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梅尧臣在《水轮咏》说到:“孤轮运寒水,无乃农自营。随流转自速,居高还复倾”,明朝王临亨在《粤剑编》说到:“水车,每辐用水筒一枚,前仰后俯,转轮而上,恰注水槽中,以田之高下为轮之大小,即三四丈以上田,亦能灌之,了不用人力”。这描述的是()
A.筒车 | B.水排 | C.曲辕犁 | D.翻车 |
《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
A. | 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 | B. | 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 |
C. | 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 | D. | 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 |
有学者根据材料一"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煤),无一家燃薪(木柴)者",得出宋代开封生活燃料已用煤取代木柴的结论;又有学者根据材料二"赐在京(汴都)官员柴、炭各有差,柴578万,炭585万",对上述结论予以反驳。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A. | 两位学者所用材料相互矛盾,结论都不能成立 |
B. | 材料二否定了材料一,仅用材料一得出的结论难以成立 |
C. | 无论材料一还是材料二,都必须得到考古学支持才能成立 |
D. | 材料一指的是民众,材料二指的是官员,两条材料并不矛盾 |
瓷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之一。图是宋代部分名窑分布示意图,符合钧窑、定窑、景德镇窑、耀州窑排列顺序的是
A. | ①②③④ | B. | ①③④② | C. | ②①④③ | D. | ③②④① |
《欧洲瓷器史》第一章提到:(明清时期,欧洲)“银器、精陶和其他器皿,被送到中国作为瓷器模型之用,以致中国提供到欧洲市场上的瓷器也包括了地道的欧洲风格的器皿”。这段材料主要说明
A.中国传统手工业发展受世界市场影响 | B.明清官窑瓷器大量投放市场 |
C.政府对官瓷的工艺水平要求越来越高 | D.欧洲普遍采用中国的制瓷技艺 |
打破特权和垄断,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下列各项中与此无关的是
A.战国实行军功爵制 | B.汉代盐铁专营 |
C.隋唐实行科举制 | D.孔子创办私学 |
汉代丝织业相当发达,从文字、文物、外贸等方面都可以得到印证。下列信息对研究汉代丝织业发展最具史料价值的是
A.汉代字书《说文解字》中有关纺织业的字中花色品种达二十余种 |
B.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三种典型的丝织刺绣:“乘云绣”、“信期绣”和“长寿绣” |
C.唐宋时代的绒线毯、元明时代的绒锦和天鹅绒等都是对汉代纺织技术的沿袭与发展 |
D.古罗马普林尼在《自然史》称“中国产丝……运至罗马……人工巧妙达到顶点” |
丝绸之路是中国联系西方的“国道”。汉代的丝绸之路可以见证
A.灌钢法技术制作的兵器外销 | B.火药传播到欧洲及世界各地 |
C.“井渠”技术向西传到西域 | D.大量精美的瓷器远销海外 |
明清时期,“苏(州)城花素缎机工业,向分京苏两帮,各有成规,不相搀越。……(技艺)均系世代相传,是以各归主顾,不得紊乱搀夺。”材料表明当时的苏州
A.纺织业由政府专营 | B.手工业者没人身自由 |
C.技术垄断成为行规 | D.私营手工业分工明确 |
元代烧造数量较多的是黑釉瓷器,青白釉瓷器有所减少……景德镇批量生产成熟的青花瓷器,又发展了高温铜红釉瓷器,还刨烧了洁净润泽的卵白釉瓷器……青花瓷所用钴料有进口料和国产料两种,用毛笔蘸钴料直接在器物胎体表面绘画,可以尽情发挥。可见元代
A.制瓷业以对外交流为主 | B.是制瓷业更新换代时期 |
C.是青白瓷逐渐繁荣时期 | D.商品经济得以充分发展 |
明清时期,江南某些地区“商人通过市肆-经纪以造袜原料发给妇女去织造,按规定条件,付与工资;然后由其收鬻,以之包售四方” 。这些景象说明
A.当时这些地区手工业和商业活动兴盛、市场也具有了可观的规模 |
B.江南地区出现了许多呈现出明显具有专业化倾向的手工业城镇A; |
C.民族资本主义兴起并迅速发展 |
D.商人地位大大提高,重农抑商政策破产 |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木工技术得到迅速发展,锯子、刨子、钻子等木工器械都是这一时期发明的。这些发明主要得益于( )
A.小农经济的发展 | B.井田制的瓦解 |
C.冶金技术的进步 | D.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 |
观察下图,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丝织业中心多沿丝绸之路分布 | B.古代丝织业中心由关中地区辐射全国 |
C.唐宋时期民营丝织业水平超过官营 | D.元明时期丝织业重心转向东部地区 |
《汉书·周勃传附子亚夫传》云:“亚夫子为父买工官尚方甲楯五百被可以葬者。取庸苦之,不与钱。庸知其盗买县官器,怨而上变告子,事连污亚夫。”材料信息主要反映的是( )
A.工官工场的产品不允许作为商品出售 | B.西汉极力压制民间商业发展 |
C.工官工场产品技术水平最高 | D.工官工场以生产奢侈品为主 |
据史书记载:武则天时期,绫锦坊中就有“巧儿”365人,内作使绫匠83人,掖庭绫匠150人。唐玄宗时期,宫中专门织锦刺绣的女工就达700多人。根据上述材料,可以得出的有效信息是( )
A.坊市界限已被打破 | B.棉花种植已广泛推广 |
C.官营纺织业已有相当大的规模 | D.已经出现了具有一定规模的自由劳动力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