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列举出中国古代某思想流派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该流派是( )
A.儒家 | B.墨家 | C.道家 | D.法家 |
韩非子说:“臣尽死力以与君市,君垂爵禄以与臣市。君臣之际,非父子之亲也,计数之所出也。”这一描述,反映出( )
A.韩非子人皆自利的思想主张 |
B.百家争鸣中的思想激烈交锋 |
C.战国时以军功爵制激励百姓 |
D.诸侯争霸急需专制集权理论 |
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儒学统一时代》中认为“孔学则严等差,贵秩序,而措而施之者,归结于君权。……于帝王驭民,最为合适,故霸者窃取而利用之以宰制天下”“儒教之最缺点者,在专为君说法,而不为民说法”。作者意在说明( )
A.儒学在发展过程中具有平等、进化思想 |
B.儒学是维护专制的思想根源,民主的障碍 |
C.否定孔子的绝对权威,提倡个性的发展 |
D.中国启思想滋生,寻求改革社会的方案 |
学界曾普遍认为汉武帝独尊儒术后,法律经历了儒家化的过程。杨振红在《从出土秦汉律看中国古代的“礼”“法”观念及其法律体现》一文中指出,秦汉律所蕴含的家族主义和等级观念从其建立伊始就已经存在,而非法律儒家化的结果。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杨振红利用了可信度比较高的史料 |
B.一般认为等级观念等于儒家思想 |
C.“独尊儒术”是未曾发生过的事 |
D.中国法律并未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对自然科学和玄学都没有多少兴趣,他们提供讨论的哲学是社会的、政治的和伦理的。从规劝和改良的语气来看,这种哲学无疑反映了一个屡起冲突、政治混乱的时期……哲学家们在晚周时期大动乱的形势下,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
——[美]伯恩斯等《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儒家学说)在修身治国方面,它设计出一整套由小及大、由近及远的发展人格和安定邦家的方案,为巩固政教体制提供了切实可循的途径。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汉代以后,儒学几经变化,礼教德治思想始终一贯,从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明清之际,从李贽“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到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从顾炎武批判“私天下”,到王夫之“孤秦陋宋”论、唐甄的“凡为帝王者皆贼”论,充分说明这一时期思想界的活跃。
请回答:
(1)材料一提出的“晚周时期大动乱”给思想领域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儒家提出的“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有哪些?(8分)
(2)春秋战国时期“迂阔难行”的儒家学说为什么自汉武帝时代起能成为正统思想?其社会影响如何?(8分)
(3)材料三中说的“思想界的活跃”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分析当时“思想界的活跃”的社会根源。(10分)
2012年是孔子诞辰2563年,上海世博会山东馆设计推出高2.561 m的铸铜贴金孔子雕像,辅以由39句《论语》经典名句设计的文字浮雕墙,以“孔子厚德仁爱的文化胸怀铸造城市灵魂”提升了展示内涵。下面四句话中,你认为不能被选为上海世博会山东馆开篇序语的是( )
A.“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B.“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
C.“君子和而不同” |
D.“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行” |
《管子·国蓄第七十三》上说:“故善者委施于民之所不足,操事于民之所有余。夫民有余则轻之,故人君敛之以轻;民不足则重之,故人君散之以重。敛积之以轻,散行之以重,故君必有十倍之利……”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
A.作者认为国家不能与民争利 |
B.作者认为应加强国家对经济的调控 |
C.作者认为商品经济的发展不利于国家税收 |
D.作者认为应由国家垄断商业 |
《荀子》:“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由此可见,荀子主张( )
A.施行仁政 | B.礼法并施 |
C.君民共治 | D.民贵君轻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哀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 “政之急者,莫大乎使民富且寿也。”公曰:“为之奈何?”孔子曰:“省力役,薄赋敛,则民富矣;敦礼教,远罪疾,则民寿矣。”公曰:“寡人欲行夫子之言,恐吾国贫矣。”孔子曰:“诗云:‘恺悌君子,民之父母。’未有子富而父母贫者也。”
——《孔子家语·贤君》
材料二 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贼害民者,天夺之。……春秋之法,凶年不修旧,意在无苦民尔。苦民尚恶之,况伤民乎?……害民之小者,恶之小矣,害民之大者,恶之大矣。
——《春秋繁露》
材料三 金非财,惟五谷为财。兴屯不足以生谷,惟垦荒可以生谷。起科不可以垦荒,惟不起科可以垦荒。五谷生则加派可罢,加派罢然后民生可安。
——黄宗羲《明儒学案》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如何实现这种思想?(6分)
(2)据材料二,指出影响国家兴亡的因素是什么。体现了董仲舒的主要意图是什么?(6分)
(3)据材料,指出黄宗羲认为如何可以安顿民生。(6分)
(4)综合上述材料,这些思想家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对当今社会有什么积极作用?(8分)
《淮南子》解释了某学派代表人物对孔门儒者不满的原因:“以为其礼烦扰而不悦,厚葬靡财而贫民,久服伤生而害事,故背周道而用夏政。”该学派代表人物是( )
A.老子 | B.韩非子 | C.邹衍 | D.墨子 |
孟子曾批判某家学说:“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司马迁也说它:“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他们批判的是下面哪种主张( )
A.“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 |
B.“谓行仁自孝悌始” |
C.“刑不避大夫” |
D.“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
《墨子·尚同中》:“既尚同于天子,而未尚同乎天者,则天灾将犹未止也。故当若天降寒热不节,雪霜雨露不时,五谷不熟,六畜不遂,疾灾戾疫,飘风苦雨,存臻而至者,此天之罚也。”该材料体现的思想与下列哪一思想相似
A.墨家的兼爱 | B.法家的严刑峻法 |
C.道家的无为而治 | D.儒家的天人感应 |
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璧。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 )
A.不以人助天 | B.制天命而用之 |
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 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
在中国历史上,儒家学派对商人抱有强烈的偏见,认为商人“轻义”以致商人总是被排在四民(士农工商)之末。在儒家学派看来,主要是因为:( )
A.不读儒学,文化浅薄 |
B.忙于经商,行为粗疏 |
C.自由平等意识强烈对君主统治构成威胁 |
D.行为有违“礼”的规范和“仁”的精神 |
下面两则材料是一位先秦思想家在评论两位政治人物时表达的意思。这位思想家可归类
A.儒家 | B.法家 | C.道家 | D.墨家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