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 / 综合题
高中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摘自《论语》
材料二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摘自《论语》
材料三 桀纣之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其民矣。
——摘自《孟子》
请回答:
(1)分别归纳三则材料的主要观点,并指出其共同之处。
(2)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评述上述观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儒家思想在我国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1)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思想中,对构建和谐社会有借鉴意义的主张是什么?
(2)战国时期的孟子是如何发展儒家思想的?
(3)西汉时期的董仲舒又是如何促进儒家思想发展的?   
(4)简要说明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中对待儒家思想的不同态度(或措施)及其主要目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科学发展观是我党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得出的重要结论,它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论语》载: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孟子·尽心下》指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1)据材料概括孔子、孟子思想的主要内容,指出它们的共同之处。(6分)
(2)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来源是什么?材料一中的观点对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有什么启示?(5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论语》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宜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孔子是数千年前之残骸骷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非打倒孔家店不可”
——李大钊
指出以上三段材料的主要思想,分析出现这些思想的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人说:“诸子百家中,儒法两家是既矛盾又统一的。”他们的政治主张中,有何矛盾之处?原因是什么?他们的政治主张又是对哪些历史现象的反映?儒法两家后来是怎样统一起来的?简要分析统一的根源和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
—摘自《礼记·礼运篇》
材料二 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立为天子,虽有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摘自《墨子》
材料三 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然后而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
—摘自《孟子》
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用人制度各是什么?各适用于什么时期?
(2)根据材料二概括墨子的用人主张。
(3)根据材料三说明孟子选择贤人的标准和特点。
(4)根据上述材料,说明各材料反映的时代特征。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的社会转型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往往会出现重大的发展与变革,是我们认识和把握历史的关键。请回答: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在教育方面、孟子和韩非子在治国方面的哪些思想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变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居于怎样的地位?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若使天下视人之宝若其宝,谁窃?视人之身若其身,谁贱?视人之家若其家,谁乱?视人之国若其国,谁攻?——《墨子》
材料二: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网罟不入海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孟子》
材料三: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刑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衰,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韩非子》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思想主张?
(2)依据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二是哪一学派的主张?
(3)概括材料二、三在目的上的相同点和统治方式上的不同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简述老子思想的主要内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日:“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日:“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论语》
请回答:
(1)依据材料回答,孔孔子所说的“仁”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孔子强调“仁”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孔子“仁”的思想,具有什么现实意义?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儒家文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