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我国实行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措施,不包括
A.土地改革运动 | B.农业合作化运 动 | C.人民公社化运动 |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下列成就属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是 ( )
A.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B.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结晶 |
C.中美关系正常化 | D.安太堡露天煤矿的建成 |
下列关于建国初期合理调整工商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主要是调整公私关系和劳资关系 | |
B.在国营经济的领导之下转变为社会主义经济 | |
C.目的是恢复和发展经济 | D.有利于调动私营工商业者的积极性 |
台湾著名女作家龙应台在《全球化了的我在哪里》中写到:“我们不管是北京还是上海、台北、香港,在被全球化席卷而来,就是说那个浪冲过来,我们的脚站在那个沙滩里头,你要知道你的脚站的沙不完全从你的脚下整个被掏空,你一定还要有土壤。”据此,我们可以推知她对全球化的态度是
A.全球化大潮可迎不可拒 | B.全球化要立足于本土化 |
C.全球化的本质是西方化 | D.全球化无异于洪水猛兽 |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999年度《人类发展报告》指出:“迄今为止的全球化是不平衡的,
它加深了穷国和富国、穷人和富人的鸿沟。”我国有部分学者认为:“西方是经济全球化最大的赢家,第三世界却可悲地扮演着输家的角色。”这说明①经济全球化过程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分化②经济区域集团化阻碍了全球化的实现③经济全球化加强了西方国家的经济优势④发展中国家必须全面实现西方化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②④ | D.①③ |
1999年3月12日,波兰、匈牙利和捷克三国正式成为北约新成员,2002年11月22日,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7国又被吸纳为新成员,使北约成员国数目增加到26个。下列对北约东扩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①背景是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②美国要竭力向中东欧和前苏联地区扩展影响③北约已基本控制欧洲④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1998年5月欧盟特别首脑会议宣布:“1999年1月1日,欧元为货币,各金融市场以欧元结算,……2000年7月1日欧元取代各国货币成为统一的欧洲货币。”这表明了:
(1)欧盟内部合作进一步加强(2)有利于欧盟各国政治、经济的发展(3)有利于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4)西欧经济一体化已经形成
A.(1)(2)(3)(4) | B.(1)(2)(4) | C.(1)(2) | D.(2)(4) |
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农业方面的共同点是
A.国家享有优先获得农民部分农产品的权利 |
B.农民自由支配上交国家后的剩余农产品 |
C.禁止农产品自由贸易 |
D.在农村推广合作制 |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告台湾同胞书》中说:“一定要考虑现实情况,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在解决统一问题时,尊重台湾的现状和台湾各界人士的意见,采取合理的政策和办法,不使台湾人民蒙受损失。”对上述材料的正确理解是
①宣布了中国政府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
②中国政府表示台湾可以实行资本主义
③中国政府不干涉台湾的外交事务
④尊重台湾各界人士的正确意见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形势发生重大转变的关键在于
A.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划分的重要思想 |
B.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C.中美关系逐步缓和 |
D.中日邦交正常化 |
中共十四大相对于十三大的一个重大突破是
A.强调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 B.强调四项基本原则和党的基本路线 |
C.提出加快改革步伐 | D.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根本目的都是
A.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 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
C.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 | D.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