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毛泽东思想 / 综合题
高中历史

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学说,拉开了完全意义上的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其后,他紧跟时代潮流,对三民主义进行了重新解释,使之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中国人民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实现了20世纪中国社会的第二次历史性转折。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邓小平理论,它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的理论成果。
——人民版必修三《历史》专题四导语
请回答:
(1)如何评价20世纪初孙中山所提出的三民主义学说?
(2)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产生了什么深远的影响?
(3)邓小平理论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有何地位和作用?
(4)简单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材料二 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他人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
请回答:
(1)材料一是毛泽东在哪次会议上的报告内容?毛泽东讲这段话的背景是什么?
(2)针对材料二指出的情况,解放初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起了怎样的作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之花,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A:“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B:“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C:“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
材料二

材料三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材料四 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材料五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A、B、C分别是哪位思想家的名言?反映了中国古代哪一时期思想活跃的局面?
(2)材料五所示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一思想理论?这一思想理论对辛亥革命时期的中国民主进程起了巨大作用,请概述其具体表现。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学出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发起的一场运动的名称。请概要指出这场运动的意义。
(4)材料四描述的是毛泽东思想形成时期的哪一革命理论的实践?列举毛泽东集中阐述这一理论的三篇重要文章。
(5)结合材料五和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理论形成一个完整体系的标志是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西文明在交流中相互借鉴,不断发展,彼此影响,推动了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宋代时期的科学文化传播到欧洲(“中学西传”),对欧洲产生了重大影响。对此,《全球通史》中写道,中国文明在文化领域到了宋朝达到顶峰,尤其是科学技术取得了至今才得到充分理解的非凡的进展。英国哲学家、科学家弗兰西斯·培根也说:“我们应该注意到这些发明的力量、功效和结果,因为这些大发明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
材料二:从16世纪后期,特别是中国近代前期,西方科学文化不断涌入中国(“西学东渐”),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地位。胡适说:“我们必须承认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机械上不如人,政治制度不如人,而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介绍我自己的思想》,《胡适文存》卷首,1930年12月出版。)
材料三: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先进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决不能生吞活剥、毫无批判地吸收……”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元时期科学文化“中学西传”的具体表现。怎样理解“这些大发明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
(2)依据材料二,归纳胡适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为改变上述状况,近代前期,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中国向西方学习了哪些先进的政治思想?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斗争实践,谈谈毛泽东是如何批判地吸收外来文化的。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列出毛泽东思想形成、成熟的时期及其该时期的最重大理论成果(3分)
(4)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出现“中学西传”和“西学东渐”现象的主要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罗马法》规定:“死者的财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一家之主有权将他的财产遗留任何他喜爱的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颁布的《人权宣言》规定:“私有财产有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除非由于合法认定的和公共需要的明显要求,并且在事先公平补偿的条件下,任何人的财产不能被剥夺。”
材料二 “光荣革命”后的国王仍掌控行政大权,议会成为完全主宰尚需时日。1701年颁布的《王位继承法》旨在通过规定王位继承问题,实现议会对王权的控制。1721年,下院多数党辉格党领袖、内阁首席大臣兼财政大臣沃波尔取代国王成为内阁首脑。1742年,沃波尔因失去议会的支持而辞职,他这一行为开创了内阁得不到议会信任时必须辞职的先例。这样,随着议会、内阁的职能和制度进一步完善,责任内阁制最后形成。
材料三 制宪会议取得制宪的任务,不是基于人民的创意或同意……而是由于会议中代表自己的决定。参加会议的各州代表的产生,不是出于人民直接或间接的选举,制定出来的新宪法也未必交人民表决。                     
——《高中历史教学用书》
材料四 今天(1940年2月20日)延安各界人民代表开宪政促进会的成立大会,是为了发扬民意,战胜日本,建立新中国。宪政是什么呢?就是民主政治,是新民主主义的宪政。它不是旧的、过了时的、欧美式的、资产阶级专政的所谓民主政治;同时,也还不是苏联式的、无产阶级专政的民主政治。孙中山曾说过“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世界上历来的宪政,都是在革命成功有了民主事实之后,颁布一个宪法去确认它。中国则不然,中国的革命尚未成功,国内除边区等地而外,尚无民主政治的事实。所以现在的宪政运动是争取尚未取得的民主,不是承认已经民主化的事实。这是一个大斗争,决不是一件轻松容易的事。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宪政》
(1)恩格斯曾说:“罗马法……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权关系。”请根据材料一论证恩格斯的观点。
(2)根据材料二简要说明“光荣革命”以后英国国王、议会、内阁权利关系演变的基本趋向。
(3)有人根据材料三的表述认为“美国1787年宪法没有反映广大人民的意见”,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简要说明理由。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的特点及其进步意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马克思在《思想如何变成物质的力量?》说过:“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物质的力量。理论只要能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本质。在历史运动中,事物的本质,照我的理解,一是时势发展的大趋势,一是大众心理。把握到这两条,就是抓住了事物的根本。”有同学就此联系中国20世纪以来重大思想理论成果进行了探究性学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族主义是用暴力手段推翻以满清贵族为首的清政府的统治,建立起独立的民族国家。民权主义是经由平民革命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民主立宪政体。民生主义是解决社会问题,提出解决民生的办法是核定地价。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 ——《历史材料与解析》
材料二 毛泽东总结了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用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中国的具体问题,在中国革命问题上提出了一系列正确的观点……七大把它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确定为一切工作的指针。       ——《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三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的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民主义是如何体现 “抓住事物的本质”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关于中国革命问题上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先后提出哪两大理论?
(3)根据材料三,指出邓小平理论是如何把握我国新时期的“时势发展的大趋势”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思想是地球上最关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比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只是在20世纪时,他们(殖民地诸民族)才开始具有民族意识,这一方面是对西方统治的一种回应,另一方面是由于欧洲民族主义思想意识的传播,再一方面是因为特别易受这种思想意识影响的土著中产阶级的兴起。
——斯塔丈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中,作者分析了殖民地诸民族具有民族意识的三个原因,参照作者的思路,运用近代中国的历史史实,分析孙中山20世纪初的民族主义思想产生的原因。
材料二:“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2)20世纪初,孙中山顺应“世界潮流”提出的思想对中国政治民主化方面做出了哪些贡献?孙中山1924年的民族主义相对于1905年而言,增加了什么新内容?
材料三:全国都堆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烧成烈火。……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正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目;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泽尔《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3)材料三山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在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毛泽东先后提出哪两大理论?
(4)综合材料,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魏源提出:“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窃其所长,夺其所恃”。他又强调“势变道不变”,“乾尊坤卑,天地定位……是以君令臣必共,父命子必宗,夫唱妇必从”……后来为洋务派所承接,发展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如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思想家王韬说“当默深(魏源)先生时,与洋人交际未深,未能洞见其肺腑,然师长一说,实倡先声”。
——曾乐山《中西文化和哲学争论史》
材料二 我们必须承认我们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机械上不如人,不但政治制度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
——胡适《介绍我自己的思想》 
材料三 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决不能
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魏源在中西文化关系问题上的主要观点。王韬评论他“实倡先声”的含义是什么?
(2)胡适的这种认识在我国近代那场运动中有着突出的体现?其存在什么问题?
(3)毛泽东对外来文化的观点是什么?运用这一观点,他在20世纪20年代创造
性地提出了什么新的革命理论?
(4)综合上述材料,概况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文化看法的发展趋势。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哲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促成中国文明的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遗产。它主要由孔子的经过后代人修改和润色的教诲组成。……孔子为了寻访到一位愿意实践他的政治原则并委他以与其才干相符的职位的统治者,曾带着弟子们周游中国。寻访落空后,他回到家乡,继续开办私学,直到去世。孔子作为一名他所爱好的注重实践的政治家,完全失败了。但是。作为一名附带而为的老师,他取得了永垂史册,只是姗姗来迟的成功。
——斯塔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试从孔子为代表的先秦早期儒家思想家生活的时代,主要思想主张的角度,谈谈你对“孔子作为一名他所爱好的注重实践的政治家,完全失败了”这一评论的理解。
材料二 全国都堆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烧成烈火。……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颠远看东方正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2)材料二中毛泽东充满诗意的语言反映了他怎样的一种情怀?在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毛泽东先后提出哪两大理论?
材料三    在西方世界日益关注中国的过程中,《时代》周刊是最典型的代表。毛泽东和邓小平曾分别于1949年和1979年成为《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                             ——2007年2月7日京西社区

(3)《时代》周刊将上述两人列为当时封面人物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4分)
材料四

1982年,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      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
(4)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什么重要理论?十年后,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意义是什么?
(5)综合材料二、四,概括五四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认真观察下列三幅图,并回答相关问题:

图一孙中山手书           图二         图三1992年3月26日,《深圳特区报》的报道
(1)图一是同盟会的纲领,孙中山把它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其中三民主义的核心是什么?前提是什么? 
(2)图二反映了毛泽东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什么道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什么?
(3)图三反映了什么事件?简要谈谈这一事件的重大影响。
(4)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思想的提出有什么重大意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不同地区的文明在交流与融合中形成自己的特色。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唐代文化是在大一统局面下发展的,带有统一帝国的宏伟,呈现一种兼容的气度。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使丝绸之路向西南(指南亚)延伸。当时从广州出发到达波斯湾、红海等地的航线已经开通,广州港中外商船云集,带把壶、高足杯等外来物品不仅满足了贵族的奢侈需求’也引起了仿制的兴趣,直接借鉴外来造型的“胡瓶”,成为唐代相当流行的器物。由于唐朝的稳定和强大,当波斯被大食吞灭时,波斯王选择投奔唐朝,在长安度过自己的晚年。                                              ——《中华文明史》第三卷
(1)依据材料概述唐朝对外交流的特点并分析对外交流发达的原因。
1601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到达北京,并带来望远镜、西文世界地图。随后又有多名欧洲传教士东来,其中瑞士传教士邓玉函与中国传教士王征合著《奇器图说》,系统介绍物理学原理。在他们的引导下,徐光启等一些思想开明的士大夫开始研究和介绍西方科技。耶稣会(天主教)传教士除带来西方学术外,也将中国文化介绍到西方。利玛窦首先将《四书》译为拉丁文寄回意大利,后来比利时教士金尼阁又用拉丁文译《五经》。
——《中国古代简史》
(2)依据材料概括明清时期中西文化交流的不同内容,结合所学分析相关的经济文化条件。
你已经看到,从五十个世纪以前的古代开始,尼罗河河谷的居民开始有了书面记载的历史以后,文明是怎样以奇特的方式进步的。从尼罗河走到美索不迭米亚,两河之间的土地,然后是转向克里特岛、希腊和罗马。地中海,一个内陆海成为了贸易中心,而地中海沿岸城市是艺术、科学、哲学和知识的发源地。到16世纪,它再一次向西迁移,并使大西洋沿岸国家成为了地球的主宰。                            ——(美)房龙《人类的故事》
(3)结合史实,从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说明17世纪到19世纪中期“大西洋沿岸国家成为了地球的主宰”的表现,并概括其对世界文明进程的影响。
(4)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是20世纪的三位伟人,他们在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过程中吸纳了西方文明的成果,领导了中国社会的三次历史性转变。结合所学完成下表。

领导人物
标志性事件
历史性变化
理论依据
孙中山
1911年辛亥革命
 
三民主义、五权分立
毛泽东
 
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邓小平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隆重举行,鸣响的28响礼炮,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游行群众高声欢呼“毛主席万岁”,则饱含对领导自己翻身解放、当家作主的共产党人的无限尊敬。开国大典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谱写了民族崛起的序曲。
材料二  客观的回顾中国1949年后在“大国崛起”的道路中发生的社会变迁,可以明确分出三个相互衔接的时代脉络:
一是革命立国时代。这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代共产党人,开创了一个新的国家政体,为建立和巩固政权,所走过的时光;
二是改革建国时代。这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一代共产党人,经过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确立并实现中国经济繁荣与快速发展的新经济体制的时代;
三是和谐富国时代。这是以胡锦涛为代表的新一代共产党人,励精图治,承先启后,以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为主旋律,以解决民生问题为契机,开启的中国走向全面富裕的时代。
—— 摘自《学习时报》
材料三  100年是漫长的也是短暂的,在人类告别风云变幻的20世纪时,中国告别了上个世纪曾经的苦难,经过100多年的求索与奋斗,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中国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世纪跨越,中国人跨越的绝不仅仅是一个时间的节点,伴随着国家一起迈入21世纪的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           
——《复兴之路》解说词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是怎样领导人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的? 
(2)1953—1957年是新中国的重要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属于材料二中的哪个时代?结合所学知识,试从经济和法制建设成就概括该阶段的时代特征。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方面说明在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的跨越时期,中国是如何“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人类历史上,思想的光芒一直照耀着人类前进的方向。结合示例概括下列五位人物思想的精髓、解决了中国哪些社会问题及其对中国历史的主要影响,完成下表。(要求:表述成文,语言简练)

人物
思想精髓
解决的社会问题
中国历史的主要影响

①2分
为社会和谐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②3分

③2分
解决了夺取、建立政权,争取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理论问题
指导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

④3分
中国的社会性质、革命的性质,、革命道路”的问题
指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完成了向社会主义过渡,探索了社会主义建设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⑤3分
⑥3分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⑦3分
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的全面纲领,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材料二:关注民生,是近代民本思想的核心。对于民生主义,孙中山解释说:“比方地主有地价值一千元,可定价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应得二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归国家,这于国计民生皆大有益。少数富人把持垄断的弊窦自然永绝,这是简便易行之法。不是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而是由国家统一核定地价。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                                
——摘自《中国国民党史稿》
材料三:在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条件获得以后,中国人民及其政府必须采取切实的步骤,在若干年内逐步建立重工业和轻工业,使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经济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加上私人资本主义,加上个体经济,加上国家和私人合作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这些就构成社会主义的经济形态。
——毛泽东《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
材料四: 我们的国家是有希望的。我们的目标,第一步是2000年建立一个小康社会。雄心大志大了不行,要实事求是。所谓小康社会,就是虽不富裕,但日子好过。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国民收入的分配要使所有的人都得益,没有太富的人,也没有太穷的人,所以日子普遍好过。……我可以肯定地说,中国将更加强大,对世界和平就更加有利。                
——邓小平《争取整个中华民族的大田结》(1986年6月18日)
请回答:
(1)明末清初,民本思想有了新的发展。结合材料一与所学知识回答黄宗羲在经济上的主张,说明此时民本思想发展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孙中山民生主义所要达到的目的。并谈谈你对孙中山民生主义的看法。
(3)根据材料三,将毛泽东思想的重要观点提炼出来。
⑷材料四中邓小平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描绘了怎样的蓝图?描绘这样的蓝图有什么意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建国前夕,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会上指出:“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无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建国后不久,正如毛泽东同志所预言的那样,党内出了像刘青山、张予善那样的腐败变质分子。
材料二 改革开放开始不久,邓小平同志就向全党打招呼,指出不过一两年时间,就有相当多的干部被腐蚀了。这股风来得很猛。如果我们党不严重注意,不坚决刹住这股风,那么,我们党和国家确实要发生会不会“改变面貌”的问题,这不是危言耸听。
材料三 江民指出:“现在有的干部职务升了,权力大了,对自己的要求放松了;权力一大,直接监督他的人少了,利用他,为他抬轿子的人多了。如果自己不警惕,组织上又不及时教育和监督,就很容易出问题,甚至出大问题。……我们搞现代化建设,中心任务是发展经济,但必须有政治保证,不讲政治,不讲政治纪律不行。这一点对高级干部尤其重要。西方敌对势力要‘西化’、‘分化’我们,要把他们的那套‘民主’、‘自由’强加给我们,李登辉要搞‘台独’,我们不讲政治行吗?不警惕不斗争行吗?树欲静而风不止,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回答: (1)1949年毛泽东在中共哪次会上告诫共产党人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进攻,主要原因是为什么?
(2)上述三位党的领导人的论断之间有何共同点?这种联系说明了什么?
(3) 结合材料三,说说在我国现阶段,为什么还存在上述材料中所说的问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毛泽东思想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