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苏(州)城花素缎机工业,向分京苏两邦,各有成规,不相搀越。……(技艺)均系世代相传,是以各归主顾,不得紊乱搀夺。”材料表明当时的苏州
A.纺织业由政府专营 | B.手工业者缺乏人身自由 |
C.技术垄断成为行规 | D.私营手工业分工明确 |
明清时期,“苏(州)城花素缎机生业,向分京苏两帮,各有成规,不相搀越。……(技艺)均系世代相传,是以各归主顾,不得紊乱搀夺。”材料表明当时的苏州
A.纺织业由政府专营 | B.手工业者缺乏人身自由 |
C.技术垄断成为行规 | D.私营手工业分工明确 |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史实 |
结论 |
A |
西周实行“工商食官” |
禁止私人经商,商业只能由政府经营 |
B |
南北朝时期,北方的小麦、粟等作物在南方大量种植 |
经济重心南移 |
C |
宋神宗曾言“穷吾国者,兵也” |
冗兵是导致北宋经济衰退的原因之一 |
D |
明清时期统治者所需的绝大部分手工业品,逐渐转为通过市场获得供应 |
官营手工业不再占据主导地位 |
以下列举的是古代制瓷业的成果,其先后顺序是( )。
①白瓷出现 ②青瓷出现 ③ 瓷器大量出口 ④制瓷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A.①②③④ | B.②①③④ | C.②③①④ | D.④①③② |
文物是无声的历史,解说可使其增光添彩。下列对有关文物解说正确的一组是( )
A.甲骨文——商朝——“蚕”、“丝”、“帛”等字样——中国的养蚕和丝织技术是从商朝开始的 |
B.阳陵虎符——秦朝——“甲兵之符,左才皇帝,右才阳陵”——阳陵是一位拥有一定兵权的将领 |
C.水排——东汉——利用水力推拉风箱鼓风冶炼——我国炼铁技术有了很大进步 |
D.秘色瓷——唐朝——定窑生产 |
中国的瓷器以其巧夺天工的工艺深受国内外人士的喜爱,中世纪以来,欧洲兴起了一股收藏中国瓷器的热潮。下列是欧洲某收藏家的三个典型藏品,请判断这位收藏家可能生活的时代不早于中国的 ( )
A.唐朝 | B.元朝 | C.明朝 | D.清朝 |
据《礼记·月令》载:“百工咸理,监工日号,毋悖于时,毋或作为淫巧(新奇的物品),以荡上心。”《礼记·王制》中还说,如有人挟“奇技、奇器以疑众,杀。”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古代中国,这种指导思想对手工业生产实践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A.政府轻视对手工业生产的管理 | B.手工业生产的规模无法扩大 |
C.手工业产品的质量难以提高 | D.扼杀了能工巧匠的聪明才智 |
据史载:唐朝前期,宋州(河南商丘)、亳州(安徽毫县)生产的绢帛质量最高。江南东道(江苏南部和浙江一带)的丝织物品种类繁多,很多列为贡品,在产量上已仅次于河南、河北道而跃居于全国的第三位。该记载
A.反映了唐朝主要经济中心在豫皖地区 |
B.准确地统计了南北方丝织业的发展状况 |
C.反映了唐朝行政区划和丝织业发展特点 |
D.折射出古代河南、安徽之地是桑蚕中心 |
下列经济现象在我国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草市”已经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②冶金技术中淬火工艺有所发展
③长沙铜官窑首创釉下彩绘
④汉口成为“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的都会
A.①②④③ | B.②③①④ | C.③①④② | D.②④③① |
明朝时烧制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图案的瓷器,其主要原因是
A.反映了中国各民族间联系加强 | B.适应对外经贸交流的需要 |
C.为适应贵族生活多样化的需要 | D.体现当时兼容并蓄的对外政策 |
明清时期,制瓷中心景德镇发展迅速,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其规模和数量逐渐超过专门为官府服务的官窑,出现了官府委托民窑代烧瓷器的现象。这段材料表明这一时期( )
A.官府力图控制民窑生产 | B.生产技术提高,商品经济发展 |
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 D.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
2008年,《奇迹天工——中国古代发明创造文物展》在中国科技馆新馆开展,新“四大发明”首次集体亮相。其中有一项发明被誉为“出现最早、应用最广、传播最远、技术最高。”该项发明应该是( )
A.瓷器 | B.丝绸 | C.青铜 | D.司南 |
麻曾是中国古人重要的纺织原料,很多成语都提到了麻,例如:披麻救火、快刀斩乱麻、皂丝麻线和心乱如麻等,但是到了明代,麻的种植量大大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A.舒适廉价的棉纺织品的冲击 | B.来自西方工业化生产的冲击 |
C.官营手工业对民间手工业的冲击 | D.丝织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冲击 |
汉代冶铁技术取得重大发展。铸铁柔化处理技术和炼钢技术在汉初很不普及,但汉武帝后却得到迅速推广,工艺也更为成熟。其主要原因在于
A.铁业官营政策的推行 | B.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
C.水力鼓风冶铁工具的发明 | D.铁农具的广泛应用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