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明代《列仙全传》中的一幅插图,并配有诗文“隐居九疑山,开凿九眼泉,练得仙药和酒饮,家人三百尽飞天。”观察此图你认为这幅图文可以用于研究中国古代的
A.儒家思想 | B.墨家思想 |
C.道家思想 | D.宋明理学 |
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有关经商的谚语,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这些体现了( )
A.儒家思想 | B.法家思想 |
C.道家思想 | D.墨家思想 |
荀子曾提出“从道不从君”的观点,这表明荀子( )
A.认为天行有常,人道有为 |
B.把君臣关系置于“礼”这一最高原则下 |
C.反对君主实行专制统治 |
D.主张实行“仁政”和德治 |
士人阶层中的知识分子在中国古代政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下列有关士人阶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礼贤下士”为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提出治国济世主张搭建了舞台 |
B.“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说明魏晋时期士人深受选官制度的影响 |
C.“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反映了士人阶层封闭和保守的意识 |
D.“学而优则仕”体现了明末清初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家共同的政治选择 |
近年在德国汉堡发现了一本在1691年出版的《论语》英译本。该书译自法译本,法译本译自拉丁译本。书的前言中说“这位哲学家的道德是无限辉煌的”。由此可以推断( )
A.孔子的思想在欧洲被广泛接受 |
B.《论语》曾在欧洲以多种语言流传 |
C.孔子的道德征服了欧洲人 |
D.当时中国政府重视对欧洲宣扬中华文化 |
漫画是《季氏第十六》“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的翻版——“庶人不议,则天下有道”。“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这一言论出自先秦( )
A.儒家 | B.墨家 |
C.法家 | D.道家 |
明太祖朱元璋读《论语》非常敬仰孔子,但读《孟子》就很厌恶孟子。《孟子》一书中哪句话最可能招致明太祖对孟子的不满( )
A.“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
B.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
C.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
D.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
A.制天命而用之 |
B.“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
C.兼相爱、交相利 |
D.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 |
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西塞罗说:“如果人们之间的协调性能得到维护,那么人类便可以像神一样的生活。”这里反映出古代东西方思想家的共同追求是
A.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 B.创建优美的社会环境 |
C.建立良好的国际关系 | D.追求高尚的人格修养 |
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学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 , “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 , “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 , “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
A.儒、道、墨、法 | B.墨、儒、法、道 |
C.法、儒、道、墨 | D.道、法、墨、儒 |
“人之生不能无群,群而无分则争,争则乱,乱则穷矣。故无分者,人之大害也;有分者,天下之本利也。”与材料相符的思想流派是
A.儒家 | B.道家 |
C.墨家 | D.法家 |
“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体现了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中某一学派的思想与主张。这一学派是
A.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 |
B.主张“兼爱”、“非攻”,提倡节俭的墨家 |
C.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 |
D.“无为而治”的道家 |
“……此古圣王崇本抑末之道。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这段材料所蕴含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是( )
A.战国时代,法家崛起批判儒家“重农”思想 |
B.隋唐时期,统治政策开明重视发展农工商业 |
C.两宋时期,商税成为政府财政收入重要来源 |
D.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缓慢发展 |
齐景公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景公高兴地说:“对呀,要不这样,即使有很多粮食,我还能吃得着吗?”这说明孔子提倡
A.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 |
B.忠孝有道,人际关系要和谐 |
C.政在爱民,国君要严于律己 |
D.克己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