追求变革之间找到了一条适中的路,实现了斗争与协调、更新与传统的平衡。1689年1月28日下院的决议就是这样:英国仍是君主国,“上帝保佑吾王”仍是英国的国歌。
——钱乘旦、陈晓律《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英国民主政体的确立中是如何体现“妥协和转化贯穿着历史发展的进程”这一观点的?(6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阶段和主题
史料
史论
①1861-接轨
奕:“窃维制造轮船,实中国自强要著。 臣于闽浙总督任内请易购雇为制造, 实以西洋各国恃其船炮, 横行海上, 每以其所有傲我所无, 不得不师其长以制之。”
“自强”和“求富”是洋务运动的宗旨
②1898-变局
梁启超:“ 变而变者,变之权操诸己,可以保国,可以保种,可以保教。”
谭嗣同:“革去故,鼎取新”
严复:“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
维新思想汇聚成一股进步的社会思潮
③1945-复兴
台儿庄一役,中央部队和原来是地方部队的桂军、冯军和川军等部队,协力作战,以四比一的伤亡,歼灭了日本一个半师团。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全民族的抗战

 
(1)表格中的三则史料和史论,哪个史论可以由所给史料直接推导出?(2分)对于不能直接推导出的另两个,请补充材料或修改结论,使之材料与结论相符(4分)
(2)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成近代中国“1861-接轨”的主要因素 。(6分)
材料二:共祭炎黄始祖 圣陵千里播迁

成吉思汗陵自古就安放在鄂尔多斯草原。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侵略者一度企图破坏成吉思汗陵。蒋介石遂从蒙古沙王所请,交最高国防会议复议通过,于1939年办理移陵事宜。灵车曾抵米脂县城,中共中央代表前来祭奠,发表热情洋溢的祭文,号召五族一家,外抗强敌。这是一次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大检阅,也是反对日寇侵略的大示威。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材料二所揭示的历史现象。(应包括历史背景、主要史实、历史意义)(9分)
(4)请为上述材料拟定一个历史研究性学习主题,并介绍主要研究方法。(4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历史发展中,个人际遇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严复(1854—1921)一生的经历和思想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为严复早期经历简表。

时间
主要活动
1867年
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驾驶
1871年
在“建威”“扬武”舰实习
1877年
被选派前往英国学习轮船驾驶
1879年
任福州船政学堂教习
1880年
任北洋水师学堂教习
1890年
任北洋水师学堂总办

 
材料二 第由是而观之,则及今而图自强,非标本并治焉,固不可也。不为其标,则无以救目前之溃败;不为其本,则虽治其标,而不久亦将自废。标者何?收大权,练军实……至于其本,则亦于民智、民力、民德三者加之意而已。果使民智日开、民力日奋、民德日和,则上虽不治其标,而标将自立。
——严复《原强》(1895年)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严复早期经历的时代背景。
(2)据材料二,指出在对“自强”问题的认识上,严复与洋务派相比有何进步之处。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严复的“自强”主张在当时没有实现的客观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犹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溯自各国通商以来,进口洋货日增月盛……出口土货,年减一年,往往不能相敌。推其原故,由于各国制造均用机器,较中国土货成于人工者,省费数倍。售价既廉,行销愈广,自非逐渐设法仿造,自为运销,不足以分其利权。……臣拟选派绅商,在上海购买机器,设局仿造布匹,冀稍分洋商之利。 
——李鸿章《试办织布局折》(1862年)
材料二 机器缫丝创于简村堡陈启沅,名曰“丝偈”,以其用机器也,又名“鬼偈” ……丝比用手纺更细洁光滑……每间丝偈大者丝工六七百位,小者亦二三百位。每日每工得丝三四两不等。启于光绪壬申之岁(1872年)期年而获重利,三四年间,南海、顺德两邑相继起者多至数十家。……计每丝偈以五百位为率,每年发出女工银约二万六七千元,远近胥蒙其利。
——孙毓棠《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下册
材料三  1913—1922年,中国进出口面粉值变化表(单位:海关两)

年份
出口
进口
出超(+)入超(-)
1913年
3 384 088
11 094 775
-7 710 687
1918年
10 080 756
947 420
+9 133 336
1922年
663 290
18 059 756
-17 396 466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谈谈鸦片战争后中国在对外贸易方面面临着什么问题?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是什么?李鸿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其企业性质。这些企业的创办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3)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怎样的发展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种特征的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中国和日本两国近代化进程比较表

类似事项
中国
日本
相差
年数
事项

事项

设立工场
建设铁路
改革文字运动
民众政治运动
近代学校制度
立宪预告
发型开禁
实施新历
改革货币制度
颁布宪法
安庆军械所
上海和吴淞之间
《一目了然初阶》
公车上书
《钦定学堂章程》
准备立宪上谕
自由理发
太阳历
实行法币
中华民国宪法
1864
1876
1892
1895
1902
1906
1911
1912
1935
1947
横须贺造船所
东京和横滨之间
《汉字御废止之仪》
建议设立民选议院
《学制》
设立国会诏书
自由散发
太阳历
新货币制度
大日本帝国宪法
1864
1872
1866
1874
1872
1881
1871
1873
1871
1889
0年
4年
26年
21年
30年
25年
40年
39年
64年
58年

(1)阅读上表,提取有关中日近代化异同的信息各一项。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中日近代化不同的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865年时,欧洲人在非洲修建的铁路里程仅为760公里,1885年达到7030公里,1913年时,猛增到44309公里,其中英国修建的铁路长达27000公里。整个非洲大陆,通过密集的铁路网,被欧洲的殖民者牢牢控制着。
——《罗得斯纵贯非洲的铁路梦》(2014年12月22日《国际金融报》)
材料二  下表反映了19世纪末汉口至上海航线的各轮船公司概况

开办年
国别
公司
船只(艘)
吨位
1875
中国
招商局
4
5860
1887
英国
太谷、怡和
7
13922
1898
日本
大阪
4
6581
1899
德国
瑞记、美最时
5
5743

 
材料三 轮船使商业贸易流通渠道发生了实质性变化,1881年进出汉口装运茶叶的远洋轮船有30艘,吨位达48670吨;汉口至宜昌轮运航线的出现,使货物运转日期缩短了一个月……但是轮船不可能迅速而彻底的将传统木船挤出近代商品流通渠道,以1881年为例,汉口进出船只中,木船为250艘,吨位达41887吨;外国租赁木船为127艘,吨位达11289吨。武汉地区以土货进出口为主轴的市场,基本上依傍木船运输。
——任放《近代两湖地区的交通格局》
(1)材料一中铁路建设的发展直接受益于哪两项技术的进步?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运输格局出现的经济影响。
(2)依据材料二,概括出这一时期长江航运业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3)依据材料三,指出19世纪末湖北航运业格局的变化,由此说明了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一在面对“康乾盛世”后清王朝的腐败衰落,曾国藩提出,“行政之要,首在得人”,危急之时需用德器兼备之人,要倡廉正之风,行礼治之仁政,反对暴政、扰民;对于那些贪赃枉法、渔民肥己的官吏。一定要予以严惩。在关系国运民生的财政经济问题上,他主张将农业提到国家经济中基础性的战略地位,“民生以穑事为先,国计以丰年为瑞”。在治军方略上,他主张用儒家学说治军,即用封建伦理纲常去教育官兵,以仁礼忠信作为治军之本去陶冶官兵。在中西邦交上,一方面他十分痛恨西方人侵略中国,并反对借师助剿;另一方面又不盲目排外,主张向西方学习其先进的科学技术,如他说过购买外洋器物……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摘编自萧一山《曾国藩传》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曾国藩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曾国藩思想的特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曾国藩(1811—1872年),湖南湘乡人,道光进士。1853年初办湘军以对抗太平天国革命。1860年任两江总督,并节制苏、浙、皖、赣四省军务。1864年攻陷天京。1865年调任钦差大臣,对捻军作战,战败去职。为维护清朝统治,与李鸿章、左宗棠创办江南制造局、福建马尾船政局等军事工业。有《曾文正公全集》。
——摘编自王岳川主编《一生要读的100位中国名人》   
材料二 曾国藩是我国旧文化的代表人物,甚至于理想人物……在维持满清作为政治中心的大前提下,一方面他要革新,即接受西洋文化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他要守旧,即要恢复我们民族的固有美德。这是曾国藩对我国近代史的伟大贡献,我们至今还佩服曾文正,就是因为他有这种伟大的眼光。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简要评价曾国藩。
(2)根据材料,指出两位作者评价曾国藩的角度并谈谈你得到的启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交通工具对生活的影响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