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故事》歌词唱道:“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诗篇”的主题是
A.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从国情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 |
B.中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但还处于初级阶段 |
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
D.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下图是深圳的标志性建筑──巨幅宣传画《小平同志在深圳》,耸立在深圳深南大道旁的邓小平画像,近年来已成为海内外游客缅怀这位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最佳去处。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因为( )
①小平南方谈话之后,改革的春风吹遍了大地,深圳一下子活了起来
②小平同志的“改革要快一些、步子要大一些”为这座年轻的城市辟出一条康庄大道,深圳开始以三级跳的速度发展
③1992年春天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发表后,我国掀起新一轮改革开放浪潮
④十几年过去了,不仅特区走出了试验田,而且沿海城市也迅速发展起来
A.①②③ | B.①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人民称邓小平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对此称呼原因正确的说法有( )
①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
②为中国改革开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
③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
A.①③ | B.①② | C.②③ | D.①②③ |
下列关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表述正确的是( )
①面临着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②总结了我国和国际社会主义事业的经验教训
③继承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④第一次阐述了落后国家建设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我们应知道,此歌是歌颂一位中国伟人的。一九九二年春这位老人写下的“诗篇”,在这年成为党的什么重大决定?( )
A.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决定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
B.十四大提出用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明确改革的下一步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C.中共十三大系统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确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
D.中共十五大决定把邓小平理论作为的指导思想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 |
邓小平理论 ( )
①是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是邓小平一人的独创
③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④是我党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中共十二大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面的重大贡献是( )
A.作出工作重心转移和改革开放的决策 |
B.决定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废除人民公社旧体制 |
C.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
D.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
下列说法与“南方谈话”无关的是 ( )
A.核心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
B.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 |
C.标志着邓小平理论成熟并形成体系 |
D.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①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
②反映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
③对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或者建设有重大指导作用
④它们之间依次具有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在中国近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井冈山道路;在中国现代,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又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两者最根本的共同点是( )
A.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
B.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 |
C.把反“左”作为革命进程中的重要任务 |
D.始终不渝的贯彻党的最高纲领 |
下列属于中国共产党在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理论创新的是( )
①“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②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③“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下图反映的是1992年10月19日,邓小平与中共十四大的代表亲切见面的情景,这次会议的突出贡献是( )
A.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 |
B.改革开放从此揭开序幕,中国人民开始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
C.第一次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系统概括。 |
D.明确改革的下一步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不能没有新理论思维。”中国在不同的时期分别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两种思想。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是( )
A.继承、发展、创新 | B.批判、吸收、发展 |
C.吸收、创新 | D.肯定、否定、再肯定 |
下列言行与人物搭配,不相符合的是( )
A.“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毛泽东 |
B.“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江泽民 |
C.“师夷长技以制夷” ——魏源 |
D.“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否有利于……” ——邓小平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