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5年,某画家的作品遭到巴黎国际画展的拒绝,理由是主题和人物太粗糙、太写实、太大,不适合艺术表达。画家愤怒地在官方展览馆对面租用一幢楼房,自行举办个人画展,向古典主义传统发起挑战。他强调个人主义,认为艺术家应该从自己的经历中汲取力量,只能表达存在的和真实的人、物、地。下列作品中与该画家创作风格一致的是( )
下列作品按其所属美术流派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 B.③①④② |
C.①③②④ | D.③②④① |
有艺术家主张要用“物理般的眼睛”观察和描绘光,力争画出真实的光的效果。为此,他们坚持户外写生。这种主张属于
A.浪漫主义 | B.古典主义 |
C.印象主义 | D.现代主义 |
“作画时,要忘掉你眼前是哪一种物体,想到的只是一小方蓝色、一小块长方形的粉红色、一丝黄色……创作中的注意力,不是集中于要表现的景物上,而是放到了景物周围的空间环境、光线、烟雾、气流所产生的效果上。”属于这一风格的画家是
A.达·芬奇 | B.拉斐尔 |
C.莫奈 | D.毕加索 |
库尔贝在一封信上这样描述《石工》:“弯着腰、身体被烈日烧灼、头戴麦秆草帽的七十岁老人,他那粗布的裤子上打着补丁,脚上穿着古老的木鞋,破袜子露出脚。在老人旁边是个满头尘土、皮肤被太阳灼成褐色的少年。”此画应属于下列哪一绘画艺术流派
A.古典主义 | B.现实主义 |
C.浪漫主义 | D.现代主义 |
“作画时,要忘掉你眼前是哪一种物体,想到的只是一小方蓝色、一小块长方形的粉红 色、一丝黄色。创作中的注意力,不是集中于要表现的景物上,而是放到景物周围的空间环境、光线、烟雾、气流所产生的效果上。”此画家属于的派别是
A.古典主义 | B.现代主义 | C.印象主义 | D.浪漫主义 |
近代西方某一画派在创作中主张:“将个人感情趣味以及艺术才能都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而不受任何形式与法制的限制”。下列作品中能够体现这一主张的是
A.《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 B.《日出·印象》 |
C.《自由引导人民》 | D.《格尔尼卡》 |
中外艺术作品风格常有许多相通之处。欣赏下列两幅绘画,它们的相同之处是( )
A.注重写意,抒发个人主观性情 |
B.大胆创新,采用夸张与抽象的表现手法 |
C.注重写实,作品栩栩如生 |
D.托物言志,表达对民间疾苦的关怀 |
印象画派开启了西方现代艺术的大门。以下关于印象画派说法正确的是( )
A.产生于法兰西第一帝国时期 |
B.突出理性,忽视画家主观感受 |
C.借鉴了光学等自然科学成果 |
D.画面构图严谨,重视表现细节 |
下图是俄罗斯画家列宾的作品《伊凡雷帝杀子》。这幅画一问世就惹怒了沙皇当局,一位总检察官在给沙皇的奏折上说:“画家偏以全部真实去描绘这事件,其用意究竟何在?”该作品属于
A.古典主义 | B.浪漫主义 |
C.现实主义 | D.现代主义 |
19世纪70年代,西方绘画领域出现了印象画派。下列主张不属于该画派的是( )
A.“将一切都缩减在立方体之中” |
B.“光线是绘画的主宰” |
C.“不要失掉你所感觉到的第一印象” |
D.“从风景变化的光线中,捕捉色彩的魅力” |
某幅画作给人的感觉是人物棱角分明好像“用斧头砍出来”,人物头部严重变形,其中一个人的鼻子在脸上折成扁平,说明了该画派的一个原则——同时从几个不同的视点描绘对象。该幅画作体现的风格应是( )
A.浪漫主义 | B.印象主义 |
C.现实主义 | D.现代主义 |
对西方某一美术流派有这样的批判:它看不到未来,常常把希望寄托在空想的世界里,因而与生活脱节,在把未来理想化的同时,有时也导致艺术家走向悲观的道路。据此推断这一流派是( )
A.浪漫主义 | B.现实主义 |
C.印象主义 | D.现代主义 |
启蒙学者认为推翻封建统治以后,一切“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可是,事实却完全出乎他们的意料之外……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失望讽刺画。下列作品的艺术风格反映了上述情绪的是
A.《自由引导人们》 | B.《等待戈多》 |
C.《格尔尼卡》 | D.《人间喜剧》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