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现代报刊业走向繁荣
高中历史

右下方是一张中国某一历史时期的脱盲证。毛泽东题词“为消灭文盲而斗争”,反映了当时中国的一种“文化”现象。依据图片信息判断,此证件应出自

A.土地革命时期
B.抗战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来源:高三最后冲刺预测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20年代,日本关东军主任作战参谋石原莞尔提出:“满蒙问题的解决是日本唯一的生存途径。”通过下列哪一事变,这个荒谬的眉法变成了关东军的侵略行径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来源:中国近现代史试题全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外交上获得划时代的胜利。主要表现在: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一切席位的合法权利 B.打破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封锁
C.美、日等国保留台北席位提案被废置 D.美国的“双重代表权”方案被否决
来源:中国近现代史试题全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79年,全国人大宣布的以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推动了海峡两岸关系的改善,表现在①解放军停止炮击金门等岛屿②美国断绝与台湾外交关系,遏制了台独势力③两岸相互投资设厂④台湾当局对“三通”的限制逐渐放宽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来源:中国近现代史试题全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根本依据是:

A.民主党派帮助过共产党 B.民主党派已变成代表一部分劳动者的政党
C.共产党信任民主党派 D.共产党需要民主党派
来源:中国近现代史试题全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国际关系上“没有永久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哪一个国家在大战爆发前后的立场典型地反映了这一观点

A.法国 B.奥匈帝国 C.德国 D.意大利
来源:世界近现代史试题全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反映了1950年和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级人口及其占有土地的比重,导致这一比重变化的原因是

 
1950年(%)
1954年(%)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贫农、中农
85.5
45.2
92.1
91.4
富农、地主
14.5
54.8
7.9
8.6

A.农业合作化运动 B.土地改革已经完成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包产到户”的实施
来源:土地改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以经济手段扶植和控制西欧的表现是

A.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B.提出杜鲁门主义
C.实施马歇尔计划 D.在西德进行货币改革
来源:世界近代现代史试题全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半个世纪中,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普遍进行了社会经济改革,并在社会经济政策上出现相互影响、相互借鉴的趋势。请回答:
(1)分别指出这两种社会制度的国家进行经济改革的主要目标。
(2)概括说明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经济政策上有哪些开始相互影响、相互借鉴之处。
(3)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

来源:世界近代现代史试题全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经济全球化是近年国际问题中的热门话题,专家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球化之所以发生在这个时期,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的保障。”
——摘自陈宝森《经济全球化进程刚刚开始》
材料二:技术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凭借全球性技术而形成的经济、军事力量,无疑会为掌握这些力量的国家带来巨大利益,准确地说,全球化将处在掌握全球化技术力量的国家主导之下。”
——摘自赵英《技术演进与全球化》
材料三:“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新殖民主义的一种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
经验                         
——摘自江时学《发展中国家怎么办—拉美国家的实践》
材料四: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较表

                 年份
人均产值
国家类型
 
1970年
 
1992年
32个发展中国家
108美元
297美元
21个发达国家
3129美元
22185美元

——摘自世界银行《1994年世界发展报告》
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评价材料三的观点。
(2)材料四反映了什么问题?根源何在?
(3)我国应怎样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来源:世界近代现代史试题全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1973年该体系瓦解。该体系从建立到瓦解所体现的本质特征是

A.雅尔塔体系从建立到崩溃 B.世界金融秩序从稳定走向混乱
C.美国经济实力由盛到衰 D.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由繁荣走向“滞胀”
来源:世界近代现代史试题全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这主要是指 ①各国人民强烈要求改善生活状况,不断举行示威游行和罢工斗争 ②法西斯分子在各国兴风作浪 ③资本主义国家加紧争夺国际市场,加剧了各国间的矛盾 ④资本主义各国加紧掠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激起了当地人民的反抗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来源:世界近代现代史试题全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1957年整风运动与1942年整风运动的相同点是

A.在整风运动中都对形势作出过分的估计,造成一些冤假错案
B.都反对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
C.都从思想上清算了党存在的“左”和“右”的错误
D.目的都是使全党同志学会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历史小论文题目存在史实错误的是

A.《浅谈秦始皇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B.《试论西汉刺史对郡国的监察》
C.《三省六部制与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
D.《简析清代皇权与相权的关系》
来源:江苏淮安调研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关于下列两幅图片内容的叙述,错误的是
    
(出席六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云南代表在讨论民族区域自治法)

(青藏铁路通车示意图)

A.党和政府重视和加强民族工作
B.体现了国家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管理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力
C.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D.体现了国家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现代报刊业走向繁荣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