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学者认为中国人文精神的基本旨趣是实现人内在的某种理想人格。那么如果要“实现人的一种彻底的精神自由”,下列主张与之相符合的是
A.老庄道家的“乘物游心,亲近自然” |
B.孔孟儒家的“修齐治平,内圣外王” |
C.韩非法家的“抱法处势,道法者治” |
D.墨家的“兼爱非攻,上同而不下比” |
《春秋》书法体系的五个命题:“天人有序”“中外有别”“褒贬有道”“隐讳有法”和“修辞有术”。这里“书法”的含义是( )
A.写字的笔法艺术 | B.中国传统的人生态度 |
C.古人的治史态度 | D.古人的书法创作要求 |
公元前5世纪前后,在中国、古希腊都曾有过思想文化的繁荣。对下边表格中思想家的观点或名言,理解正确的是
国别 |
人物 |
观点或名言 |
古希腊 |
普罗塔戈拉 |
人是万物的尺度 |
苏格拉底 |
认识你自己 |
|
中国 |
孔子 |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
孟子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A.普:肯定人的价值,第一次系统论证人生而平等理论
B.苏:对理性的追求,是18世纪启蒙思想的源头
C.孔:强调民本思想,体现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
D.孟:主张民贵于君,对王权专制的明确否定
温家宝总理答记者关于物价上涨的问题时说:“我一边上网,一边脑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温总理所引诗句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
A.尚力、主张节俭的墨家思想 | B.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的儒家思想 |
C.以改革促进社会进步的的法家思想 | D.“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 |
爱因斯坦是伟大的思想家,他的相对论思想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全新认识。其实,早在我国春秋战国事情,就有类似的思想。以下哪家思想最类似他的相对论思想?
A.儒家 | B.墨家 | C.法家 | D.道家(庄子) |
墨子主张“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反对“骨肉之亲无故富贵。”表达了小生产者
A.怀念“小国寡民”的社会 |
B.要求提高政治地位的愿望 |
C.要求建立政令统一的中央政权 |
D.要求为新兴地主阶级选拔人才 |
在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如何遏制学生上课说话现象”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这是品德问题,应该以德教化。”乙生说“这是违纪行为,应该严格惩罚。”丙生说:“这是无意识的,要让学生自我觉悟。”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
A.甲—儒,乙一法,丙—道 |
B.甲—儒,乙—道,丙—墨 |
C.甲一墨,乙一法,丙—道 |
D.甲—道,乙一墨,丙—儒 |
圣旨诏书的开头语,常多“奉天承运”,梁山好汉也不得不打出“替天行道”的旗帜来做打家劫舍的事业。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A.中国古代封建迷信盛行 |
B.君权至高无上,可以无限扩张 |
C.君权神授理论已提出并得到社会认同 |
D.此种提法来源于道家的学说 |
史学家钱穆曾说:“从前封建时代,政府和家庭,有分不开的关系,现在则不然了。组织政府的是一个一个人,不再是一个一个家。”这一变化
A.促进了“民本”思想的产生 |
B.形成了“家国一体”的观念 |
C.推动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
D.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社会和谐是民众的希望。下列观点包含我国古代“和谐”理念的有
①“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兼爱”“非攻”
③“仁政”“民贵君轻”
④“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勇敢是怯懦和卤莽的中道,一个人过度好胜就变成了鲁莽,过度恐惧而畏缩不前就变成了怯懦。”下列句子有类似思想是( )
A.名不正,则言不顺; 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 |
B.“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 |
C.因材施教;有教无类 |
D.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
“故古者圣人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故为之立君上之执以临之,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此言论说明荀子
A.主张王霸并用 | B.强调严刑峻法 | C.重视礼义教化 | D.提倡上善若水 |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这一观点应当属于( )
A.儒家 | B.法家 | C.道家 | D.墨家 |
《三国志》载:“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其中的表白体现出
A.中国古代官员具有勤政廉洁的传统 |
B.三国时期的监察制度具体完善 |
C.“修身齐家”的儒学观念深入人心 |
D.西汉确立的社会核心价值观影响深远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