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没有听过这部壮丽的作品的话,那么你这一生可以说是什么作品也没有听过。”这是恩格斯对《命运交响曲》的评价。这部伟大作品的作者是
A.舒伯特 | B.贝多芬 |
C.李斯特 | D.莫扎特 |
贝多芬在《田园交响曲》总谱的扉页上特别注明,“主要是感情的表现,而不是音画”,这主要是指这部作品
A.强调人的精神世界而不是描摹自然 |
B.激励着人们与命运进行斗争 |
C.热情赞美歌颂人类美好的心灵 |
D.充满时代精神,蕴涵着革命的力量 |
贝多芬的墓碑上铭刻着奥地利诗人格利尔巴采的题词:“当你站在他的灵柩跟前的时候,笼罩着你的并不是志颓气丧,而是一种崇高的感情,我们只有对他这样一个人才可以说:他完成了伟大的事业。”贝多芬完成的“伟大的事业”是
A.将音乐发展到登峰造极的高度 | B.把音乐由古典主义发展到浪漫主义 |
C.使音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 D.贝多芬在奥地利进行了音乐创作 |
贝多芬用音乐全力颂扬“人有权决定自身命运”这一时代理念。据此判断,贝多芬的作品体现的时代主旋律是
A.启蒙时代的自由精神 | B.工业时代的自由主义 |
C.古典主义的悲剧情结 | D.现实主义的批判意识 |
“青少年不仅喜欢电影,还把电影当成一种学校。他们模仿电影明星,讲电影上的笑话,摆演员的姿势,学习两性之间的微妙举止,因而养成了虚饰的老练。”这段材料表明电影的出现对美国青少年产生的最为重要的影响是
A.电影成为美国青少年重要的娱乐方式 |
B.电影是教育青少年积极向上的学校 |
C.电影对青少年的生活方式具有引导作用 |
D.电影提升了美国青少年的审美情趣 |
将以下对应的内容连线:
康德 乐圣
马丁·路德 默片明星
加尔文 人非工具
达尔文 因信称义
贝多芬 先定论
卓别林 进化论
有一同学为了做一项研究性学习课题,欣赏了交响诗《牧神午后》、管弦乐《夜曲》、钢琴曲《月光》等一系列相关的作品。依据你的判断,他研究的课题可能主要与哪一音乐流派有关( )
A.印象主义音乐 | B.浪漫主义 |
C.古典主义音乐 | D.现代音乐 |
彼得·李伯庚在《欧洲文化史》中说“莫扎特(1756 - 1791)的乐曲听众往往只是挤满在一个客厅,而贝多芬(1770-1827)的交响乐则是为音乐厅的上千听众而创作的”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资本主义制度在各国的确立 |
B.文艺复兴思潮的影响 |
C.普通工人生活水平的提高 |
D.民主平等思想在欧洲的广泛传播 |
“他的音乐光影斑驳、精妙多姿。同样以《月光》为主题,贝多芬的是‘江天一色无纤尘’的皓月,而他的音乐则是‘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淡月,清幽雅深。”这里的“他”应是
A.牛顿 | B.莫扎特 | C.德彪西 | D.莫奈 |
孙宝瑄在《忘山庐日记》中写道:“夜诣味莼园,览电光影戏,观者蚁聚,俄顷!灯熄,白布间快马人物,变动如生,及奇。能作水腾烟起,使人忘其为幻影。”日记中涉及的艺术形式
A.具有“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的特点 |
B.形成于清朝道光年间 |
C.采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
D.被称为“魔幻的第七大洲” |
贝多芬历经法国大革命前后欧洲社会剧变,给后人留下震撼人心的音乐史诗。对其《第三(英雄)交响曲》解读有误的是
A.作品充满时代气息 | B.作品有田园风光般的抒情 |
C.作品含蓄地献给一位无名英雄 | D.作品具有英雄史诗般的雄伟气势 |
美国艺术理论家弗莱明说:“《英雄交响曲》在音乐上的革命等同于美国和法国在政治思想和行动上的革命。”这部伟大作品的作者是
A.舒伯特 | B.贝多芬 | C.约翰·施特劳斯 | D.威尔第 |
为了顺应时代的潮流和新艺术创造的要求,一种既能寻根于古希腊的戏剧表现方法,又可以立足于世俗音乐的主调风格音乐,终于在1600年前后应运而生,在音乐舞台上出现了一种新的体裁。这种新的体裁是
A.歌剧 | B.古典主义音乐 | C.浪漫主义音乐 | D.民族乐派 |
“卡门有强烈的个性,独特的道德标准,她邪恶堕落,却又独立自由,宁肯付出生命,也要坚持个性自由和忠于自己。”这是观众对歌剧《卡门》的评价。下列哪部作品的创作风格与其一致
A.《人间喜剧》 | B.《唐璜》 | C.《红与黑》 | D.《约翰▪克利斯多夫》 |
詹姆斯·库兰在《大众媒介与社会》说:有种由技术驱动的唱片工业的发展,并没有改变以前那种纯粹的“民族”音乐。相反,正是音乐的种种特殊品质,一种不受国家边界束缚的文化形式,可以在时间和空间中任意流动,社会身份与个体身份最为强烈的情感经验来源是唱片工业起步时不必按照国家的边界进行组织和管理。对这段文字的含义表述最合适的是( )
A.音乐具有超越国界的特质 |
B.全球化中的音乐保持了民族特色 |
C.国家边界在文化交流中不再存在 |
D.唱片工业是音乐全球化的本质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