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毛泽东的分析,中国革命分为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其主要依据是
A.中国的社会性质 | B.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
C.中国革命的任务 | D.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
“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形成于( )
A.国民革命时期(1924-1927年) | B.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年) |
C.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 | D.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年) |
美国一位历史学家说“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但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毛泽东这时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这位历史学家所说的“新的革命策略”是指
A.武装反抗的策略 | B.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策略 |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 | D.农村包围城市 |
某博客在分析毛泽东思想诞生的背景时列出了下列四点,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为其奠定了现实基础 |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其奠定了思想基础 |
C.工人运动的发展,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其奠定了阶级基础 |
D.以中国共产党为首的先进中国人的探索为其奠定了实践基础 |
毛泽东首次深刻分析农民是中国无产阶级最广大和最忠实的同盟军的文章是
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 B.《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
C.《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 D.《新民主主义论》 |
毛泽东在《战争和战略问题》中指出:“(中国)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罢工的合法权利。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毛泽东上述观点的核心是
A.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B.中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
C.中国无产阶级无任何政治权利 |
D.中国革命不能走从城市到农村的道路 |
程思远回忆:“毛泽东《论持久战》刚发表,周恩来就把它的基本精神向白崇禧做了介绍。在蒋介石的支持下,白崇禧把《论持久战》的精神归纳成两句话:‘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由军事委员会通令全国,作为抗日战争中的战略指导思想。”这反映了《论持久战》( )
A.指明了抗日战争的方向 |
B.对国民党抗战产生一定影响 |
C.是国共两党合作的重要成果 |
D.对促进国共合作的实现起了积极作用 |
1940年,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还具有一定的革命性,这是中国与俄国的不同之点,在俄国"无产阶级的任务,是反对资产阶级,而不是联合它"。毛泽东的分析意在( )
A.借鉴俄国革命的经验
B.扩大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
C.阐释中国革命的性质
D.批判右倾错误的危害
下列关于毛泽东发表的理论文章所属的历史时期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 ② ③ ④
A.①发表于土地革命时期 | B.②发表于国民革命时期 |
C.③发表于解放战争时期 | D.④发表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
毛泽东在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教训时指出:“我们党开始也是不懂得农民工作的重要性,把城市工作放在第一位,农村工作放在第二位。”此处的“开始”是指( )
A.国民革命时期 | B.国共对峙时期 |
C.抗日战争时期 | D.解放战争时期 |
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那个时候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陈先生评价历史事物的方法是( )
A.阶级分析法 | B.“三个代表”理论 |
C.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体 | D.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看历史 |
殷海光认为,1840年以来中国对西方的反应,依次经历了“技术的反应”、“制度的反应”、“观念的反应”和“组织的反应”四个阶段。按此理解,下列属于“组织的反应”的是( )
①发昌机器厂创办 ②京师大学堂建立 ③中国共产党成立 ④国民党改组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阅读下列材料:
20世纪的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中国人民进行了顽强不屈的抗争与奋斗。在此期间,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以各自的思想理论及其革命时间成为引领时代进步的三位伟人。请回答:
(1)20世纪初期,孙中山的民主革命纲领中“民权主义”的含义是什么?1924年其纲领的发展,对中国民主革命起了什么作用?
(2)在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毛泽东先后提出哪两大理论?(2分)列举建国后在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方面毛泽东发展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报告。
(3)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核心思想是什么?(2分) 邓小平理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何指导意义?
(4)上述三位历史伟人在创立思想理论方面有何共同特点?
下表是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同时期发表的几部代表性作品。其内容反映毛泽东的思想出发点是
时间 |
文章 |
主要活动或思想观念 |
1919年 |
《湘江评论》 |
“踏着人生社会的实际说话”、“傍着活的事件来讨论” |
1927年 |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
深入湖南农村对农民运动作了系统的调查研究 |
1930年 |
《反对本本主义》 |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
1963年 |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
“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 |
A.独立自主 B.理论联系实际
C.武装斗争 D.批评与自我批评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