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理论着眼的角度和论述的根据虽然各有不同,但都认为应该由独一无二的君主来治理天下。这反映出
A.只有君主专制才能维护社会的安定 |
B.结束分裂实现集权已成为诸子共识 |
C.先秦诸子阶级属性没有本质上区别 |
D.诸子希望恢复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 |
2009年3月11日(农历二月十五),纪念老子诞辰
|
2580周年公祭大典在老子故里河南鹿邑隆重举行。
下列主张明显体现出春秋战国时期道家思想的是
A.仁者爱人,民贵君轻 |
B.万物虚无,祸福相倚 |
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 |
D.以法为教,今必胜昔 |
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意识”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是
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 B.崇尚黄老之学 |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D.崇儒尚佛、道,三教合一 |
|
2009年3月30日,长达104集的动画片《孔子》卡通主角形象在深圳亮相,讲述的是孔子从一个贫贱少年成长为万世师表的励志故事。将于2009年9月28日——孔子诞辰2560周年纪念日前后在央视一套首播。那么,孔子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节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
①“仁者,爱人” ②贵贱有序
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④“有教无类”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④ | D.②④ |
“上师尧舜禹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该思想的主要特点是( )
A.照搬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 |
B.以儒学作为变法的指导思想 |
C.从西方基督教义中受到启发 |
D.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同儒家相结合 |
春秋战国时期,儒道争锋,儒墨争雄,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展现出无穷的魅力。这种“争”从根本上讲是( )
A.对国家统治权的争夺 | B.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 |
C.对社会发展的规划之争 | D.学术思想与智慧的创新 |
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朱元璋偶览《孟子》,当他看到“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那一段时,不禁勃然大怒,当天就下令将孟子逐出文庙殿外,不得配享。不久,朱元璋又下了一道谕旨:“孟子辨异端,辟邪说,发明孔子之道,配享如故。”这反映
A.孟子反对君主制 | B.宋明理学的影响深远 |
C.君主专制空前强 | D.儒家独尊地位受到冲击 |
战国时期,流行“得士者存,失士者亡”的说法。这主要说明了( )
A.各国都重视发展军事力量 |
B.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成为社会风尚 |
C.新兴知识分子阶层受到统治者的重用 |
D.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知识分子掌握了国家政权 |
以下关于各派与其代表人物的对应不正确的是
A.道家学派──老子、庄子 | B.墨家学派──墨子、荀子 |
C.法家学派──韩非子 | D.儒家学派──孔子、孟子 |
“今之事君者皆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孟子的这段话在无意中揭示了当时
A.诸侯以土地作为主要财富 |
B.井田制已经土崩瓦解 |
C.平民也能凭借本领效力诸侯 |
D.诸侯国以扩充土地作为战争的主要目的 |
中国古代某位哲学家说:“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文饰)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据此判断,该言论体现的观点属于( )
A.道家 | B.儒家 | C.法家 | D.墨家 |
据《逸周书·大聚解》记载:“禹之禁,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 下列和材料中反映的思想不一致的是( )
A.“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 |
B.“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
C.“万物并齐而不相害,道并齐而不相悖” |
D.“伐一木,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 |
《孟子·尽心》载:“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据此可知,孟子强调
A.道德教化 | B.兴办教育 |
C.克已复礼 | D.礼法并用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