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历经法国大革命前后欧洲社会剧变,给后人留下震撼人心的音乐史诗。对其《第三(英雄)交响曲》解读有误的是
A.作品充满时代气息 | B.作品有田园风光般的抒情 |
C.作品含蓄地献给一位无名英雄 | D.作品具有英雄史诗般的雄伟气势 |
为了顺应时代的潮流和新艺术创造的要求,一种既能寻根于古希腊的戏剧表现方法,又可以立足于世俗音乐的主调风格音乐,终于在1600年前后应运而生,在音乐舞台上出现了一种新的体裁。这种新的体裁是
A.歌剧 | B.古典主义音乐 | C.浪漫主义音乐 | D.民族乐派 |
詹姆斯·库兰在《大众媒介与社会》说:有种由技术驱动的唱片工业的发展,并没有改变以前那种纯粹的“民族”音乐。相反,正是音乐的种种特殊品质,一种不受国家边界束缚的文化形式,可以在时间和空间中任意流动,社会身份与个体身份最为强烈的情感经验来源是唱片工业起步时不必按照国家的边界进行组织和管理。对这段文字的含义表述最合适的是( )
A.音乐具有超越国界的特质 |
B.全球化中的音乐保持了民族特色 |
C.国家边界在文化交流中不再存在 |
D.唱片工业是音乐全球化的本质 |
最早在交响乐中加入合唱,被誉为“音乐文学上最伟大的杰作”的是贝多芬的
A.《第三交响曲》 | B.《第五交响曲》 |
C.《第六交响曲》 | D.《第九交响曲》 |
二战期间,为了揭露法西斯的暴行,鼓舞士气,反法西斯联盟在当年可能会采取的手段有
①制作电影 ②进行战场的电视实况全球转播 ③利用互联网散布假消息 ④利用广播电台进行各种宣传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降E大调,作于1804年,它的标题是《英雄交响曲,为纪念一位伟人而作》,原稿上的标题是《拿破仑•波拿巴大交响曲》,是应法国驻维也纳大使的邀请为拿破仑写的。但当时贝多芬听到拿破仑称帝的消息时,愤然撕去标题页,改成了现在的曲名。这充分说明
A.社会启蒙和革命历程决定了音乐的创作 |
B.贝多芬对拿破仑的态度发生变化 |
C.贝多芬反抗专制和追求民主的革命精神 |
D.自由的创作环境推动音乐的发展 |
严复(1854-1921)是我国近代启蒙思想家,曾留学海外。假如他在30岁左右有机会周游世界各地,他有可能
①到德国欣赏《命运交响曲》 ②到荷兰参观印象派画家的画展
③在美国欣赏电影《摩登时代》 ④在俄罗斯会见列夫·托尔斯泰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下列音乐流派都曾在世界乐坛盛行一时,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①古典主义 ②印象派 ③现代派 ④浪漫主义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②④ | C.①④②③ | D.①②④③ |
20世纪中期以后,序列音乐、具体音乐、电子音乐、浪漫主义音乐、古典主义音乐都在乐坛上找到了自己的听众,这说明当今世界音乐发展呈现出的显著特征是( )
A.古典主义音乐占据主流地位 | B.浪漫主义音乐兴起 |
C.流行音乐独占乐坛 | D.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
贝多芬用人们难以忘怀的音调全力颂扬“人有权决定自身命运”这一时代信念。据此判断,贝多芬作品的主旋律是
A.古典主义的悲剧情结 | B.文艺复兴的人文关怀 |
C.现代主义的批判意识 | D.启蒙时代的理性精神 |
贝多芬于1804年创作完成《英雄交响曲》时,在总谱的扉页上写有“献给拿破仑·波拿巴”的字样。后来,在听到拿破仑称帝的消息后,贝多芬把这一页撕掉了,并在同年10月出版时改成这样一个标题:“为纪念一位伟大的人物而写的英雄交响曲”。贝多芬的这一举动表明了他的
A.民主主义情怀 | B.现实主义创作态度 |
C.民族主义情怀 | D.个人英雄主义观念 |
贝多芬一生中写的九部交响曲是其最辉煌和最有影响力的作品。下列作品中属于其创作道路上第一部明确反映重大社会题材的交响乐作品是
A.《第三(英雄)交响曲》 | B.《第五(命运)交响曲》 |
C.《第六(田园)交响曲》 | D.《第九(合唱)交响曲》 |
恩格斯曾经这样评价贝多芬的一部作品:“要是没有听过这部壮丽的作品的话,那么你这一生可以说是什么作品也没有听过”。这部作品是( )
A.《蓝色的多瑙河》 | B.《小夜曲》 | C.《命运交响曲》 | D.《天鹅湖》 |
“他的音乐光影斑驳、精妙多姿。同样以《月光》为主题,贝多芬的是‘江天一色无纤尘’的皓月,而他的音乐则是‘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淡月,清幽雅深。”这里的“他”应是
A.牛顿 | B.卓别林 | C.德彪西 | D.莫奈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