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载:“通身度长一丈六尺,隆起花楼,中托衢盘,下垂衢脚,对花楼下堀坑二尺许,以藏衢脚,提花小厮坐立花楼架木上,机末以杠卷丝,中用叠助木两枝,直穿二木,约四尺长,其尖插于筘两头。”材料中的生产工具主要用于( )
A.制瓷 | B.冶金 | C.纺纱 | D.织锦 |
据《荀子·王制》记载,“论百工,审时事,辨功苦,尚完利,便备用,使雕琢、文采不敢专造于家,工师(工官)之事也。”这里的“工师”是( )
A.官营手工业中的工匠 | B.管理手工工匠的官员 |
C.管理市场经营的官员 | D.掌握精巧技艺的匠户 |
下图是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出土的一件素纱禅衣。它衣长128厘米,袖长190厘米,重量仅49克。这反映出
A.汉代丝织业工艺水平高超 |
B.汉代毛纺织业取得重大进展 |
C.棉织品是当时人们的主要衣料 |
D.黄道婆对纺织技术的革新成果 |
中国古代每一个历史时期,都会有某种手工艺品代表该时期手工业的最高水平,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商周/铁器—唐宋/陶器—明清/瓷器 |
B.商周/漆器—唐宋/青铜器—明清/瓷器 |
C.商周/青铜器—唐宋/瓷器—明清/棉布 |
D.商周/玉器—唐宋/漆器—明清/玻璃 |
历史学者王家范曾评论说:“它对市场经济的破坏作用是双重的,即把皇室官僚乃至政府公称所需产品排斥于市场之外,依靠直接劳役实行自给,同时也使民生日用商品带有浓厚的政治财征色彩,成为一种假性商品经济。”这里的“它”指的是( )
A.田庄手工业 | B.民营手工业 | C.家庭手工业 | D.官营手工业 |
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唐诗名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称道的工艺技术是( )
A.冶铁技术 | B.缫丝技术 | C.青瓷技术 | D.造船技术 |
《北齐书》记载了一种当时的铸造法:“其法烧生铁精以重柔铤(熟铁),数宿则成刚(钢)”,用此法铸造出的兵器坚韧锋利。这种技术被称为( )
A.高炉炼铁 | B.灌钢法 |
C.炒钢技术 | D.水力鼓风冶铁 |
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精美青铜器是中国古代青铜铸造繁荣时代的代表作。它们铸造于( )
A.原始社会 | B.商周时期 | C.秦汉时期 | D.隋唐时期 |
清代广东罗定山区“凡一炉场环而居三百家,司炉者二百余人,掘铁矿者三百余,汲者、烧炭者二百余,驮者牛二百头,载者舟五十艘”。从材料可以得到的准确历史信息是( )
①罗定山区的冶铁工场规模很大
②冶铁业发展带动人口聚居情况的出现
③冶铁业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④这是一家采用了雇工经营的新式企业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几千年来,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工具基本以竹、木、铁为材料,以牛筋、羊肠、麻绳捆扎而成;生产动力基本以人力、畜力为主。在农业较为发达的朝代,手工业也较为先进。关于中国古代手工业,下列推论不正确的是( )
A.古代手工业使用简单的生产工具 |
B.资本主义萌芽突破手工业技术形态 |
C.古代手工业以农业为基础和前提 |
D.手工业一定程度上从属于小农经济 |
“广陵有贾人,以柏木造床,凡什器百余事,制作甚精,其费已二十万,载之建康,卖以求利。” 这一经营活动具有的特征是( )
A.专业化生产 | B.交易场所固定 |
C.产销合一 | D.制漆技艺高超 |
(10)考古工作者在陕西某地发掘出一唐代古墓。古墓中出土大批文物,其中有唐三彩三件(请见下图),此三件文物可为我们研究唐代哪些方面的历史提供佐证?
《唐六典》记:“工巧业作之子弟,一人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新唐书》载:“细镂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平漫刀矟(长矛)之工,二年……教作者传家技。”这表明唐代工匠( )
①频繁更换工种 ②长期在官府作坊干活 ③职业是世袭的 ④是临时工人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③④ |
下图是公元前3世纪前后,古希腊的著名雕像《维纳斯》和中国秦朝的兵马俑。下列对两者的表述正确的是( )
A.都体现了人文精神 |
B.都展示了高超的艺术水准 |
C.都是在实行民主政治的基础上出现的 |
D.都反映了当时阶级关系的实质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