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电视的起源与发展
高中历史

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妻:“十三能织素,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她身上打扮是“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她床上装饰是“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这些描述主要反映了

A.中国古代男尊女卑思想严重,女子备受压迫,日夜劳作
B.汉代吏治腐败,焦仲卿为普通小吏,家里竟可以布置得如此富丽堂皇
C.汉代丝织生产的普及和发达程度
D.汉代家庭手工业在手工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代手工业品中质量最好的应出自

A.官营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 D.私营企业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在许多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下列图片与对应的文字说明正确的是

A.为礼器的象征,代表权力和秩序,反映西周的铸造工艺达到很高的水平
B.甲骨文中已经出现了汉字“蚕”和“丝”字,说明中国的养蚕和丝织技术是从商朝开始的
C.唐三彩是中国著名的传统瓷器之一
D.反映了原始时代的彩陶已有相当高的工艺水平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三旬蚕忌闭门中,邻曲都无步往踪。犹是晓晴风露下,采桑时节暂相逢。”“小妇连宵上绢机,大耆催税急于飞。今年幸甚桑熟,留得黄丝织夏衣。”上述材料描述的是

A.丝织业 B.制瓷业 C.冶铸业 D.造纸业
来源:2011届湖南省慈利一中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古代农耕经济高度发展,手工业和商业世界领先。回答1—4题。
有学者认为:“国不堪贰”的尊君传统和“民为邦本”的民本传统相反而又相成,体现出中国文化的鲜明特色。导致“尊君”和“民本”传统形成的根本因素是

A.自然经济为主的经济形态
B.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C.儒家思想的发展和演变
D.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

明朝后期,在某些地区的某些行业中,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居于主导地位。最主要原因是

A.轻视工商业的意识有所淡化
B.明朝政府鼓励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C.国家对手丁业者人身控制的放松
D.私营手工业更能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潮流

“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其市当以午时击鼓二百下而众大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散。”该现象应始于下列哪一部作品所反映的历史时期

A.张衡《二京赋》 B.(西晋)左思《三都赋》
C.曹雪芹《石头记》 D.(宋)王溥《唐会要》

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抑商”的结果在意识形态方面产生的影响有
①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 ②使封建守旧思想久久得不到冲击 ③有利于民主思想的产生 ④有利于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古代,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的一个荒村,最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因丝绸之利日扩,每日中为市,舟楫塞港,街道肩摩。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上述现象应发生在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清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夏商周三代手工业发达,青铜铸造是其主要成就。此时还出现了最早的(  )

A.丝织品 B.瓷器 C.陶器 D.玉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中国古代的治铁场面示意图,图中冶铁的供风形式当是(   )

A.自然通风
B.人力皮囊鼓风
C.畜力鼓风
D.水力鼓风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对我国古代手工业的表述中,正确的是①商周时代是我国青铜器铸造的繁荣时期.②江西景德镇是著名的瓷都 ③16世纪以前中国的炼钢技术一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④官营手工业发达,民间手工业艰难,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 ⑤古代手工业多种经营形态长期并存。 ⑥民间手工业在明朝中后期超过官营手工业 ⑦我国不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发明丝织技术)的国家
A 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⑥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世界上最先发明丝织技术,获得“丝国”称号的是:
A 中国              B 印度                  C 埃及             D 英国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城市的发展尤如一本书,每一页都记述着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在“以农立国”的农耕时代,景德镇素以手工业发达而著称。
材料一:景德镇属浮梁之兴西乡,土宜于陶。宋景德年,始置镇,奉御董造(奉皇帝之命督造),因改名景德镇:瓷器生产分为和土、澄泥、造坯、过刮、汶水、打圈、过釉、入匣、满窑等工序, “共计一环工方,过手七十一,方克成器”。
景德……业制陶器,利济天下,行于九域,施及外洋。四方远近事陶之人,挟其技能以食力者,莫不趋之如鹜。万历年间(1573~1620年),“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工”。
——选自《景德镇陶录》《明清经济及中外关系》
伴随着1 8世纪欧洲经济的发展,近代城市也随之发展起来。
材料二:英国的曼彻斯特从一个瘟疫肆虐的乡下小镇演变成工业重地。18世纪60年代,第一家棉纺厂创立,第一条运河开工兴建。1776年运河延至利物浦海港,开通远海,1830年史蒂芬孙修建从曼彻斯特到利物浦的铁路,这是第一条完全用机车牵引的铁路。该城的棉纺厂在1802年有52家,1809年64家,到1830年达到99家。当时的棉都曼彻斯特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从此曼彻斯特及整个世界的面貌改观。
——摘编自《曼彻斯特科学博物馆说明书》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东京社会风貌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材料三:19世纪70年代,新政府实施以西方国家为榜样的政策,动员国人学西方。很快,西方的现代科学技术、政治经济制度、思想观念连同生活习俗纷纷传入。政府制定了行为规范条例,通过天皇“垂范”和媒体的宣传倡导,要求普通百姓的衣、食、住、行逐渐“欧化”。……随后,政府颁布法令,废除武士特有的象征身份等级的发型和佩刀特权,即宣布
“断发脱刀”。1883年在东京银座大街建成英式建筑“鹿鸣馆”,馆内有18个西洋式活动厅,用于招待西人和本国达官贵人,举办的所有社交活动均按西方仪式。欧式砖瓦建筑不断兴建,瓦斯路灯格外引人注目。这个时期,画家放弃了自己民族风格,民族音乐让位于贝多芬、瓦格纳,连日常生活方式也会全盘学西人。人们争穿洋服,食牛肉,以为时髦;官员着礼服,佩绶带,俨然洋人。一时间,“欧化”铺天盖地。福泽谕吉描绘当时的情景,称欧美文明“如火燎原,旧文明一扫殆尽”。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分析景德镇制瓷业发展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曼彻斯特发展成为近代城市的因素。
(3)结合材料三中日本东京所发生的变化,指出日本“新政府”推行的相关政策,并对这一政策进行评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材料显示:清前期,景德镇民窑接受欧洲人的定制,并经由荷兰人运往欧洲,器型种类包括西式餐具或人物饰像等。对于该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   )

A.清朝闭关锁国,不可能出现材料中的现象
B.这可说明民间手工业取代了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C.这可说明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这些定制的瓷器应该多数从广州出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请按时间先后排列下列瓷器出现的顺序

①定窑孩儿枕  ②越窑青瓷      ③粉彩瓷      ④青花瓷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④③ D.②①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年来,我国海洋考古队在打捞起来的某古代沉船中发现了大量的白瓷、青花瓷、珐琅彩等瓷器及一批黄金、珠宝、象牙制品。请推断这一沉船事件可能发生在    (   )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安徽六安双墩汉墓遗址被评为全国“2006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图所列物品不可能由该墓葬出土的是(    )

A                B                   C                D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电视的起源与发展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