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 / 综合题
高中历史

阅读下列中外历史上法制建设的相关材料:
材料一:“治民无常,唯以法治……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法者,王之本也。”
——《韩非子》
材料二:“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的后果,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
材料三:“人何以尊于禽兽!人有法律,而禽兽无之也” ……“立法权如果操于一人,必立有利于一人的专制之法;立法权如果操于众人,则所立之法必然是有利于众人的民主之律……”“法者,天下之公器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四:“法制”就是法律制度……而“法治”即法的统治(Rule of Law),法律至上,标志着民主政治……“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1)材料一中的“法”的职能与材料二“法”的职能有什么区别?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你认为“罗马法”在近代世界“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的原因有哪些?
(2)材料三、四有哪些共同观点?材料四中的“法治”与材料一中的“法治”有何本质区别?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梁启超为什么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
(4)举出中国现代史的史实论证材料四中“民治”这一观点,指出20世纪末中国提出的“民治”目标,并结合上述材料谈谈自己对“法治”的认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孟子曰:“省刑罚、薄税敛”。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材料二:“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
“(战争)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则废民获敛……百姓饥寒而死者,不可胜数。”
“尚贤者,政之本也。……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
(1)材料一反映了孟子的什么思想?
(2)归纳材料二中的思想观点。并请问这是谁的观点?
(3)结合所学列举“百家争鸣“中“儒、道、墨、法”四大家的基本思想。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07年9月28日是孔子诞辰2558周年纪念日,来自世界各地的华人代表以及孔子后裔近4000人参加了在山东省曲阜孔庙举行的联合祭孔大典。曲阜的三孔成为全球华人瞩目的焦点。这些都说明儒家的一些价值观正在融入世界文化的主流之中。
请回答:
(1)概括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并依据所学知识说明孔子思想的政治倾向。
(2)“三孔”(孔府、孔庙、孔林)是世界文化遗产。“三孔”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原因是什么?
(3)我们今天应该如何对待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道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漫画《思想家的话语》

材料二  16世纪资产阶级历史学家基本上承袭此概念,认为文艺在希腊罗马的古典时期曾高度繁荣,而到中世纪时,却衰败湮灭,直到此时才获“再生”与“复兴”,因此得名。但此时的文化并非古典文化的简单恢复,而是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方面反封建斗争的反映。故此名称没有把这个时代充分地表达出来。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
材料三 康有为借助于孔子和经学的旗帜,并借助用西学对其进行改铸,从而把孔子塑造成君主立宪政体的缔造者,把经典改造 成君主立宪政体理论的载体。康有为之所以能这样做,与经学与时俱进的特征、自身学贯中西的知识储备以及现实社会的需要有很大关系。康氏所为,开援西入儒之先河,促进了思想的解放,对构建当代新文化也具有借鉴意义。
——《孔子研究》2003年06期
材料四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新青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中三位思想家的主张,你认为人物A和B分别是谁?
(2)据材料二指出文艺复兴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及原因。
(3)据材料三分析康有为为什么要用传统儒家思想来宣传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
(4)据材料四说明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持有的偏见及原因。
(5)你认为在建设现代和谐社会中,对传统文化应持何种态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摘自《论语》
材料二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摘自《论语》
材料三 桀纣之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其民矣。
——摘自《孟子》
请回答:
(1)分别归纳三则材料的主要观点,并指出其共同之处。
(2)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评述上述观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儒家思想在我国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1)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思想中,对构建和谐社会有借鉴意义的主张是什么?
(2)战国时期的孟子是如何发展儒家思想的?
(3)西汉时期的董仲舒又是如何促进儒家思想发展的?   
(4)简要说明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中对待儒家思想的不同态度(或措施)及其主要目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科学发展观是我党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得出的重要结论,它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论语》载: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孟子·尽心下》指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1)据材料概括孔子、孟子思想的主要内容,指出它们的共同之处。(6分)
(2)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来源是什么?材料一中的观点对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有什么启示?(5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公元前八世纪至公元前三世纪是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这是一个纷争伴随着变革,动荡伴随着创新的时代。在这需要巨人并产生了巨人的时代里。正如柏扬《中国人史纲》所称颂的“最重要的是,大黄金时代一些伟大的成就,几乎全由中华民族单独完成。这是中华民族生命力最活泼旺盛、最朝气蓬勃的时代,像一头不停撞树的牛犊,从不后看,而只勇敢向前。”
【材料二】“国学热”下《百家讲坛》“制造”的“学术明星”于丹,讲完《论语》后说《庄子》,引发了各界热烈的争论。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史实概括指出该时期思想文化方面分别出现的新变化,据此分析“国学热”背景下这些思想遗产对于当今社会的重大价值,予以举例说明。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早在2000多年前,就产生了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说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家孝说,以及其他许多也在中国思想史上有地位的学说流派,这就是有名的“诸子百家”。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它的许多珍贵品质,许多人民性和民主性的东西。
——温家宝总理在哈佛大学的讲话
材料二:在现代国际社会中,国家是国际社会的一个成员,国际法已经要求国际社会的各成员国对人权给予一定的保护。2003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指出:宪法第三十三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三款。“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2004年人代会正式通过“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我国将“人权”写入宪法,表明以人为本成为国家的价值观。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懦家和道家的思想中,最能体现“人民性”的思想有哪些?
(2)根据所学知识,简述辛亥革命时期,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对我国“民主性”的发展所做的主要贡献?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新中国建立至1954年,我党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建立了哪些制度?分析材料二中的重大举措有何现实意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以下是孔子像和孔府、孔庙图。对于齐鲁文化的典型代表和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可从思想观点切入,通过补充材料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命题。
补充材料:
材料一: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今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熹《行宫便殿奏札》
材料二: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请回答:
(1)从三幅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朱熹与李贽的观点有何不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3)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袁世凯大搞“尊孔复古”,其真实用意何在?新文化运动中提出“打倒孔家店”有何积极意义和局限性?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和谐社会是人类的美好愿望和追求的目标。“社会稳定”是“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和谐社会”是“社会稳定”的更高阶段。
请完成:
(1)春秋时期,哪位思想家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其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是什么?
(2)周王室因为哪些做法破坏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3)要建立“和谐社会”,你认为应该怎样做?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在孔子已远逝于我们两千余年的今天,“孔子热”成了一道鲜明的文化景观。
2005年9月28日,即孔子的诞辰日,中国孔子基金会、国际儒学联合会和台湾孔孟学会等单位将联合举行“海峡两岸同祭孔”活动。此前的9月23日,孔子标准像在山东曲阜正式发布。一百多所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兴建、国学专家呼吁将孔子诞辰定为教师节、人大代表建议将“仁义礼智信”纳入教材、现代课堂开讲四书五经……
请完成:
(1)“国学专家呼吁将孔子诞辰定为教师节”的根据主要是什么?
(2)首先提出“仁义礼智信”的为人处世道德标准是谁?人大代表建议将“仁义礼智信”纳入教材,你认为是否合理?说出你的理由。
(3)对于“孔子热”的兴起,有人认为这代表了中国人向传统文化的回归,你如何理解这一观点?
(4)今天,我们纪念孔子,但孔子的思想是否已远离了现代生活?请举例说明。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 “国之所以强者,政也,主所以尊者,权也”“明主之国,有贵臣,无重臣”“欲为其国,必伐其聚(打击结党拉派,聚议朝政者)”
——《韩非子》
材料二  建立任何一类制度的唯一办法……是成立一个君主政府,因为那里的人民的道德如此彻底败坏,以致法律无力去约束他们,这就有必要由一位皇族去建立具有完全的与绝对的某种最高权利,这个最高权力像野马口中带上‘口嚼’,才可以羁勒住它那过分的野心和严重的道德败坏……必须理解:一位君主,尤其是一位新的君主,不能够实践那些被认为是好人应作的所有事情,因为他要保持国家,常常不得不背信弃义,不讲仁慈,悖乎人遂,违反神道。
——马基雅维利《君主论》
材料三 马克思曾经肯定马基雅维利(1469—1527年)及其后一些近代思想家在国家观上摆脱神学的束缚说,他们“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了,他们都是从理性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出国家的自然规律。”
——潘汉典《君主论》译序
回答:
(1)材料一的作者处在什么样的时代,材料反映了他的什么思想? 
(2)材料二的作者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当时的欧洲正在进行着一场什么样的运动?这场运动的核心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一、二,概括马基雅维利和韩非子的思想的共同点是什么?
(4)根据材料三,马克思认为马基雅维利的思想的最大的进步意义在哪?这一进步思想韩非子具备吗?请举一列说明?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论语》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宜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孔子是数千年前之残骸骷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非打倒孔家店不可”
——李大钊
指出以上三段材料的主要思想,分析出现这些思想的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在两千五百多年的风雨历程中逐渐积淀下了丰富的思想内涵。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  2007年9月28日上午,由山东省政府与国家文化部、教育部、旅游局和侨联联合主办的祭孔大典;在孔子故里曲阜孔庙大成殿举行。在祭孔大典上,将评选出的五句《论语》经典名句作为北京奥运会的礼仪用语。以下是参选的《论语))经典名句:
第一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第二句: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第三句:德不孤,必有邻。       
第四句: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第五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材料二  2008年1月11日,《齐鲁晚报))报道,经69位院士联合倡议、百位专家七年论证,中华文明标志城最终选址在山东济宁九龙山……九龙山位于历史文化名城曲阜市和邹城市之间,两榭目距仅20公里。它的东面是孔子出生地,西面是孟子出生地,北面是黄帝出生地,是感召和凝聚炎黄子孙的根基所在。   
材料三 孟子,名轲,邹人,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他认为人生来就有仁、义、礼、智四端,即对他人苦难的同情,对不义之事的羞辱,辞让的心情及辨别是非的能力。他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特别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即主张民贵君轻;又说“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认为社会上一切不仁不义不正行为的根派在于君主。这种带有民主色彩的见解,为后世儒家所不及,也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思想遗产。                     ——2007上海历史高考试卷
请回答:
(1)在材料一的《论语》经典名句中,你认为不能被选为北京奥运会礼仪用语的是哪一句?为什么?  (2分)
(2)据材料二概括济宁九龙山被选为中华文化标志城的依据是什么?  (2分)
(3)在某次儒学研讨会上,有关学者对儒家思想提出了如下三种不同的看法:
甲主张“儒学要重回国家文化权力中心”“以儒学文明回应西方文明,才能完成中国文化全面的复兴。”
乙认为,儒家思想的一统天下带给我们这个民族的人性压抑沉重不堪,造成了思想文化的萎缩和创造力的衰减。丙提出,儒家思想有其合理的成分或糟粕的东西,要给予总结。 你同意谁的看法?请阐述你的理由。 (3分)
(4)深入研究历史需要了解历史学的基本要素:史料、史料解释、历史叙述和历史评价。以材料三为例,找出文中哪些属于史料?哪些属于史料解释?哪些属于历史评价?  (5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