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在维持满清作为政治中心的大前提下,曾国藩的工作分两方面进行……这是曾国藩对我国近代史的大贡献,我们至今还佩服曾文正公,就是因为他有这种伟大的眼光。徒然恢复我国的旧礼教而不接受西洋文化,我们还不能打破民族的大难关,因为我们绝不能拿礼义廉耻来抵抗帝国主义者的机械军器和机械制造。何况旧礼教本身就有不健全的地方,不应完全恢复。同时,徒然接受西洋文化而不恢复我国固有的美德,我们也不能救国救民族,因为腐化的旧社会和旧官僚根本不能举办事业,无论这个事业是新的或是旧的。
——蒋廷黻《半新不旧是不中用的》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曾国藩“工作”的特点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作者肯定曾国藩有“伟大眼光”的用意及其历史观。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865年,曾国藩希望朝廷能腾出军费与人力加强海防力量,奏请设立长江水师并专设文武兼用的专职提督,原因在于“长江通商,处处与外国交接,朝夕相见,必须提督平日稍有权威,乃足以赀弹压”。
1868年四月,曾国藩针对清廷海防力量薄弱,向朝廷提出了自己的主张:“近年洋面不靖,屡有劫棠,亟应归复水师,出洋捕剿。惟外洋开仗,较之长江开仗其难数倍。臣往年所用之长龙舢板,均不便于出洋。现于上海铁厂制造轮船,又于芜湖等处试造广东艇船。拟船成之后,仍需酌改营制,略仿西洋之法,一船设一官,乃可角逐海上。”
1868年十一月初,曾国藩上奏朝廷,请酌议江苏水师事宜,“今议江苏水师,外海尚需略增。……沿海各省,整顿水师,均须核算饷项,盖水师久无战船,非修造两三年不能集事。权衡缓急,海疆似以水营为重。”“臣之微意,不过欲使中国兵勇以舟楫为室家,以海洋为坦道;至于船式如何而后善,营制如何而后强;自当博采群言,界敢略执成见也。一俟江苏水师定章后,沿海阅粤各省均可参酌办理,大局幸甚!”
——《曾国藩奏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曾国藩提出海防建设主张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曾国藩的主要活动。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曾国藩(1811—1872年),湖南湘乡人,道光进士。1853年初办湘军以对抗太平天国革命。1860年任两江总督,并节制苏、浙、皖、赣四省军务。1864年攻陷天京。1865年调任钦差大臣,对捻军作战, 战败去职。为维护清朝统治,与李鸿章、左宗棠创办江南制造局、福建马尾船政局等军事工业。有《曾文正公全集》。
——摘编自王岳川主编《一生要读的100位中国名人》
材料二 曾国藩是我国旧文化的代表人物, 甚至于理想人物……在维持满清作为政治中心的大前提下, 一方面他要革新,即接受西洋文化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他要守旧,即要恢复我们民族的固有美德。这是曾国藩对我国近代史的伟大贡献,我们至今还佩服曾文正,就是因为他有这种伟大的眼光。
——蒋廷黻 《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简要评价曾国藩。
(2)根据材料,指出两位作者评价曾国藩的角度并谈谈你得到的启示。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逐渐踏上了近代化的征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大规模模仿西式工业化的改良运动,引进了大量西方18世纪以后的科学技术成果,引入译入了大量各类西方著作文献,培养了第一批留学童生,打开了西学之门;学习近现代公司体制兴建了一大批工业企业,开启了日后中国的工业发展和现代化之路。洋务运动的直接成果——清军水师在甲午海战的覆没使洋务运动最终黯然收场,沉重打击了清廷上层,为之后的百日维新埋下伏笔。对后来中日两国的文化思想政治走向以致国运都造成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创造民族新文化与文化遗产的继承问题》
材料二 蒋介石1935年4月在贵阳督剿红军时举行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首次提出开展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1935年12月,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了《确立国民经济建设实施大纲案》。1936年3月,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拟定了《重工业五年建设计划》,计划投资267,100万元,发展汽油、钢铁、发电机、铝、 电器等生产,以满足国内需要。当年就按计划筹办茶陵铁矿、高坑煤矿、大冶、阳新、彭县铜矿、中央钢铁厂、江西钨铁厂、中央无线电机制造厂、中央电瓷制造厂。1937年又筹备开发云南锡矿、四川金矿、湘潭天河煤矿、灵乡铁矿、四川油矿、水口山铅锌矿等。
——摘编自《中华民国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场“自救”运动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两场“自救运动”的历史影响并从近代化的角度说明两场运动的结果。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同治三年(1864年),李鸿章写信给恭亲王和文祥说:鸿章窃以为天下事穷则变,变则通。中国士大夫沉浸于章句小楷之积习,武夫悍卒又多粗蠢而不加细心,以致用非所学,学非所用。无事则斥外国之利器为奇技淫巧,以为不必学;有事则惊外国之利器为变怪神奇,以为不能学。不知洋人视火器为身心性命之学者已数百年。一旦豁然贯通,参阴阳而配造化,实有指挥如意,从心所欲之快。……前者英、法各国,以日本为外府,肆意诛求。日本君臣发愤为雄,选宗室及大臣子弟之聪秀者往西国制造厂师习各艺,又购制器之器在本国制习。现在已能驾驶轮船,造放炸炮。去年英人虚声恫揭,以兵临之。然英人所恃而为攻战之利者,彼已分擅其长,用是凝然不动。我有以自立,则将附丽于我,窥视西人之短长;我无以自强,则并效尤于彼,分西人之利薮。日本以海外区区小国,尚能及时改辙,知所取法。然则我中国深维穷极而通之故,夫亦可以皇然变计矣。……鸿章以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欲觅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则我专设一科取士,士终身悬以为富贵功名之鹄,则业可成。业可精,而才亦可集。
材料二:梁启超说:“ 一时言富强者(洋务派)知有兵事,不知有民政;知有外交,不知有内治;知有朝廷,不知有国民;知有洋务,不知有国务。”
——摘自钱穆《国史大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李鸿章书信的主要思想。
(2)根据材料二,简要说明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简单的说,洋务派的历史任务就是:缩短中外的差距,引进机器生产,实现由手工制造到机器生产的转变,加速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洋务派活动于中国资本主义从无到有的时代,它的任务是实现‘有’,‘有’以后才能谈到发展,那是又一个历史阶段的任务。所以,严格的说,历史所赋予洋务派的任务是促使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而不是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洋务派是不是完成了它的历史任务呢?应该说,基本上完成了,事实俱在,毋庸讳言,至于完成得好还是不好,那是另外的问题。
——摘自李时岳《洋务运动的历史任务及其他》
材料二 1851年至1914年英国年国民收入、年人均收入增长示意图.
——根据《牛津英国通史》中有关数据编写
材料三 19世纪末期,由于英国发展相对放缓,社会贫困状况恶化。中产阶级的社会调查使得人们对英国贫困问题深感震惊,他们认识到贫困的成因不单是因为个人的懒惰,而是有更深刻的社会原因,由此英国人的贫困观念的发生了巨大变化。以新自由主义、社会伦理学,和有机体理论以及费边社思想为代表的社会思潮也从理论角度论述了国家和社会干预贫困问题的必要性,逐渐认识到贫困问题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必须予以解决······英国贫困观念的变化为20世纪英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摘自《学海》2013年1期郭家宏《19世纪末期英国贫困观念的变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你对“洋务派是不是完成了它的历史任务”这一观点的看法,并阐述你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后半期和20世纪初英国近代社会经济变化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指出19世纪中后期清政府和英国政府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共同点。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期英国贫困观念的变化”所产生的主要社会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经过10年之后,当时封建王朝的户部(对轮船招商局)给予高度评价:“谋深虑远,实为经国宏谟,固为收江海之利,以与洋商争衡,转贫为富,转弱为强之机,尽在此举”。
——胡显中 周晓晶《轮船招商局与中国近代化》
(洋务运动中民用企业官督商办)刘坤一对官督也有简单说明,这就是“员董由官用舍,帐目由官稽查,仍属商为承办,而官为维持也”。所谓商办,就是“听该商董等自立条议”,也即“商务应由商任,不能由官任之”,“所有盈亏全归商人,与官无涉”。
张之洞对其所辖官督商办企业也称:“用人、理财,筹划布置,……及一切应办事宜,遵照湖广总督札饬,均由督办一手经理,酎量妥办,但随时择要汇报湖广总督查考”,而“督办”则由“湖广总督奏派”。
——严立贤《从洋务运动的官商矛盾看中国近代早期两种现代化模式的滥觞》
回答:
(1)材料一是怎样看待轮船招商局的作用的?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材料二 1933年《申报月刊》就中国现代化问题向社会各方面知名人士征文,在收到的26篇短论和专论中,绝大多数人主张中国走“受节制的资本主义”或非资本主义道路。大体统计,主张走自由资本主义道路的仅1篇,倾向于社会主义方式的5篇,主张采取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者之长,即混合方式的,有9篇,其余未正面或明确回答。在30年代和40年代关于中国应该实行什么样的经济体制讨论中,绝大部分的学者,也都强调政府的主导作用。
——武力《论新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三个问题》(2)材料二反映当时中国知识界的经济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相关背景。
材料三 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这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
——毛泽东《目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1947年12月25日)
国家应在经营范围、原料供给、销售市场、劳动条件、技术设备、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等方面,调剂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使各种社会经济成分在国营经济领导之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共同纲领》
(3)根据材料说明新民主主义经济在所有制和管理体制方面有何特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京师同文馆的设立给当时的士大夫阶层带来了很大冲击。因此,同文馆的办学举措引发清廷内部的争论。1867年,保守派代表人物倭仁上奏道:天文、算学为益甚微,西人教习正途,所损甚大……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而李鸿章等官员则主张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先进科技,来维护清朝统治。
(1)倭仁与李鸿章虽然见解不同,但根本目的却是相同的,请指出他们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根据所学知识,概括李鸿章等人掀起的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06年《商务官报》第十六期刊登文章指出:“商部近以京张铁路业己开工修筑,将来路工告竣,张家口地方势为商货转输最要之区。查该处与蒙古地界毗连,道通俄国。凡由东西两路运货出口赴蒙古俄国销售者,再由蒙古俄境贩运货物转辗输运,商贾辐揍,五方杂处。据最近调查该处华商铺店共有1037家,洋商则有英俄德,各国洋行共十七家。商务情形日臻发达,当此商战竞争之际,函宜联络商情,固结团体,较诸他出,设立商会关系尤为重要。”
张家口商务总会于1906年成立,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张家口商会成立的背景。
获取和解读信息、论证和探讨问题、描述和阐释事物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一、提取信息
表:《晚清政府进出口贸易额》(单位:两白银)
年代 |
进口 |
出口 |
1885 |
88,200,018 |
65,005,711 |
1895 |
171,696,715 |
143,293,211 |
1905 |
447,100,082 |
227,888,197 |
1911 |
471,503,943 |
377,338,166 |
(1)从表中可以获取哪些信息?
二、论证观点
怎样在历史中间,在国家衰落的时候,发现一些非常可贵的因素,特别是一些先驱者带智慧性的见解,这是非常重要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很重要,因为本来认为中国是天下第一,老是天下第一,天下就是中国,中国就是天下,那时候中国没有世界的概念,中国也不知道自己有多大,认为自己是一个中心,周边都是自己的属国。但是魏源能够看出中国已经不行了,要“师夷”,这个口号的提出就代表着一种叛逆性。
——《复兴之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鸦片战争后中国思想界出现变化的原因,并论证“‘师夷’,这个口号的提出就代表着一种叛逆性”这一观点。
三、阐释事物 图:“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关键词
(3)试从图13中任选出三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并运用这三个关键词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
要求:主题立意明确;关键词选择准确;文字说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示例:关键词:短暂春天、维新变法、民主科学
主题:近代化进程加快
阐释:经济上,19世纪末民族工业初步发展,20世纪初出现短暂春天,经济工业化进程加快。政治上,19世纪末维新派发起戊戌变法,主张君主立宪。思想上,19世纪末20世纪初,近代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仿行制度到提倡思想解放的渐进历程,促进近代中国人思想的不断解放。
(26分)民族和个人的性格深受社会、时代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汉学家亚瑟·莱特认为中国传统性格有如下十三种特征: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中国人为何“服从权威—父母或长上”?又为何“好学,尤其好学正统的经典”?(8分)
材料二 社会学者丹尼尔·勒纳在“传统者”和“现代人”之间,设定了“过渡人”这个概念。
……中国的“过渡人”一直在新、旧、中、西中摇摆不定。他一方面要扬弃传统的价值,因为它是落伍的,另一方面。他却极不情愿接受西方的价值,因为它是外国的。他强烈地希望中国能成为一个像西方的现代化工业国家,但同时他又自觉或不自觉地保护中国传统的文化。
——摘编自金耀基《从传统到现代》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出现“过渡人”的原因。近代中国的洋务派是否具有“过渡人”的特征?简要说明你的理由。(8分)
材料三 当传统文化的特质与西方文化的特质无法合成为一时,其反应不外二途:一种是出于种族中心主义作祟,感情地拒绝西方的价值;一种是摆脱种族中心主义羁勒,理性地、痛苦地放弃腐蚀了的传统的价值。前一种反应妨害了现代化的发展,其结果是自外于世界的潮流,后一种反应则加速了现代化的发展,参与到世界的潮流中。
——摘编自丹尼尔·勒纳《传统社会的消逝》
(3)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的史实,说明近代中国出现了材料所述的两种“反应”。(6分)
(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近代中国民族和个人性格变化的认识。(4分)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
材料二 “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陈独秀《旧思想与国体问题》
(1)材料一中洋务运动“剪断了一些枝叶”表现在哪些方面?辛亥革命是如何将“大树”砍断的?何以见得“树墩还是可以萌发”的?
(2)材料二中陈独秀等人为了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刷干净进行了怎样的斗争?
近代以来上海经历了沧桑历程,发生了巨大变迁。请阅读下列材料。
李鸿章建立的上海机器织布局,是中国首家机器棉纺织工厂。当时洋布进口不断增长,(1872年的1224万匹增到1890年的1556万匹)郑观应为此提出:“筹一暗收利权之策,则莫如加洋布税,设洋布厂”,李鸿章指派他筹建织布局,郑提请“给十五年或十年之限,饬行通商各口,无论华人洋人均不得限内另自纺织……后患庶几可免矣”。结果李鸿章给予了十年专利权。上海机器织布局历经十余年几次筹资失败,最终在1889年开工,年产24万匹布。其优厚的利润,吸引了许多华商酝酿建厂,由于织布局十年专利,在上海也仅有少数以织布局分局等形式建立。1893年织布局毁于火灾,第二年李鸿章下令在原址建立华盛纺织总厂,但不久上海“洋厂林立,华厂独受其挤”,1900年变卖他人。
结合历史背景,解读从上海机器织布局到华盛纺织总厂的变化历程。(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以下为王文泉、刘天路主编的《中国近代史(1840——1949)》的相关目录:
第三章 洋务运动的开展及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第一节 清政府政治格局的调整
(一)总理衙门的设立和辛酉政变
(二)相对稳定的内外环境
……
第二节 中国近代工业的兴起和新阶级的诞生
(三)近代军事工业的开办
……
第三节 洋务运动时期的思想文化
(一)近代文化教育事业的兴办
(二)西学传播和社会观念的变化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省略部分任两处各增加一方面内容,并说明增加理由(需观点正确,理由充分,符合历史事实)。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