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0~1919年期间,我国文化教育领域的发展与进步,折射了思想领域的变迁,其影响至深至巨。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迫于时势,清政府创办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上海同文馆,组织李善兰、徐寿、华蘅芳等人,译介了《垛积比类》、《化学鉴原》、《地学浅识》、《声学》、《电学》等;甲午战后,译书之风骤变,梁启超自办大同译书局,留日学生自办译书出版社,相继出版了严复翻译的《天演论》(赫胥黎著)和《原富》(亚当·斯密著)、马君武翻译的《卢梭民约论》(即《社会契约论》)、杨廷栋翻译的《万法精理》(孟德斯鸠著)。
——《中国近代通史资料选缉》
材料二 1904年清政府京师大学堂专业设置简表
科目 |
专业 |
备注 |
经学科 |
周易、论语、春秋、理学等 |
各科预科阶段均须开设的课程 经学大义 人伦首先 中国文学 外国语 体操 |
政法科 |
政治、法律 |
|
文学科 |
中国史学、地理、文学等 |
|
商科 |
银行及保险、关税等 |
|
格致科 |
算学、化学、物理等 |
|
农科 |
农学、林学等 |
|
工科 |
机器、造船、电气等 |
|
医科 |
医学、药学 |
——据1904年《奏定大学堂章程》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近代“西学”在我国传播具有怎样的特点?其中,我国“甲午战后译书之风骤变”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依据材料二说明京师大学堂专业与课程设置体现的“中体西用”办学思想,并从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分析其对我国现代化的影响。
近代中国思想急剧变迁,新陈代谢中充满新与旧的碰撞、调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窃闻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今求之一艺之末,而又奉夷人为师,无论夷人诡谲未必传其精巧,即使教者诚教,学者诚学,所成就者不过术数之士,古今来未闻有持术数而能起衰振弱者也。
——《同治六年二月十五日大学士倭仁折》(1867年)
材料二 忠孝节义,奴隶之道德也;轻刑薄赋,奴隶之幸福也;……固有之伦理、法律、学术、礼俗,无一非封建制度之遗……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消灭也。……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
材料三 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如何确立儒家的身份?学术界有以下两种主张:①儒家是治疗现代文明弊病的良方,重建中华文化的核心;②儒家总体上已不适应现代民主法制制度,但在日常生活中还可以发挥一些作用。
——据余英时等著《不确定的遗产》整理
(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观点,并联系所学知识指出这一观点产生的背景。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陈独秀所提倡和批判的对象。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敬告青年》的发表对近代思想的影响。
(3)如果请您就“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如何确立儒家的身份”发表看法,你会更注重材料三中的哪种主张?请结合历史事实扼要展开。(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
明清以来在中西文化交流与融会的过程中,基督教传教士发挥了无以替代的作用。
材料一:19世纪六七十年代,传教士大批涌入中国。1870年,英国人李提摩太来华传教,遇到华北饥荒,投入到赈济灾荒的慈善活动中。1891年,李提摩太投入到广学会的工作中,通过办《万国公报》和出版书籍,成为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思想启蒙机构。……他发现了变法维新的严重问题,告诫康、梁等维新人士注意变法的节奏。
——文风《上帝的使者——李提摩太在中国》
材料二:1919年,美国传教士司徒雷登创办燕京大学。他认为大学的核心就是思想自由、学术自由。他对有名望、有真才实学者,登门拜访,高薪聘用,如陈寅恪、谢冰心、钱玄同等。1949年8月,作为美国驻华大使的司徒雷登被迫回到美国。1955年他写下遗嘱,希望死后将他的骨灰送回中国。1960年,《别了,司徒雷登》被选入《毛泽东选集》,注释中说他“积极支持国民党反动政府进行反人民的内战”。
——据秦海《一个完整的司徒雷登》整理
(1)根据所学知识,19世纪60、70年代大批西方传教士涌入中国的原因?
(2)根据所学知识,1949年司徒雷登被迫离开中国的原因是什么?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62年司徒雷登逝世后遗愿无法实现的原因。
(3)近代以来,美国与清政府签订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时期。何年中美建交?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上海见证中国近代社会历程”关键词表
江南制造总局 《申报》 轮船招商局 发昌机器厂 上海强学会
《时务报》 《青年杂志》 五四运动 中共一大 淞沪会战
阅读材料,从“上海见证中国近代社会历程”的某个侧面,结合国际背景,选出3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运用这3个关键词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上海开埠前,“女子庄洁自好,无登山、入庙等事,井臼之馀,刺绣旨蓄,靡不精好。至于乡村纺织,尤尚精敏,农暇之时,所出布日以万计,以织助耕”。
材料二 有人抱怨:“女工本事纺织,今则洋纱洋布盛行,土布因之减销,多有迁至沪地入洋纱、洋布局为女工者,虽多一生机,而风俗不无堕落。”
——民国《川沙县志>卷14“风俗”
材料三 《1892年至1902年海关报告》称,在毗邻厂区的农村,“村民衣着和一般外表有了显著改善。这些村民在走向进步的历程中,已从贫困和不足的状态逐渐改变为中等程度的舒适和富裕状态,特别是妇女和少女更是如此。”
一个女子曾说:“假如我们能够自营生计,我们为什么要结婚呢?我们不是能享受完全的自由呀。”另一女子说:“现在男子们不能骄傲了,因为我们能够谋生,不再似从前的妇女般依赖男子了。”
“因为工厂方面不需要缠足的女子,所以女子缠足的陋习也渐次革除了”。
材料四 她们对于家务好发议论,与村中的男子很自由地谈话,穿时髦衣服,发型与其他村姑不同。她们每天与其他工人及城市中工业生活接触,耳濡目染,自会发生思想的变化,结果有些女子不再完全听命于家长。农村的精神生活也较前活跃,“社会新闻与笑谈,均由工厂女工带回家中,否则各种消息实无法传至农村社会的”。
——以上材料摘自《租界与上海城郊农村》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上海开埠前女性的地位如何?主要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女性进厂做工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三、四和所学知识,分析女性进厂做工的影响。
近代中国社会变革和思想文化演变相互促进、交替进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已经说过,同、光时代李鸿章所领导的自强运动限于物质方面,是很不彻底的。……可是李鸿章的物质改革已遭时人的反对,倘再进一步的改革政治的态度,时人一定不容许他。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一个国家,绝非可以一切舍弃其原来历史文化、政教渊源,而空言改革所能济事。则当时除却“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亦更无比此再好的意见。惜乎当时已届学绝道丧之际(根本就拿不出所谓“中学”来),学术之培养舆成熟,非短时间所能期望。……而外患之侵逼日紧,内政之腐败依然,一般人心再不能按捺,於是对全部政治彻底改革之要求蓬勃四起。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三 就是没有西力东渐的事实,中国社会,慢慢儿的也要生根本上的变动的;不过变得慢些,又不是现在这种变法罢了……至于具体的办法,要提出的方案,却不是一时办得到的事情。恰好这时候,西力东渐,和西洋人的社会渐渐地接触多了,关系密了;始而认识它的社会,和我们的组织不同;继而认识它的那种组织,我们实在不得不仿效。于是改革之事,就起了轩然大波。
——吕思勉《中国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作者对洋务运动及其指导思想的评价有何异同之处并说明理由。
(2)对待改革,材料一中的“时人” 与材料二中的“一般人”态度不同,原因何在?
(3)材料三作者认为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的“轩然大波”对中国社会的政治和思想方面产生的巨大影响。
阅读材料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由于在外交活动中语言文字方面存在障碍,加之《天津条约》规定中外条约均由英文书写,并以外文为准。这就迫使清政府作出了开办外国语学堂的决定。
材料二 各种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清学部颁行之教材一律禁用。在民间通行之教科书,其中如有尊崇清廷及旧时官制、军制等课,…… 有应由各书局自行修改,如学校教员遇有教科书中不合共和宗旨者可随时删改。…… 小学读经课一律废止。
──南京临时政府颁《普通教育暂行办法》
材料三 康有为把西学中的有关政治学说与儒家经史相融合,借用儒家经学的外衣和孔子的亡灵,为维新变法提供了合乎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依据;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对孔子和儒家学说进行了猛烈的攻击,树起了“打倒孔家店”的大旗。
材料四 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并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
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洋务运动期间清政府开办新式学堂的目的是什么?(2分)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列举革命派在教育方面采取的重大举措。(2分)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近代资产阶级对孔子和儒家学说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4分)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先进中国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所开创的两条成功的道路。(2分)
(5)依据以上材料,试分析中国近代教育和思想发展的历史意义。(4分)
江南造船有限责任公司是由洋务派创办的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发展演变而来,是中国近代工业发展历程的一个缩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朝兵部侍郎铁良在考察江南制造总局后说:“综计该局开办垂四十年,缔造扩充,规模甚大。惜该厂所有机器新旧羼(chan,挽杂)杂,大都不甚齐全,其中因年久而损坏者有之,因省费而缺少者有之。……所有工匠又皆未经教练,不过仿照洋式以意为之,以致所出之械一经退件拆卸,厚薄宽窄互有参差,彼此不能调换。而局中自总办以至员司人等,亦无精通制造之学,于制就之枪炮弹药等项,其是否合用,并不详加验视,……逐细考察,疵累甚多。以如此钜厂岁糜经费一百四十万金,而各械无一完善者,殊为可惜。至于员司之冗滥,工作之宕延,各物购价之浮开,各厂用料之虚耗,种种积弊,又复不一而足。
——1904年铁良《查勘江南制造局复奏折》
材料二 江南制造总局发展演变大事年表
1949年5月28日,陈毅同志签署上海市军管会第一号命令,正式接管江南造船所,从此江南厂回到新中国人民的手中,开始了辉煌的新生。1953年更名为江南造船厂。
50年代初期,江南造船厂建造沿海小炮艇。
1955年4月,江南造船厂开始建造“03”型潜艇,翌年1月,毛泽东主席亲自视察江南造船厂并参观“03”型潜艇的制造成功,标志着造船水平的一个大飞跃 。
20世纪60年代江南造船厂建造的“东风”号万吨轮是解放后我国第一艘自行设计,主要材料和配套设备立足国内的万吨级远洋货轮。
1966年,江南造船厂建造我国第一艘自行设计的1200吨级轻型护卫舰——65护卫舰。
1979年,江南造船厂建造718工程中的海洋科学调查船“向阳红10号”,该船是世界上同类型船舶中吨位最大、综合性最强的科学调查船之一。
1984年,江南造船厂为新加坡海皇轮船公司建造的12800吨无人机舱集装箱船“海皇·碧玉”号荣获国家金质奖。
1988年,江南造船厂为联邦德国建造的24000吨汽车滚装船“沃耳夫斯堡”号是一艘结构新颖类似航空母舰的汽车滚船。
1989年江南造船厂为美国拉期科航运公司建造的70000吨级巴拿马型散货船“中国欢乐”号荣获国家金质奖。
1990年,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艘3000立方全压式液化气运输船“华粤”号在江南造船厂制造成功,当时世界上只有日本、荷兰等少数几个国家能制造。
1991年江南造船厂建造的中国第一艘出口德国的4200立方米半冷半压式液化气船是具有90年代世界水平的特种船舶。
(1)根据材料一,概述江南制造总局存在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江南造船厂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3)综合上述分析,你从中获得哪些重要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03年4月,清廷在户部外特别设立财政处。……1906年财政处并入度支部,由度支部接管了综理全国财政的权力。……1906年9月,户部改名度支部。……1906年5月,清政府成立了税务处。……1909年,清政府又设立了清理财政处和督办盐政处。……“一部三处”的投立和职责与人事职权的变动,使中央财政管理的事权得到了统一。
——张九州《论清末财政制度的改革及其作用》
材料二 1908年底,度支部奏定清理财政办法六条,接着又拟定了《清理财政章程》。章程规定:“清理财政,以截清旧案,编订新章,调查岁出岁入确数,为全国预算、决算之预备。”
——贾士毅《民国财政史》
材料三 1904年清政府决定创办户部银行。1908年,户部银行改名为大清银行,度支部厘定《银行则例》:“其经理国库事务及公家一切款项,并代公家经理公债票及各种证券。”
——周保銮《中华银行史》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清末财政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清末财政改革的特点和影响。
东西方文明交流源远流长,文明交汇与撞击之际,人们经常从器物、制度、文化心理层面理解文明之间的相互影响。
材料一 弗朗西斯•培根说:造纸与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三项发明对于彻底改造近代世界并使之与古代及中世纪划分开来,比任何宗教、任何占星术的影响或任何征服者的成功所起的作用都更大。
伏尔泰认为中国的竞争性考试,使官吏地位人人皆可争取,并非生而有之,欧洲不能与之相比,应加采用。1891年法国制定了文官考试制度,德国也试行文官考试制度……中国历史悠久的监察制度也被18世纪的欧洲人认为是应该仿效的制度。
16世纪以后陆续来华的耶稣会士将中国的《四书》、《五经》带回欧洲并译成拉丁文字,使欧洲人可以直接接触中国的哲学伦理思想。伏尔泰对比欧洲中世纪宗教仇视异端的残酷性,称颂孔子对伦理道德的宣扬,欣赏中国对各种宗教的宽容。莱布尼茨(1646-1716)由于对德意志分裂割据、战乱不止极端厌恶,向往中国的“大一统”的秩序。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军事上的一败再败之后,特别是甲午战争败在日本之手以后,国土沦丧,王朝统治受到威胁,有识之士深感学习西方文明仅停留在器物层面上不足以自强,必须深入到制度层面上。……辛亥革命……在反封建和反帝国主义方面——一种更深刻的“制度层面”变革上,却表现出无能为力。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中国曾保持令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平,那时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但16世纪以后,欧洲诞生了近代科学,中国的文明却没有能够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在器物、制度、文化方面对欧洲产生的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列举近代中国学习西方在“器物”层面与“制度”层面的事件各一例。试分析促成中国近代由器物变革发展到制度变革的因素。
(3)结合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分别分析“中学西传”与“西学东渐”现象的主要原因。(8分)
(4)通过材料对东西方文明历史现象的探究,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21分)“世界史”的形成,是一个长时间的探索历程。这个历程既是一部全球从局部孤立走向整体联系的历史,也是传统世界向现代文明的迈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所著《历史》主要记述希波战争希腊人的胜利,但涉及地中海及以外广大地区,这是希腊人已知的世界史。司马迁所著《史记》,主体是中国,但涉及范围几乎是欧亚大陆的一半,这是中国人已知的世界史。
——吴于廑《世界史·总序》
(1)根据材料一,概括希罗多德与司马迁“世界史”的共同特点?(4分)
材料二 史学界大部分学者认为,1500年前后的一系列重大事件推动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人类历史由此开始了近代化进程。
(2)材料二的观点体现了怎样的视角?(2分)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上述观点的主要依据。(6分)
材料三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口商品分类比重(%)
——资料来源:张东刚等《世界经济体制下的民国时期经济》
(3)材料二中,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各类商品出口比重出现了怎样的变化?(3分)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这些变化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之间的关系。(6分)
随着中国大门被迫打开,西方先进的机器生产方式使中国人眼界顿开,先进的中国人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技和生产方式,中国近代化从此开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十九世纪中叶,西方资本主义以炮舰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此后,中国于十九世纪后半期创建新式工业。当时,西方拼命地向中国推销纺织品和鸦片,而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的却是……“机船矿路”。“机”主要指兵器,“船”主要指战船,“矿”主要指煤矿,“路”指铁路……从封建统治集团分化出来的开明派部分地捕捉到时代脉搏,认识到这些基础产业和设施对中国“求强”、“求富”的重要意义。
——董志凯《从“机船矿路”到“瓶颈产业”》
材料二 (1893年有人写信给张之洞说)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以北,万不得一。名卿巨公,以为是者半,以为非者亦半。
一一《汉冶萍公司》
材料三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化开始的标志。归纳材料一中当时中国工业化的特点。
(2)材料二反映了19世纪末中国近代工业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
(3)材料三中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哪一时段发展最为显著?指出影响该时段发展的外部因素。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影响中国工业近代化的主要因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上海见证中国近代社会历程”关键词表
发昌机器厂 |
中共一大 |
轮船招商局 |
《时务报》 |
五四运动 |
《青年杂志》 |
上海强学会 |
《申报》 |
淞沪会战 |
江南制造总局 |
阅读材料,从“上海见证中国近代社会历程”的某个侧面,选出3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运用这3个关键词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制度、教育内容的确定往往对国家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而其中的变化又受到社会发展的推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开元、天宝中……是以进士为士林隼逸,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成出于是。
——(唐)杜佑《通典》卷15(选举三)
清代乾隆年闽大学士鄂尔泰在有人批评八股取士时说过:“非不知八股为无用,而牢笼志士,驱策美才,其术美善于此。”一“入彀”一“牢笼”、“疆策”,两者似乎并无二致,都是利用科举考试为君主服务。
——过常职《唐代反科举思潮与科举考试的利弊》
材料二 学校,所以养士也,然古之圣王,其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盖使朝廷之上,闾间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东汉大学三万人,危言深论,不隐豪强,公卿避其贬议,……三代遗风,惟此犹为相近。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学校》
材料三 议会掌握国家的立法权、财政大权、监督权,议会还有权改变君主的人选,是议会生君主,而“学校”从未以立法的形式明确君主和“学校”的权力范围划分,其自身的财政尚且不能独立,君主对“学校”有着绝对的控制权,是君主生“学校”。英国议会自14世纪以来区分上、下院,其组成人员来自社会各行各业,各个利益阶层,复杂的人员构成使议会成为反映社会不同声音和需求的场所,而组成“学校”的主体是接受儒家传统教育的大儒、士人们,单一的人员构成使得 “学校”的声音也是单一的,这些人形成的“学校”反映的不是民意而是道义。英国议会的组织机构、活动程序等都有明确具体的规定,并以法律形式被确定下来。而在这一方面黄宗義基本没有言及。
——摘编自林树青《论黄宗羲的“学校”思想》
材料四 洋务时期的新式教育在许多方面都存在许多不完善之处,学堂种类不多、规模不大,教学内容又始终笼罩在“中学为体”的氛围之中,并一直没有摆脱附属科举的地位,然而它却在延续千年的封建教育堡垒上第一个打开了缺口,吹入了新风,植下了新学的种子。
——杨益茂《洋务运动时期的新式教育》
材料五 一位78级学生描述说:“当时一个同学特别兴奋地骑车来告诉我,说要恢复高考了。我一下子就惊呆了,眼泪一涌而出。我跟同学反反复复地说一句话:这下有希望了!当时那种情况,有点像在黑夜里走路,四面全是黑的,什么东西都看不见。恢复高考这个消息,相当于前头突然冒出火光,当时没有别的念头,只想着赶快蹦到那儿去。”
——《商道》编辑部《1978年后的邓小平和他的中国》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杜佑和鄂尔泰对科举制度的作用有何不同观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学校”的功能。
(3)根据材料三,归纳出英国“议会”与中国“学校”有哪些方面的不同?
(4)结合材料四、五并运用所学知识,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分析洋务教育与新时期教育实施的必要性。
城市既是人类文明的核心区域,又是文明进步的前沿地带。自古以来,城市就是人类活动的中心地区,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希腊早期城邦从村落发展而来,是若干村落联合的结果。村落的规模实际上也就决定了早期城邦的规模。小邦寡民不仅仅是城邦的外部表象,是在新的生产关系下形成的一种有效的组织形式。它使公民的生活更趋稳定,使希腊人在与自然界的抗争中更具优势。……当然,城邦的小邦寡民性也决定了早期希腊社会的发展空间和资源规模,规定了它们的政治和军事体制模式,从而为形成特色鲜明的希腊文明奠定了基础。
----杨共乐《古代希腊城邦特征探析》
材料二 西周时期出现了我国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并确立了天子都城十二里(边长4.3公里)、公国都城九里(边长3.2公里)、侯伯国都城七里(边长2.5公里)、子男都城五里(边长1.7公里)的都城建制。
材料三
材料四 近代中国城市化比率统计表(单位:%)
——摘自《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
材料五 英国的城镇化坚持以城乡规划为主体的公共干预政策。英国在城市化初期,由于人口和产业活动的迅速集聚而城市缺少必要的供水、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致命疾病的流行。自19世纪中叶起,英国通过了一系列的法案,对环境卫生问题进行管理。1909颁布的《住宅与规划法》成为世界上第一部城市规划法,标志着规划成为重要的政府管理职能和引导城镇化进程的公开政策。同时,政府的公共政策在英国城镇化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936年,伦敦郡通过了“绿带开发限制法案”,由伦敦政府购土地作为“绿化隔离带”引导城市建设开发,减少对乡村环境和利益的损害。
——周天勇《中国向何处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古希腊城邦的特点。
(2)材料二、三的城市建造分别体现什么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时期城市经济发展出现的新现象。
(3)请阅读上表,说明近代中国城市化发展状况,并分析其原因。
(4)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以及初期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围绕此问题谈谈你对中国城市化有何建议。(4分)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