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电视的起源与发展
高中历史

有学者根据材料一“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煤),无一家燃薪(木柴)者”,得出宋代开封生活燃料已用煤取代木柴的结论;又有学者根据材料二“赐在京(汴都)官员柴、炭各有差,柴578万,炭585万”,对上述结论予以反驳。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A.两位学者所用材料相互矛盾,结论都不能成立
B.材料二否定了材料一,仅用材料一得出的结论难以成立
C.无论材料一还是材料二,都必须得到考古学支持才能成立
D.材料一指的是民众,材料二指的是官员,两条材料并不矛盾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A.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
B.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
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
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安徽蚌埠市境内的钓鱼台遗址发掘现场,遗址中出土了大量西周时期的陶制圈足豆、鬲、爵以及砺石、石锛等生活器具,还出土了青铜镞、石镞和陶制纺轮、网坠等,其中两枚西周时期的玉璧,给考古专家带来意外和惊喜。(据蚌埠新闻网2014年10月23日讯)蚌埠钓鱼台考古发掘印证了

A.西周时期蚌埠境内开始有人类居住
B.今蚌埠地区是西周的重要封国
C.该地区在西周时期青铜制造等手工业相当发达
D.淮河流域文明悠久丰富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认为,中国的瓷器(china)深受世界人民喜爱,所以,中国被称为China。更有学者指出,China是“秦”的音变(Qin→China)。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

A.在考古学上取得突破,找到有说服力的证据
B.利用计算机等先进科技手段,进行广泛调查,得出科学结论
C.调查中外著名历史学家意见,用民主方式解决这一学术问题
D.弄清最早用China称呼中国者先获悉了“秦”还是“瓷”的信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大英博物馆藏有一只汉代漆杯,其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这反映了当时的官营手工业(   )

A.生产专业细化,官府掌控 B.生产人员众多,效率低下
C.生产技术先进,面向市场 D.生产成本较低,官府出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材料一  在古代罗马,丝绸之价竟贵比黄金。丝绸贸易已成为古代世界最大宗的贸易。即使是在罗马帝国极西端的英伦海岛,丝绸的流行也不亚于中国的洛阳。为了获取丝货等物,罗马每年的花费不下一亿赛斯太斯(罗马货币)。当中国丝绸源源西进的时候,西方的物品与信息,也传入中国。佛教通过这条商路传到中国。在大量吸收中国丝货的同时,罗马人的优质纺织品也运来中国,其棉、毛织物畅销中国。
——摘编自何芳川《古代中西文化交流史话》
(1)依据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承载东西方丝绸贸易商路的形成。结合材料一分析东西方丝绸贸易的影响。(6分)(请勿在此作答)
材料二   隋开皇十四年大旱,人多饥乏,是时仓库盈溢,竟不许赈给,乃令百姓逐粮(自己寻找粮食)。隋文不怜百姓而惜仓库,比至末年,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炀帝恃此富饶,所以奢华无道,遂致灭亡。……凡理国者,务积于人,不在盈其仓库。……后嗣不肖,多积仓库,徒益其奢侈,危亡之本也。
——《贞观政要》卷8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朝统治者和唐太宗在粮食安全问题上的不同的认识和政策,并说明其不同的后果。(8分)(请勿在此作答)
材料三

明清两代扬州经济的代表性行业
漕运
长江中下游各产粮省份的皇粮国税均必须经此北上,扬州钞关的税收额在明清两代一直位居全国前八名之内。
盐运
全国最大的两淮盐场(苏北沿海)所产官盐在此集散,转运全国最广的食盐销售区——长江中上游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省(所谓扬子四岸)销售。
金融
大量盐商聚集带动了扬州银庄的发展,使之成为中国乃至东亚地区资本最为集中的地区,规模最大的金融中心。
文娱
隋唐以来娱乐业是扬州的支柱型产业,明清时期书画家从业者以清代中期扬州八怪最富盛名,是“士大夫必游五都会”之一。
手工业
以印刷、漆器制造等为代表。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归纳明清时期扬州繁荣的相关因素。(请勿在此作答)
材料四   扬州地理位置靠近上海,曾有“小小上海赛扬州”之说,直至1908年沪宁铁路和1912年津浦铁路修通后,扬州逐步沦为地区性城市。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时期,上海超越扬州的原因
(请勿在此作答)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下图中所蕴含信息分析理解正确的是

①粮食交易突破了地方市场的局限  
②增辟商业路线、长距离运销兴盛
③大一统的局面保障了国内统一市场
④市场化成为当时社会经济发展主流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的陶瓷制作技术不断进步,品种繁多,以下我国陶瓷品种出现的先后顺序应该是
①珐琅彩      ②五彩瓷      ③青花瓷     ④白瓷      ⑤青瓷

A.①②③④⑤ B.⑤④③②①
C.③④⑤①② D.②③④⑤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景德镇原名昌南镇,北宋景德年间,宋真宗将其改名景德镇。元朝至元十五年(1278年)在此设“浮梁瓷局”,明朝朱元璋在此设立洪武窑,顺治十一年(1654),设立景德镇官窑。材料反映出景德镇

A.制瓷业源于北宋时期 B.明清时期私营制瓷业衰败
C.声名鹊起与官窑相关 D.明清官营制瓷业发展迅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汉书·贡禹传》载:“故时齐三服官输物不过十笥(sì,盛衣物或饭食等的方形竹器),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万。”材料反映汉代

A.官营纺织业技术水平高超 B.政府鼓励民营手工业发展
C.官营纺织业规模大耗资多 D.手工业产品大量投放市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元朝人曾作《木棉歌》:“秋阳收尽枝头露,烘绽青囊翻白絮,田妇携筐采得归,浑家指作机中布。大儿来觅襦,小儿来觅裤。”材料最能表明元朝

A.棉花开始在中国种植
B.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
C.农民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D.家庭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煤的使用、水排的发明大大提高了冶铁工作效率的同时,制瓷业中的新品种也在逐步走向成熟,为其后来瓷器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这一品种是

A.白瓷 B.青花瓷
C.秘色瓷 D.青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元朝人曾作《木棉歌》:“秋阳收尽枝头露,烘绽青囊翻白絮,田妇携筐采得归,浑家指作机中布。大儿来觅襦,小儿来觅裤。”材料最能表明元朝

A.棉花开始在中国种植
B.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
C.小农经济下农民的生活
D.家庭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三府督护州县官吏》(《大唐六典》卷30)关于州士曹司士参军职掌条有云:“凡州界内有出铜铁处,官未采者,听百姓私采。若铸得铜及白,官为市取,如欲折充课役,亦听之。”此史料反映出唐朝时

A.政府在官矿优先的前提下允许公私兼营
B.民营矿业可私自铸币以补充市场需求
C.市场上铸币金属的增多导致税制紊乱
D.私营矿业中出现了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三府督护州县官吏》(《大唐六典》卷30)关于州士曹司士参军职掌条有云:“凡州界内有出铜铁处,官未采者,听百姓私采。若铸得铜及白,官为市取,如欲折充课役,亦听之。”此史料反映出唐朝时

A.政府在官矿优先的前提下允许公私兼营
B.民营矿业可私自铸币以补充市场需求
C.市场上铸币金属的增多导致税制紊乱
D.私营矿业中出现了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来源:2015届辽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电视的起源与发展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