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圣王之处士也,使就闲燕;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处农,就田野。”从《国语·齐语》这段话中可以看出我国古代手工业经营形态是( )
A.官营手工业 | B.家庭手工业 |
C.民营手工业 | D.官营和民营合并的手工业 |
中国古代瓷器和丝织品的图案、画面普遍有吉祥的寓意,这表明 ( )
A.人们追求和向往美好的生活 | B.中国古代封建迷信意识浓厚 |
C.中国人普遍有较高的艺术素质 | D.人们对封建黑暗统治强烈不满 |
唐·李肇《唐国史补》载“大历、贞元间,有俞大娘航船最大,居者养生、送死、嫁娶悉在其间。开巷为圃,操驾之工数百,南至江西、北至淮南,岁一往来,其利甚溥〔广大之意〕,此则不啻载万也。”由此无法佐证的是,唐朝
①造船业发达 ②海外贸易发达
③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达 ④商运的辅助性经营场所发达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④ | D.③④ |
下面是连环画《水浒传》中的一幅插图,其配文注解为“鲁智深来到五台山福地牌楼前的小市镇买些酒吃,听到叮叮当当的去处,却是三个人在那里打铁,他进去说打禅杖和戒刀”。对其图文解读正确的是
A.铁匠铺中的工匠来自于官营手工业作坊 |
B.当时的私营手工业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 |
C.“计日受值”的雇佣劳动关系已经出现 |
D.私营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繁荣 |
《鹿鼎记》里面讲,曹雪芹的父亲是韦小宝手下的御前侍卫,后来被康熙任命为“江南织造”,负责管理江南地区专供皇室的锦缎生产。他管理下的产业最有可能属于
A.田庄手工业 | B.私营手工业 |
C.官营手工业 | D.家庭手工业 |
“吸引我的是它的绚丽,它来自一个新的天地,从未见过如此优美的艺术。多么诱人,精致超俗,来自中华,它的故土(景德镇)。”这是18世纪初期法国流传的一首诗歌,它盛赞的是中国的
A.瓷器 | B.丝绸 |
C.铁器 | D.青铜器 |
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产品 ( )。
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 |
B.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 |
C.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 |
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 |
唐初规定:凡是均田人户,每丁每年除要向国家交租外,还要交纳绢二丈、绵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每丁每年服徭役二十天,如不服役,则每丁可按每天交纳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以代役。此规定有利于
A.商品经济的发展 | B.官营手工业的发展 |
C.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 D.家庭手工业的发展 |
南宋诗人艾可叔《木棉》里描绘的“车转轻雷秋纺雪,弓弯半月夜弹云。---机杼终年织妇勤”等句,反映了( )
A.南宋棉纺织已经规模化生产 |
B.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
C.南宋已普遍发展棉纺织业 |
D.南宋棉纺织业有一定发展 |
元代泉州是重要对外贸易港口,一艘运载精美瓷器的商船正要起航,商家对其中一种新品瓷器外销行情甚是忐忑,请问这里所说“新品瓷器”有可能是
“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麻、棉鼎足而三,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麻。”出现这些变化的前提条件是( )
A.政府的大力推广 | B.棉纺织技术的改进 |
C.商品经济的发展 | D.棉花成为经济作物 |
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唐诗名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称道的工艺技术是
A.冶铁技术 | B.缂丝技术 |
C.青瓷技术 | D.彩瓷技术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