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律例》规定:“凡有司官私役使部民,及监工官私役使夫匠,出百里之外,及久占在家使唤者,一名笞四十,每五名加一等,罪止杖八十。”这一规定可以印证当时( )
A.对行政人员有严格的人身控制 | B.政府着力规范官吏正当行使权力 |
C.以严刑酷法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 D.官营成为手工业的主要组织形式 |
《登州府志》记载,“纺织花布,以自衣被。穷乡山陬,无问男妇为之,其织作须织工。勤有余布,亦兼鬻于乡市,复有布贾贩之城市”。这反映出当时登州
① 基本仍属小农经济
②家庭手工业发展
③商品经济发展
④出现经济区域分工
A.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文物是活的历史。下列是关于唐三彩的一组文物图片,观察图片信息,对唐代历史叙述准确的是( )
①展示了唐代高度发达的制瓷技术 ②生动再现了“丝绸之路”的繁荣
③反映了唐代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 ④是唐时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的历史见证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2007年12月,宋代沉船“南海一号”的打捞吸引了全球的目光。考古工作者已经从沉船上整理出大量珍贵的文物。以下文物不可能从该船发现的的是( )
A.青瓷盘 | B.珐琅彩 | C.白瓷碗 | D.铜钱 |
汉朝规定,凡产铁的郡县设置铁官,即便不产铁的郡也要在县一级设置小铁官。铁的冶炼和铁器制作与销售一律由铁官负责。这反映出汉朝
A.限制富商大贾 | B.铁官代行地方政务 |
C.禁止民营商业 | D.限制官员与民争利 |
《登州府志》记载,"纺织花布,以自衣被。穷乡山陬(zōu,山脚),无问男妇为之,其织作须织工。勤有余布,亦兼鬻(yù,卖)于乡市,复有布贾贩之城市"。这反映出当时登州
①自然经济解体
②家庭手工业发展
③商品经济发展
④出现经济区域分工
A. | ①② | B. | ②③ | C. | ③④ | D. | ①④ |
历史学家王家范说: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三种基本形态的分布态势,极像哑铃,两头粗壮,中间细长。“细长”者在这种“分布态势”中应为( )
A.官营手工业 | B.家庭手工业 |
C.民营手工业 | D.工场手工业 |
顾炎武在《肇域志.江南九》中说:“地产木棉,衣被天下,而民间赋税,公私之费,亦赖并济。”材料主要反映了明末清初江南地区
A.农耕经济已包含了工商业等多种经济成分 |
B.商品性农业和手工业占据经济中重要地位 |
C.赋税主要来源于棉花种植业以及棉纺织业 |
D.发达的棉纺织业中已经产生资本主义萌芽 |
下列三件手工艺品均是我国珍贵的国宝级文物,分别产生于不同朝代,其中出现最早的是在( )
A.清朝 | B.明朝 |
C.唐朝 | D.汉朝 |
2014年,国家考古人员在丹东黄海海域发现一艘体量在1600吨左右的沉船,命名为“丹东一号”。最终以沉船上发现的瓷盘碎片(右图)确定了该船只的身份。据此获取的信息是( )
A.制瓷技术的高度发达 | B.民族企业的快速发展 |
C.洋务运动的历史见证 | D.甲午战争的中国惨败 |
两宋之际,靖康之乱引起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其中有一部分迁移到了越南,将我国的许多手工业品、生产技术等也带入越南,其中可能包括:①炼钢和淬火工艺 ②白瓷生产技术 ③松江特产棉布 ④用煤冶铁技术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汉代的盐铁丞孔仅言:“敢私铸铁器鬻(卖)盐者,钛左趾(剁脚趾),没入其器物。郡不出铁者,置小铁官,使属在所县。”孔仅在此强调( )
A.实行盐铁官营 | B.用灌钢法冶铁 | C.加快盐铁生产 | D.郡县制的合理性 |
“吸引我的是它的绚丽,它来自一个新的天地,从未见过如此优美的艺术。多么诱人,精致超俗,来自中华,它的故土(景德镇)。”这是18世纪初期法国流传的一首诗歌,它盛赞的是中国的( )
A.瓷器 | B.丝绸 | C.铁器 | D.青铜器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