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
高中历史

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四处游说、讲学,他们的共同点是

A.开阔了视野,促进了文化的觉醒 B.维护社会新秩序,倡导个性解放
C.追求社会安定,要求与民休息 D.主张实行法治,要求建立理性社会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A.“百家争鸣”各家学派中,儒法两派实力最强
B.青铜器的装饰由图案花纹发展为完整画面
C.《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风”是西周的宫廷乐曲歌词
D.诸子散文中,庄子的散文以刚柔相济的辩论见长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儒家思想在我国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1)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思想中,对构建和谐社会有借鉴意义的主张是什么?
(2)战国时期的孟子是如何发展儒家思想的?
(3)西汉时期的董仲舒又是如何促进儒家思想发展的?   
(4)简要说明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中对待儒家思想的不同态度(或措施)及其主要目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科学发展观是我党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得出的重要结论,它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论语》载: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孟子·尽心下》指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1)据材料概括孔子、孟子思想的主要内容,指出它们的共同之处。(6分)
(2)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来源是什么?材料一中的观点对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有什么启示?(5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论语》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宜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孔子是数千年前之残骸骷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非打倒孔家店不可”
——李大钊
指出以上三段材料的主要思想,分析出现这些思想的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孔子“仁”的思想①包含对百姓的爱护②体现民本思想③是其政治思想的核心④有利于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他所指的“礼”是指
A 和谐的人际关系
B 礼貌待人
C 奴隶社会的等级制度
D 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

来源:东莞市南开实验学校高二年级9月考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儒家经典,不是由孔子编订、整理的是

A.《诗》 B.《书》
C.《论语》 D.《春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亚圣的核心思想是

A.民贵君轻 B.政在得民
C.已所不欲,勿使施于人 D.仁者爱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现阶段我党大力提倡“ 以德治国 ”,对此,我们可以继续发扬儒家学说中的核心思想的记忆。

A.关于“仁”的思想 B.有教无类的思想
C.“民为贵,君为轻” 的思想 D.农本思想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人说:“诸子百家中,儒法两家是既矛盾又统一的。”他们的政治主张中,有何矛盾之处?原因是什么?他们的政治主张又是对哪些历史现象的反映?儒法两家后来是怎样统一起来的?简要分析统一的根源和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针对有人认为慧星的扫过、流星的坠落意味着灾难的降临、人类生命的殒落的唯心说法,古代直接批判这一说法的思想家是 ①、荀子 ② 王充 ③ 范缜 ④ 黄宗羲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战国时期,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的思想家是

A.韩非子 B.庄子 C.孟子 D.墨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
—摘自《礼记·礼运篇》
材料二 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立为天子,虽有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摘自《墨子》
材料三 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然后而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
—摘自《孟子》
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用人制度各是什么?各适用于什么时期?
(2)根据材料二概括墨子的用人主张。
(3)根据材料三说明孟子选择贤人的标准和特点。
(4)根据上述材料,说明各材料反映的时代特征。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战国时期,荀子说:“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望时而待之,孰下应时而使之?”下列对上述引文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这说明当时人们征服自然的能力增强
B.这反映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显著提高
C.这表明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提高
D.这说明战国时期唯物主义占主导地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