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选考一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高中历史

学者信力建说:“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战乱频仍、兵荒马乱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自由、最为开放和最不可思议的一个时代……是一个黄金的时代……诞生了中国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思想和学术派别。”材料反映的是(  )

A.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B.儒家思想开始处于独尊地位
C.我国传统主流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 D.促使“三教合一”现象出现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在历史上曾经长期奉行重商主义的贸易政策,工业革命使得英国成为世界制造品生产中心,大量廉价的工业品需要更为广阔的市场,在这种情况下,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行自由贸易的国家。然而,大约从19世纪末开始,英国开始反省实行了100多年的自由贸易政策,并最终在20世纪30年代,正式放弃自由贸易原则,开始转向贸易保护。
材料二  《航海条例》和《谷物法》的先后实行,造成欧洲各国频繁的关税战,严重影响了英国的对外贸易。1846年《谷物法》的最后废除,使英国彻底实现了自由贸易。1832年的议会改革使英国工业资产阶级开始参与政权。至19世纪五六十年代,工业资产阶级成了英国政治舞台上的主导力量。从20世纪大萧条时期西方国家之间频繁发生的贸易摩擦中,总结些应对当代国际社会各国间贸易冲突具有借鉴意义的方法,可以为将来如何应对提供启示。(比如:政府应具备驾驭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的整体协调能力,学会在竞争中求发展,在协作中求保护)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雍婷婷《浅论英国历史上两次重大贸易政策变革》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历史上贸易政策的两次重大调整及其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中英国贸易政策调整的认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变革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数千年世侯世卿之局,一时亦难遽变,于是先从在下者起,游说则范睢、蔡泽、苏秦、张仪等,徒步而为相;征战则孙膑、白起、乐毅、廉颇、王翦等,白身而为将,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
——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二
指出材料所反映的社会关系变化,结合史实说明商鞅变法与这一变化的关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汉学家或中国学家,对中国的认识和理解往往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就这个意义而言,一部世界汉学史或中国学史,可以说是一部中国形象不断被重构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潮”的潮涨潮落
17、18世纪,中国产品丝绸、瓷器、茶叶和漆器等充斥欧洲。一股追求“中国时尚”的“中国潮”在欧洲蓬勃兴起……从17世纪中叶开始欧洲人已经从崇拜中国器物和制度转向了崇拜中国儒家文明……然而,这种“中国潮”并没有能够在欧洲长期地维持下去……为贸易利润而歌颂,为生产利润而贬低的这种现象在中国茶被印度茶和锡兰茶所取代的过程中表现得更为突出。
——《制文化权与17、18世纪欧洲“中国潮”的潮起潮落》
材料二 从法国汉学到美国中国学
法国汉学并不是一开始就成为欧美中国研究的中心。……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等国传教士的贡献远比法国重要得多。但是,这个局面很快就被改变和超越了……而大西洋彼岸的新大陆(美国)却乘势而起,成为继法国之后西方世界中国研究的中心。
——《制文化权与17、18世纪欧洲“中国潮”的潮起潮落》
材料三 “唱衰中国”与“唱盛中国”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的中国学研究中,尽管仍陆续出版了《中国即将崩溃》一类“唱衰中国”的著作,但这种声音已远不如先前那样强势。与此相反,一批被称为“唱盛中国”的著作相继问世,并在西方学术界激起强烈反响,这些著作包括《中国的天才:三千年的科学发明》、《当中国统治世界:中国的崛起和西方世界的衰落》等等。
——《西方世界中国研究的典范转移》
请回答。
(1)结合所学,从世界贸易的角度分析材料一中“中国潮”在欧洲兴起的原因是什么?从17世纪中叶开始欧洲人崇拜中国儒家的哪些文明内涵?
(2)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欧洲为“生产利润而贬低”中国的原因是什么?这种变化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说明二战后美国成为西方世界中国研究中心的原因。为什么“唱盛中国”著作在西方学术界激起强烈反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学革命之气运,酝酿已非一日,……余甘冒全国学究之敌,高张“文化革命军”大旗,……旗上大书特书吾革命军三大主义:曰,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曰,推倒迁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1917年2月1日)
材料二 语言之于思想是必要的工具,正如骏马之于骑士,最好的马只适合于最好的骑士。已如上述,既然如此,那么最好的语言,只适合最好的思想,然而,最好的思想只能来自天才和学识,所以最好的语言只适合于才识兼备的人。……我们记得,我们往往把(用)俗语写诗的人称为诗人。
——但丁《论俗语》
材料三 德国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的德文《圣经》广泛传播于西欧,终于使原始基督教中的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得以发扬光大……德文《圣经》先后被译成法语、英语、匈牙利语、芬兰语等多种民族语言。可以说,民族语言的《圣经》版本,完全粉碎了天主教会束缚《圣经》的这把“拉丁锁”——拉丁语。因此,民族语言在宗教领域的深入,是对天主教会传统权威的侵犯和否定。从此,罗马教廷和天主教会彻底丧失了对中欧、北欧和西欧的精神、文化的支配权。
——陈永麟《马丁·路德的<圣经>研究与翻译》
(1)根据材料一,归纳陈独秀的思想主张(不得摘抄原文)。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陈独秀提出文学革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但丁的主要观点。材料一、二在文学语言的运用上有何相似主张?
(3)根据材料三,概述马丁·路德将《圣经》翻译成德文的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概括指出语言革新在历史上所起的积极作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明清之际思想家的主要观点

材料三 启蒙运动时期法国思想家的主要观点

材料四 一位研究晚清乡土意识的学者说:“晚清思想文化史的进程展示了一种特殊的现象:先进思想家从西方引进,并以微弱的资产阶级经济关系和职能集团为依托的民主、自由、平等的现代化观念与信息,像油浮在水面上一样漂浮在广阔的乡土文化带的上空……”。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孔子和苏格拉底关于“为政”的不同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他们政治主张产生的共同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明清之际思想家与法国启蒙思想家思想的共同点。与明清时期相比,法国启蒙思想侧重强调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四中作者观点的理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当统一的德国出现在世人面前时,仍然让整个欧洲大为吃惊。原本四分五裂的心脏地带变成了一个强大的国家,欧洲的权力中心从巴黎转到柏林,德国在大国体系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英国并不欢迎这个新崛起的中欧强国。在德国统一前,英国一直是普鲁士的盟友。可是在法国即将战败之际,英国保守党领导人索尔兹伯里就提出,英国不能消极中立,要阻止德国获得阿尔萨斯和洛林。在新帝国成立后不久,英国首相迪斯雷利就作出了反应,他在下院说:“这场战争(普法战争)意味着德国的革命,它的政治影响比上个世纪的法国大革命还要大……你们正面临一个新的世界,正在产生新的影响,有些新的,尚辨认不清的目标和危险需要应付,这样的事情目前看来还处于朦胧状态而少有人知,……但是,欧洲已经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力量平衡已经彻底被破坏了。”
俄国也不欢迎德国的强大。俄国一直以普鲁士的保护者自居,视普鲁士为俄罗斯的小朋友,而现在随着德国的强大,德国已经与俄罗斯平起平坐。如果德国一直以这样的趋势发展,德国将取得欧洲大陆霸权,若如此,那俄罗斯在欧洲大陆的地位将一落千丈。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俄罗斯也是一个处于欧洲大陆边缘,对欧洲大陆施加强大影响的国家,它不能容忍其他大国称霸欧洲大陆,因为那样的话,俄罗斯就成为一个边缘化的国家。德国的强大会造成奥匈帝国向德国靠拢,若德国支持奥匈帝国,那么,俄罗斯在争夺巴尔干时会陷于孤立。俄罗斯逐渐从德国传统的反法盟友转变为法国的支持者。大国中只有奥匈帝国对普鲁士统一德意志逐渐显示出善意。
——摘编自周旭东《德国崛起后为什么未能及时融入国际社会》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与俄国不欢迎德国崛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崛起后的德国未能融入国际社会的教训?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在德国历史上,对路德的评价非常高,很多人用优美的言辞来赞美他。胡腾说:“路德是日耳曼解放者。”海涅说:“路德在我们历史上不仅是最伟大的也是德国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有人说他是“人文主义的巨人”;也有人说他是“日耳曼史上的奇峰……”
材料二 从1529年开始,亨利八世接连颁布了一系列改革教会的法令,规定教会立法必须经国王批准方可生效,教会向罗马教廷缴纳的年贡改交国库,禁止英国教、俗人员向罗马教廷上诉,取消教皇的最高宗教司法权和教皇任命英国主教等神职人员的权力,任命改革派教士领导英国教会……,规定国王为英国教会最高首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意志宗教改革与英国宗教改革的共同作用。
(2)比较德意志宗教改革与英国宗教改革的不同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自古以来,大国的崛起离不开人的解放。人的解放创新了社会制度,发展了生产力,推动了社会的进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所谓大国不是以疆域大小区分,主要指标是制度和综合国力。只要制度领先,经济、军事、学术、文化等领域也能着着领先,形成雄厚的综合国力。即使国土不大,也能成为世界公认的大国。严格说来,称得上强盛的世界大国必须具备以下条件:具有强大自我更新功能的社会制度;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是当时世界一流的;对世界事务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人的自由度大小是国家盛衰的关键。
——袁伟时《大国盛衰的历史经验》
(1)请以“人的自由度大小”为标准判断康乾盛世时期的中国是否为世界大国,并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证。
(2)根据材料所述标准,你认为18—19世纪,哪个国家堪称“国土不大,也能成为世界公认大国”的典型?
(3)有学者认为改革开放之所以取得伟大成就,关键在于给予了人的自由,激发了人的创造力。请结合史实说明这一观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街市制开始形成,“自大街至诸小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空虚之屋,每日凌晨,两街巷门上行百市,买卖热闹”。在宋代之前,这是不可想象的。海外贸易高度繁华,当时整个大宋国的海岸线,北至胶州湾,南至广州湾,再到琼州海峡,都对外开放,与西洋南洋诸国发展商贸。市舶司每年从海上贸易中抽税近200万贯,进出口总额约为2000万贯。商业信用非常发达,从北宋到南宋,陆续出现了便钱(类似于银行汇票)、现钱公据(类似于现金支票)、茶引、盐引、香药引、矾引(类似于有价证券)、交子与会子(法币)等商业信用。如果没有发达的商业信用,大宗的或者跨区域的市场交易是不可能达成的。
——摘编自吴钩《宋:现代的拂晓时辰》
材料二
地理大发现对欧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首先引起了“商业革命”,表现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和扩大,流通的商品种类和数量大大增多,商路及贸易中心的转移变化,商业经营方式的改变和商业、实业组织的发展。
——张箭《地理大发现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商业革命”与16世纪欧洲“商业革命”的影响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

苏绰(498~546),武功(今陕西扶风)人。他"博览群书,尤善算术",深受西魏执政者宇文泰信任,委以政事。西魏立国之初,疆域狭小,民族关系复杂,经济文化落后。为强国富民,苏绰建议减官员、置屯田,并创"朱出墨入,及计帐、户籍之法",为后世财政、会计领域长期沿用。他又制定"六条诏书",包括先治心、敦教化、尽地利、擢贤良、恤狱讼、均赋役等内容,宇文泰"甚重之,常置诸座右。又令百司习诵之。其牧守今长,非通六条及计帐者,不得居官"。通过"六条诏书"等改革,西魏成功凝聚起民心,由弱变强,为后来北周统一北方乃至隋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苏绰"性俭素,不治产业……常以天下为己任,博求贤俊,共弘治道,凡所荐达,皆至大官"。在"积思劳倦"十余年后,苏绰因病去世,宇文泰"痛惜之,哀动左右"。

﹣﹣据《周书》

(1)根据材料,简析苏绰被宇文泰倚重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六条诏书"的历史意义。

来源:2020年全国卷Ⅰ高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字是文化、文明的载体。改变一直以来使用的文字,具有文化革命的意义。
材料一 秦始皇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
——《说文解字·序》
材料二 路德认为, 宗教信仰作为个人内在的事情, 只能通过自己阅读福音直接获得上帝的恩赐。宗教改革早期, 路德并不赞成在学校中教授德语。但此后他逐渐认识到, 并不是人人都具有直接阅读拉丁文或希腊文《圣经》的能力, 而对《圣经》一知半解造成的后果是可怕的。为此, 路德一改原有主张, 积极推行用德语传教, 并把拉丁文本的《圣经》翻译成了德语。……在中世纪晚期, 把《圣经》翻译成各种语言文本对促进民族语言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不应忽视的客观作用。
——《浅析宗教改革对西欧近代教育世俗化的影响》
(1)依据材料一概括李斯的建议;结合所学,简述其目的。
(2)依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主张;结合所学,简述将《圣经》译成各种语言文本的作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545年到1800年,欧洲从美洲大陆获得了大约13.7万吨白银,从美洲和非洲获得了2000多吨的黄金,使欧洲大陆的货币储蓄量增加5倍之多。……从1550年到1645年明朝灭亡前的百年间,从海外流入中国的白银大约有1.4万吨之多,是这一期间中国自产白银总量的近10倍;而从1645年到1800年,则大约有6万吨,约1/3到1/2的美洲白银,最终流向了中国。
——《全球经济发展看明清商帮的兴衰》
材料二

商帮
   鼎盛时期
   衰落时期
 时间
 主营商品
 时间
   主营商品及备注
闽商
16世纪束一18世纪中叶
丝、陶瓷、棉布、香料
18世纪下半叶
   移民海外经营商业。
徽商
17世纪下半叶一19世纪初
茶、盐业、典当、瓷器、丝绸、棉布
19世纪40年代
    19世纪40年代英商进入中国内陆购买茶叶和设置荼厂,徽商茶叶贸易受挫。茶叶贸易的亏损造成资金紧张,导致典当业务的衰落。
晋商
鸦片战争
前夕
茶叶、食盐、丝
绸、粮食、票号
1862后
   《中俄北京条约》后,俄罗斯商人进入中国内地购买茶叶、设置茶厂。晋商的茶叶出口贸易市场份额逐渐被俄商吞噬。20世纪初,晋商的票汇业务又因“挤兑风潮”和外国现代银行的竞争而衰败。
宁波
商帮
17世纪下
半叶一19世纪初
茶叶、丝绸、瓷
器、棉布
鸦片战争后
   一部分商人转行为买办,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商帮;部分商人转向经营奢侈品、海鲜等。

——摘编自《全球经济发展看明清商帮的兴衰》
(1)材料一反映的经济现象与哪些重大事件有关?分析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时期商帮兴起的背景。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期后明清商帮衰落的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欧洲强国进入资本主义阶段并开始对外扩张之时,弃旧图新的日本人开始寻找图强之路。被称为日本历史上从未有过之翻天覆地的社会大变革——明治维新帮助日本摆脱了西方大国的欺凌,成为唯一一个跻身于帝国列强行列的亚洲国家。
材料一 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上下一心,大展经纶;官民一途,以至庶民,各遂其志,人心不倦;破旧来之陋习,基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振皇基。
——《五条誓约》
材料二 “兴办生产事业亦属急务,但人民还没有这种意愿,所以暂时兴办官立事业,是以示例,以诱导人民。”“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有赖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在于人民是否勤勉于工业。”
材料三 涩泽荣一被誉为整个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祖师爷。提倡“《论语》加算盘”,强调“要广泛地给人民以好处,帮助大家过好日子,就得有钱”,也就是说不能丢开经济来空谈政治。他又强调“孔子之教与富是一致的,为富不仁是不对的,实行仁义才能得到真富”。他说:“我的事业是喻义不喻利,国家必须的事业,就把获利放在第二位,在‘义’上该兴办的事业,就干起来,手攥着股票,面对实际,谋取利益,把事业经营下去。”
——《涩泽子爵·话论语》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五条誓约》的实质是什么?体现了什么精神?
(2)从材料二中看出日本采取了怎样的政策?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这种政策是如何实践的?
(3)据材料三,谈谈你对涩泽荣一提倡“《论语》加算盘”的看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美国“边疆学派”代表人物弗雷德里克.J.特纳认为:“疆界”从来就不仅仅是地理意义上的、有形的、筑了界碑的。它本来就是传统的或近代的、多形态的、观念的、文化的、利益的、移动的、无形的。近代以来,一个国家的疆界观与其近代化历程紧密相连(如下图)。

请回答:
提取材料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疆界观与近代化的角度进行中英比较。(要求:史论结合、叙述成文、逻辑清楚)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选考一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