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根据材料一“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煤),无一家燃薪(木柴)者”,得出宋代开封生活燃料已用煤取代木柴的结论;又有学者根据材料二“赐在京(汴都)官员柴、炭各有差,柴578万,炭585万”,对上述结论予以反驳。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
A.两位学者所用材料相互矛盾,结论都不能成立 |
B.材料二否定了材料一,仅用材料一得出的结论难以成立 |
C.无论材料一还是材料二,都必须得到考古学支持才能成立 |
D.材料一指的是民众,材料二指的是官员,两条材料并不矛盾 |
据《宋史.地理志》记载统计的宋代时华北地区贡绢州数量,这表明当时( )
路(行政单位) |
贡绢州数 |
该路州数 |
贡绢州所占比例 |
河北东西路 |
29 |
38 |
76.3% |
京东东西路 |
12 |
19 |
63.2% |
京畿、京西北路 |
8 |
11 |
72.7% |
小计 |
49 |
68 |
72.1%(占全国总州数的21%) |
A.政府征收赋税以丝织品为主 B.华北地区的丝织业最为发达
C.华北地区丝织业分布较普遍 D.丝织业范围扩展到华北地区
为迎接2015年国际博物馆日的宣传活动,某历史小组开展探究性学习,他们在网上搜集到以下历史图片。下列图片中器物最早出现的是
历史学者王家范曾评论说:“它对市场经济的破坏作用是双重的,即把皇室官僚乃至政府工程所需产品排斥于市场之外,依靠直接劳役实行自给,同时也使民生日用商品带有浓厚的政治财政色彩,成为一种假性商品经济。”这里的“它”指的是( )
A.官营手工业 | B.民营手工业 |
C.家庭手工业 | D.田庄手工业 |
电影《十二生肖》中的兽首铜像是在乾隆帝时期由宫廷工匠们精心制作的,铸工精整,清晰逼真,展现出极高的工艺水准。这说明当时( )
A.“工官”仍代表手工业的较高技术水平 |
B.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
C.“计日受值”的雇佣劳动关系已经出现 |
D.冶铜业一直由官府垄断 |
有学者为了证明中国的丝织技术最晚应该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找到的最有利证据应是( )
A.在1958年考古发现的,距今5300年(大汶口文化时期)的丝绸织品 |
B.《通鉴纲目外记》载,嫘祖“始教民育蚕,治丝茧以供衣服” |
C.《诗经·国风·召南》载,“蚕妇发髻高高耸,日夜养蚕无闲空” |
D.传说黄帝打败了蚩尤,“蚕神”亲自将她吐的丝奉献出来以示敬意 |
(东汉)班固《汉书》卷五九《张安世传》:“(张)安世尊为公侯,食邑万户,然身衣弋绨(黑色),夫人自纺绩,家童七百人,皆有手技作事,内治产业,累织纤微,是以能殖其货,富于大将军(霍)光。”该材料反映出西汉( )
A.私人纺织作坊颇具规模 |
B.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 |
C.官营纺织作坊非常发达 |
D.政府鼓励民间手工业的发展 |
1985年,一艘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沉船被发现,船上载有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该船沉没的时间最早应为( )
A.北宋中期 | B.元末明初 | C.明末清初 | D.鸦片战争时期 |
假如你为一部以唐玄宗时期为历史背景的古装电影担任历史顾问,你认为以下情节中符合历史事实的一项是
A.富商凭借棉布生意一次赚了上万两白银 |
B.市场上大宗交易都使用交子 |
C.富商的屋内摆放着一件精美的青花瓷 |
D.长安城里有很多的外国人商人 |
“中国”一词在出土文物中最早见于西周初年青铜器“何尊”的铭文:“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薛(又)民”,意思是建都于天下的中心,从这里统治人民。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铭文表明西周开始出现国家 |
B.青铜器‘何尊’是由官府督造的 |
C.铭文说明西周时盛行郡县制 |
D.“中国”一词在西周和现在意思一致 |
历史老师在某课课件结尾处添加了一组图片:青铜宝剑、铁犁、汉代素纱蝉衣、唐宋瓷碗和明清的彩瓷瓶,历史老师最可能要表达的主题是( )
A.中国的民间风俗 | B.元代的海外贸易 |
C.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代表成就 | D.中国瓷器的辉煌历史 |
乾隆时的《陶冶图说》中记载:“景德镇袤延仅十余里,山环水绕,僻处一隅,以陶来四方商贩,民窑二三百区,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万,藉此食者甚众。”这表明
A.清代开始景德镇具有瓷都的地位 | B.景德镇多民营制瓷手工业 |
C.手工业发展提高了富商地位 | D.清代手工业经济重心南移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