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选考一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高中历史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到一端”、学派众多,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有(  )
①社会大变革使思想界非常活跃
②各国国君为富国强兵纷纷养士
③学在官府局面的改变,贵族对教育的垄断被打破
④科技生产迅速发展,唯物主义战胜了唯心主义

A.①②③正确,④不正确     B.①②③④都不正确
C.①正确,③③④不正确 D.①②③④都正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517年,马丁·路德提出“信仰耶稣即可得救”的主张,其意义在于(  )
①打击了天主教会的势力 ②体现了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③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 ④维护了德意志各阶层的利益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岳母刺字“精忠报国”的故事,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的名句等,几乎人尽皆知,以上人物的价值观明显来自(  )

A.法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墨家思想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设立 20 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的大小授予官爵。 ……全国划为 41 县,所有的县级官吏由国君任免,领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命调职。 ……凡是从事“本业”而使粮食布帛增多者,免除本身的徭役;而追逐“末 利”者,以及虽从事“本业”而因懒惰破产者,全家没入官府为奴。
材料二 商君能令政必行。
材料三 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有一人徙之,《史记· 商君列传》: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王安石诗: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概括商鞅变法涉及到哪些方面的问题?各是如何规定的?
(2)从材料二、三可以看出商鞅是怎样保证新法顺利推行的?
(3)从三则材料可以看出商鞅个人的哪些品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利,既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而那些有钱有势的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我手执一只大盾,不让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
——梭伦
材料二 梭伦制定的四大财产等级及其权利分配
500斗级 拥有年产500斗(一斗相当于38千克)农产品的地产(这个产量足够提供15个家庭一年所需的基本口粮)的公民,享有选举、充任包括执政官在内的各级国家职官的资格
骑士级 有能力提供马匹和武器装备,并担任骑兵的公民。跻身该等级年收入必须达300—500斗。享有除司库以外的各级职官的选举和任职资格
双牛级 拥有两头耕牛,其财力可达到自备盔甲、担任重武器装备步兵的公民,大约需要年收入200—300斗农产品。享有除执政官以外的各级职官的选举和任职资格
雇工级 泛指受雇于他人的公民。他们年收入不到200斗。不能担任任何公职,但可参加公民大会和作为陪审员参与司法活动
请回答:
(1)梭伦调解社会矛盾的主要指导思想是什么?材料二是梭伦改革的哪一项具体措施?
(2)综合材料一、二,分析说明“公平”的实质是什么?由此分析说明梭伦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说明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作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该材料反映了马丁•路德

A.倡导人的解放 B.否定基督教
C.宣扬《圣经》精神 D.否定教皇地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上言论反映的思想是

A.唯物论思想 B.辩证法思想
C.无为而治思想 D.民本思想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88年1月,全球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法国巴黎发表宣言说道:“如果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二千五百年,去吸收孔子的智慧。”下列最能体现孔子智慧的观念是

A.社会和谐 B.依法治国 C.制度创新 D.改革开放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汉学家或中国学家,对中国的认识和理解往往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就这个意义而言,一部世界汉学史或中国学史,可以说是一部中国形象不断被重构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潮”的潮涨潮落
17、18世纪,中国产品丝绸、瓷器、茶叶和漆器等充斥欧洲。一股追求“中国时尚”的“中国潮”在欧洲蓬勃兴起……从17世纪中叶开始欧洲人已经从崇拜中国器物和制度转向了崇拜中国儒家文明……然而,这种“中国潮”并没有能够在欧洲长期地维持下去……为贸易利润而歌颂,为生产利润而贬低的这种现象在中国茶被印度茶和锡兰茶所取代的过程中表现得更为突出。
——《制文化权与17、18世纪欧洲“中国潮”的潮起潮落》
材料二 从法国汉学到美国中国学
法国汉学并不是一开始就成为欧美中国研究的中心。……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等国传教士的贡献远比法国重要得多。但是,这个局面很快就被改变和超越了……而大西洋彼岸的新大陆(美国)却乘势而起,成为继法国之后西方世界中国研究的中心。
——《制文化权与17、18世纪欧洲“中国潮”的潮起潮落》
材料三 “唱衰中国”与“唱盛中国”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的中国学研究中,尽管仍陆续出版了《中国即将崩溃》一类“唱衰中国”的著作,但这种声音已远不如先前那样强势。与此相反,一批被称为“唱盛中国”的著作相继问世,并在西方学术界激起强烈反响,这些著作包括《中国的天才:三千年的科学发明》、《当中国统治世界:中国的崛起和西方世界的衰落》等等。
——《西方世界中国研究的典范转移》
请回答。
(1)结合所学,从世界贸易的角度分析材料一中“中国潮”在欧洲兴起的原因是什么?从17世纪中叶开始欧洲人崇拜中国儒家的哪些文明内涵?
(2)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欧洲为“生产利润而贬低”中国的原因是什么?这种变化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说明二战后美国成为西方世界中国研究中心的原因。为什么“唱盛中国”著作在西方学术界激起强烈反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4年12月22日《国际金融报》上有一文章《罗得斯纵贯非洲的铁路梦》中这样写道“1865年时,欧洲人在非洲修建的铁路里程仅为760公里,1885年达到7030公里,1913年时,猛增到44309公里,其中英国修建的铁路长达27000公里。整个非洲大陆,通过密集的铁路网,被欧洲的殖民者牢牢控制着。”英国在非洲铁路修建中处于优势的历史条件哪些(  )
①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成为“世界工厂”
②资产阶级代议制发展,国内政治稳定
③殖民扩张,确立“海上霸主”地位,拥有了最广阔的海外殖民地
④黑奴贸易兴盛, 奴役非洲黑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②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公元1500年前后,当西方进行海外扩张时,这种传统的地区自治便开始让位于全球统一。各个种族不再互相隔绝,因为成千上万的人自愿或不自愿地移居到新的大陆。”这段话表明(  )

A.这一时期世界人口迁移都是被迫的
B.公元1500年以前的世界是完全隔绝的
C.西方早期殖民扩张推进了世界联系的加深
D.公元1500年后的世界逐渐向政治一体化方向发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选修Ⅰ【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之义,内诸夏而外夷狄。……夫关中土沃物丰……帝王之都每以为居,未闻戎狄宜在此土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戎晋不杂,并得其所,上合往古既叙之义,下为盛世永久之规。纵有猾夏之心,风尘之警,则绝远中国,隔阂山河,虽为寇暴,所害不广。
——[西晋]江统《徙戎论》
材料二: 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
——[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材料三: 北朝的强盛来自体制的力量……交替的“胡化”和“汉化”……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政治、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
——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1)据材料一,指出作者关于民族问题的主张,概括其理由?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进步作用?
(3)谈谈你对当时民族关系的认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钱穆先生在《先秦儒至汉儒的流变》一文中说:“汉儒乃一代之新儒,以传经言治为业,与先秦诸儒之以明道作人为唱者,畸轻畸重之间有不同。先秦儒在汉儒心目中,亦属百家言。汉儒传经,乃即所谓王官之学,一则主张于朝廷,一则兴起于田野,其为不同,显然可知。”对于上述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A.先秦儒学以个人修为的道德规范为追求目标
B.汉代儒学以传经治道为自身的政治理想
C.儒学逐渐由民间思想向官方哲学发展演变
D.汉儒抛弃了先秦儒学对个人修为的关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伯纳尔·迪亚斯在回忆录中写道,他和他的同伴去美洲大陆,“是为了像所有男子汉都欲做到的那样,为上帝和陛下服务、将光明带给那些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和发财致富”。
材料二 1517年德国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的这次挑战具有极其深远的宗教和政治内涵。到该世纪中期,原本只是路德个人的一次反叛教会的行为,迅速发展成为一场新教宗教改革运动,彻底打破了西方基督教的统一。16~18世纪,西欧君主利用宗教争端紧紧控制了社会。通过限制诸侯贵族,王室得以拓展自己的势力并加强对臣民的控制能力。
材料三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按其性质来说是属于个人主义的,它既不是一种信条,也不是一种哲学体系;它不代表任何一个利益集团,也不想把自己组织成一种运动,它只以受过教育的阶级为对象,这就是人数有限的城市或贵族精英……但是,它所代表的思想,它对人的经验的价值和中心地位——用今天流行的拉丁文原文来说,即人的尊严——的坚持,力量是太大了,它们一旦被恢复和重新提出,就无法加以永远的压制。
——(英)阿伦·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
材料四 启蒙思想对长久以来存在的社会、政治秩序观念构成了一系列挑战。欧洲和美洲的革命领导者都毫不迟疑地接受了启蒙思想,并将其作为自己的理论依据和推翻旧的政治及社会结构的思想武器。启蒙主义的政治思想逐渐影响了世界各个国家的政权和社会组织形式。
请回答。
(1)新航路的开辟开始了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依据材料一概括基督教在推动世界一体化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2)根据所学知识及材料二,分析宗教改革起到了怎样的历史作用?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文艺复兴运动的特点?结合史实简要说明文艺复兴运动的历史意义?
(4)结合史实说明,启蒙思想家对“长久以来存在的社会、政治秩序观念”提出挑战的社会根源?美洲的革命领导者是怎样把启蒙思想作为“推翻旧的政治及社会结构的思想武器”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思想的进步推动历史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600—300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这一时期东西方都出现了杰出的思想家,西方有苏格拉底,东方有孔子,他们的思想照亮人类前进的道路。

材料二 梁启超对“欧洲旧思想、中国旧思想、欧洲新思想”的比较表(原文节选)

甲 欧洲旧思想
乙 中国旧思想
丙 欧洲新思想
一、国家及君、人民,皆为神而立者也,故神为国家之主体
一、国家及人民,皆为君主而立者也,故君主为国家之主体
一、国家为人民而立者也,君主为国家之一支体,其为人民而立,更不俟论。故人民为国家之主体
三、治人者为一级,被治于人者为一级,其地位生而即定,永不得相混
三、治人者为一级,治于人者为一级,其级非永定者,人人皆可以为治人者
三、有治人者,有治于人者,而无其级。全国民皆为治人者,亦皆为治于人者
五、政治为宗教之附属物
五、宗教为政治之附属物
五、政治与宗教,各有其独立之位置,两不相属
九、全国人皆受治于法律,惟法律有种种阶级,各人因其身份而有特异之法律
九、惟君主一人立于法律之外,其余皆受治于法律,一切平等
九、全国人皆受治于法律,一切平等,虽君主亦不能违公定之国宪

——选自梁启超《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1901年10月)
材料三  18世纪中叶,法国出现了重农学派。重农学派以自然秩序为最高信条,视农业为财富的唯一来源,认为保障财产权利和个人经济自由是社会繁荣的必要因素。
18世纪后期,英国出现了经济自由主义。经济自由主义主张限制国家的权力,扶植和保护人民的权
利,自由择业,自由贸易,自由竞争。

(1)材料一的两幅图片反映出古代中西方不同的教学形式。(图一孔子坐于高台之上,学生围坐四周;图二雅典老师与学生站在一起平等交流。教法上看,孔子传道式,雅典讨论式。)分别概述两种不同的教学形式所体现的时代特征?
(2)丙与甲乙相比,其思想新在什么地方?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梁启超是在怎样的社会背景下作出上述比较的?其意图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法英两国经济思想各自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选考一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