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人眼中,两千年前中国文明的“象征”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文明的“象征”是瓷器,五百年前中国文明的“象征”是茶叶。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
①自然经济长时间内没有根本性突破
②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
③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
④古代中国对外贸易一直居出超地位
A.①②③ | B.②④ | C.①③ | D.②③④ |
在我国“四大名锦”中,蜀锦历史最悠久,古人形容蜀锦是“其价如金”。但蜀锦制作的某些工艺在古代就已失传。这些工艺在我国古代失传,最有可能的是( )
A.利润小,学习这些工艺的人 |
B.原材料供应出现匮乏的局面 |
C.工艺难度大,学艺周期长 |
D.“工官”制度造成的不利影响 |
德国汉学家指出“中国在11世纪至13世纪发生了根本的社会变化”。 “根本的社会变化”主要体现在
①文官政治取代了前朝以地方藩镇为代表的军人政治
②封建制度内部孕育出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因素
③农业文明、城市文明和物质文明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
④封建社会继续发展,达到了封建社会的顶峰
A.①③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东汉前期,郡县工官除制作器物外,还兼向当地私人手工业征税物。下图为当时设置工官的城市。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A.古代中国政权的经济支柱是农业 |
B.当时黄河下游地区手工业较发达 |
C.官营手工业一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
D.东汉利用经济手段巩固专制集权 |
《沈氏农书》中记载:“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这段话反应了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 )
A.与农业相结合 | B.生产方式落后 |
C.以营利为目的面向市场 | D.生产成本较低,自给自足 |
下图为新疆出土的汉代织锦“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局部)。该织锦结构复杂,工艺精湛。经考证,专家认为这是当时拉弓射箭时使用的护臂。据《史记·天官书》载:“五星分天之中,积于东方,中国利;积于西方,外国用兵者利。”从这件文物中可以得到的历史信息有( )
①汉代人为军国大事祈求祥瑞的心态
②汉代的官营纺织业技艺精巧
③汉代丝绸之路商业繁荣
④汉代流行的字体是楷书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旧唐书·食货志》记载:“(唐)高祖即位,仍用隋之五铢钱(“铢”是古代一种重量单位,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为一铢)。武德四年(621年)七月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规定每十文重一两,每一文的重位称为一钱),径八分。”这成为唐以后历朝的铸币标准,沿袭近1300年。据此 可推断,唐朝
A.政府垄断铸币权限 | B.货币贬值严重 |
C.货币改革适合经济发展 | D.藩镇威胁解除 |
顾炎武在《肇域志.江南九》中说:“地产木棉,衣被天下,而民间赋税,公私之费,亦赖并济。”材料主要反映了明末清初江南地区
A.农耕经济已包含了工商业等多种经济成分 |
B.商品性农业和手工业占据经济中重要地位 |
C.赋税主要来源于棉花种植业以及棉纺织业 |
D.发达的棉纺织业中已经产生资本主义萌芽 |
下列三件手工艺品均是我国珍贵的国宝级文物,分别产生于不同朝代,其中出现最早的是在( )
A.清朝 | B.明朝 |
C.唐朝 | D.汉朝 |
2014年,国家考古人员在丹东黄海海域发现一艘体量在1600吨左右的沉船,命名为“丹东一号”。最终以沉船上发现的瓷盘碎片(右图)确定了该船只的身份。据此获取的信息是( )
A.制瓷技术的高度发达 | B.民族企业的快速发展 |
C.洋务运动的历史见证 | D.甲午战争的中国惨败 |
两宋之际,靖康之乱引起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其中有一部分迁移到了越南,将我国的许多手工业品、生产技术等也带入越南,其中可能包括:①炼钢和淬火工艺 ②白瓷生产技术 ③松江特产棉布 ④用煤冶铁技术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汉代的盐铁丞孔仅言:“敢私铸铁器鬻(卖)盐者,钛左趾(剁脚趾),没入其器物。郡不出铁者,置小铁官,使属在所县。”孔仅在此强调( )
A.实行盐铁官营 | B.用灌钢法冶铁 | C.加快盐铁生产 | D.郡县制的合理性 |
“吸引我的是它的绚丽,它来自一个新的天地,从未见过如此优美的艺术。多么诱人,精致超俗,来自中华,它的故土(景德镇)。”这是18世纪初期法国流传的一首诗歌,它盛赞的是中国的( )
A.瓷器 | B.丝绸 | C.铁器 | D.青铜器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