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上而下地废除农奴制比坐等它被自下而上地废除要好得多。
——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3月的一次讲话
材料二 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 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劳役的办法……
——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
材料三 19世纪60~70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
时间 |
企业数 |
工人人数(人) |
产值(千卢布) |
1860年 |
99 |
11 600 |
7 954 |
1879年 |
187 |
42 000 |
51 937 |
据统计,1860~1890年,俄国的生铁产量增加了2倍,钢产量和棉纺织业的产值都增加了3倍,而煤炭产量的增加则超过了19倍,石油产量猛增了200多倍。在此期间,俄国的整个工业产量增长了6倍,铁路线增长了35倍多。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分析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所反映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哪些历史信息?导致以上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根据上述材料分析俄国1861年改革的意义和实质。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在近代化的发展过程中,农业生产关系变革对经济近代化起着重要的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废除农奴制后,俄国有2250万依附俄国封建农奴主的农民获得了解放,在法律上成为有财产的自由人,同时恢复农村公社(即村社)对农民的管理。沙皇政府声称:“公社是俄国人民的特点,侵犯公社就是侵犯特殊的俄罗斯精神。”从欧俄50个省的统计数字表明:农民土地单位面积的产量提高了,1861~1870年为每俄亩29普特,1871~1880年为31普特,1881~1890年为34普特。
——M·莱文《俄国农民与苏维埃政权》
材料二 1897年居住在欧俄的47.2%的贵族地主通过出售或出租土地等方式远离农村,移居到城市,但在1858年只有15%~20%。部分贵族通过抵押土地和出卖土地获得的资金用于商业或俄国的新兴产业。1882年在莫斯科大约有500个世袭贵族办企业和234个世袭贵族开工厂。但比较普遍的是贵族把资金投在国家债券或者铁路、银行和其他私人企业的有价证券。据1882 年资料统计,正是这类投资的股息或利率成为许多莫斯科贵族大部分收入的来源。
——周静《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贵族的经济状况》
材料三 1861 年农奴制改革后,农民“离土不离乡”,广泛使用强制劳动,成为俄国工场手工业的一种普遍特征。废除农奴制并不意味着农村封建关系的终结,错综复杂的传统的超经济的剥削方式在俄国庄园里继续盛行。沙皇专制政府成为自上而下的迅速工业化的发动机,使俄国的工业化表现出明显的内在矛盾性:为了募集资金,沉重的赋税负担不得不压在农民身上,而这样又阻碍了国内市场的扩大,从而限制了进一步的投资。
——张宗华《苏联时期俄国城市化的特征及历史渊源》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农奴制改革带来的变化及沙皇政府声称“侵犯公社就是侵犯特殊的俄罗斯精神”的主要目的。
(2)据材料二,归纳贵族获取财富的主要途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对俄国现代化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3)据材料三,概括作者对农奴制改革的观点及其理由。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俄国农业生产关系变革对工业化进程的影响是什么。
读下列材料:
1861年2月19日(俄历),沙皇颁布的解放农奴的宣言(节选):
根据上述新法令,农奴在适当的时候将获得自由农村居民的一切权利。
对自己全部土地仍保持所有权的地主,在农民向他履行规定的义务的条件下,让农民长期使用他们所居住的房屋,此外,为了保障农民的生活,并使他们能向政府履行义务起见,让他们长期使用法令中所规定的一定数量的土地及其他附属地。
使用份地的农民必须因此向地主履行法令中所规定的义务。在这种过渡状态下的农民称为暂时义务农。不仅如此,农民还有权赎买他们所居住的房屋,并在获得地主同意后,赎买分配给他们长期使用的土地和其他附属地作为私产。农民这样地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为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改革法令的主要内容。
(2)依据俄国社会发展情况评述上述材料对俄国经济的影响。
(3)结合材料说明法令颁布前后农民的地位有何变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2年日本颁布第一个教育改革法令《学制令》,文部省把大力发展小学教育,把普及国民义务教育作为实施《学制令》的首要任务,并投入大量的教育经费。并规定要开办工(机械、矿山)、农、水产、商业等10种实业学校,用以进行职业技术教育。1879年颁布了《教学大旨》突出强调日本文化教育的宗旨在于根据祖宗的训典,形成忠孝仁义的思想品德。《教育救语》则要求臣民“一旦危急、则义勇奉公,以扶翼天壤无穷之皇运”。
材料二 俄国1863年的《大学章程》和1864年的《初等国民学校章程》和《文科中学和中学预备学校章程》等教育章程中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开办各类实科学校,二是开办古典文科中学、陆军幼年学校和教会学校。沙皇政府规定,只有在古典文科中学毕业的学生才能升入大学学习。古典文科学校的教育,是使学生把大部分的时间花在古典学科上,修业期长达八年。实际上学生都是贵族的子弟。陆军幼年学校是专为帝俄军官和贵族子弟设立的,这类学校注重军人纪律、强调尚武精神,重视“忠君”、“爱国”思想的培养。与此同时,沙皇还保留了教会学校。此外,在1864年的《初等国民学校章程》中就明确规定,神学在各类学校教学科目中居首位、僧侣有但任教师的优先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俄、日教育改革的异同点。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俄、日教育改革对两国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农民革命的威胁迫使政府开始准备农村改革。甚至沙皇及其赖以存在的支柱农奴地主也意识到必须破除农奴制。……中等地产的贵族希望农业沿着资本主义方向发展,这些地主占有全部地主半数,占有大部分农奴。……农奴主也好,自由派也好,他们所关心的都是防止农民革命,想用和平的方法,以让步和妥协为代价使俄国的农村转入资产阶级的逐渐改革,从而把权利和土地留在地主手中。
——《苏联通史》第二卷
材料二 1861((解放农奴宣言》载:“农民这样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为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材料三 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的劳役的办法。”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俄国社会各阶级(阶层)对农奴制的基本态度如何?根本原因是什么?
(2) 材料二表明农奴解放后获得了哪些权益?
(3) 材料三中农民抱怨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尽管遭到美国和欧洲的强烈反对,但俄罗斯武装力量仍果断进驻克里米亚多处战略要地。2014年2月28日以来,驻扎在塞瓦斯托波尔的俄黑海舰队率先行动,随后俄军从海空同时大举增援。正如路透社所言,与160年前同英法冲突时色厉内荏的俄国相比,经过精心准备的俄军面对西方压力时,己表现得底气十足,毫不示弱。
——《环球时报》(2014年3月3日)
(1)在克里米亚问题上,相对于今天的“底气十足”,为什么160年前俄国却是“色厉肉荏”?
材料二 被解放的农民反抗斗争更激烈了,1861年农民骚动竟至1176次。亚历山大成为打开潘多拉盒子的牺牲品,1866年到1880年,他遭到的精心策划的未遂刺杀至少有5次。1881年3月1日,他终于被主张推翻沙皇专制制度的民意党成员炸死,也成为欧洲历史上遭到刺杀最多的帝王之一。
——赫尔岑《俄罗斯之声》
(2)依据材料,分析亚历山大二世屡遭刺杀的原因有哪些?
(9分)“根据上述新法令,农奴在适当的时候将获得自由村居民的一切权利。”“对自己全部土地仍保持所有权的地主,在民向他履行规定的义务的条件下,让农民长期使用他们所居住的房屋,此外,为了保障农民的生活,并使他们能向政府履行义务起见,让他们长期使用法令中所规定的一定数量的土地及其他附属地。”
“使用份地的民民必须因此向地主履行法令中所规定的义务。在这各过渡状态下的农民称为暂时义务农。”
“不仅如此,农民还有权赎买他们所居住的房屋,并在获得地主同意后,购买分配给他们长期使用的土地和其它附属地作为私产。民这样地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为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民。”
——节选自1861年“二一九法令”
请回答:
(1)上面材料反映的是哪一个历史事件?(1分)结合你所学分析这一事件发生的背景。(4分)
(2)有人说:这一事件是俄国向近代化迈出的重要步骤,但它却使俄国无法全面进入近代社会状态。请结合史实谈谈你对此观点的理解。(4分)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克里米亚战争不仅根本改变了欧洲的国际格局和力量对比,而且对英国国内政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战争不仅给了英国国内的民主潮流和进一步改革以极大的促进,而且国内各政治派别在外交政策上的激烈争论,促使英国的自由主义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为19世纪50年代末自由党的形成准备了条件。
——宋晓东《克里米亚战争与19世纪英国自由主义的发展》
(1)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有何关联?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克里米亚战争如何促进了俄国和英国的社会变革?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9世纪中后期,俄国、日本、中国先后进行了近代化改革的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农民革命的威胁迫使政府开始准备农村改革。甚至沙皇及其赖以存在的支柱农奴地主也意识到必须废除农奴制。……中等地产的贵族希望农业沿着资本主义方向发展,这些地主占有全部地主半数,占有大部分农奴。……农奴主也好,自由派也好,他们所关心的都是防止农民革命,想用和平的方法,以让步和妥协为代价使俄国的农村转入资产阶级的逐渐改革,从而把权利和土地留在地主手中。
——《苏联通史》第二卷
材料二:一、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二、上下一心,大展经纶;三、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倦;四、破例来之陋习,基于土地之公道;五、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
—— 明治天皇颁布的《五条誓文》
材料三: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 光绪帝《定国是诏》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俄国社会各阶层(或阶级)对农奴制的基本态度如何?据材料一综述他们持这一态度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三,明治天皇和光绪帝的改革谕令表达了相同的自身的利益诉求。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3)俄日中三国的改革在近代化道路上各自产生了怎样的重要影响?这些影响及其它们的局限性,说明了近代化发展进程的什么特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他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摘自孙成木等《俄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 《五条誓文》
一.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
二.上下一心,大展经纶;
三.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倦;
四.破例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
五.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
——1868年明治天皇颁布《五条誓文》
材料三 兴办生产事业亦属急务,但人民还没有这种志愿,所以暂时创办官立事业,示以实例,以诱导人民。
——守屋典郎《日本经济史》
材料四 自明治初年,渐行所谓奖励工业。……(工部省)开拓矿山、制造机械和造船一不计利息,不计减损……产品不能销售之物,则自行标价,尽藏库中……故而穷于支付工资与购入材料,只能以补贴营业金的名义从大藏省申报领取。即或是矿山、造船等需用几十万元的官营事业也都是如此弊病。
——高桥龟吉《日本近代经济形成史》
材料五 经济学者田口卯吉……(1880年)发表评论说:“政府之制造,已确实妨碍民间同种产业之兴起,……应该中止劝奖保护之政策,使政府的事务限定在适当的领域之内……日本人民业已足以同外国人竞争,业已能够经营制造商业,何须政府自身为之?”
——米庆余《明治维新——日本资本主义的起步与形成》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目的和方式有何相同点?
(2)依据材料三概括明治维新之初政府殖产兴业的方式及原因。
(3)19世纪80年代,日本殖产兴业的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依据材料四、五,概括这种变化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克里米亚战争开始时,尼古拉一世踌躇满志……殊不知时过境迁,国际舞台上的力量对比早已发生了深刻变化……它所进行的是“一个生产方式落后的民族对几个具有现代生产的民族的一场无望的斗争”,恩格斯在评论这场战争的结局时说:“沙皇政府在全世界面前给俄国丢了丑,同时也在俄国面前给自己丢了丑,前所未有过的觉醒时期开始了。”
——姚海《俄罗斯文化之路》
材料二 1861年“二一九法令”只涉及俄国欧洲部分的地主和农民,以后在1866年又根据这一法令的基本原则,解放了1000多万农民。一些富裕农民按照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组织形式办起了许多大农场;同时,有一部分贵族地主在自己的领地里开始使用雇佣劳动,使地主经济逐渐向资本主义经济转化。到80年代,在俄国欧洲部分的43个农业省份中,地主经济的资本主义经营占优势的省份已有19个。
——摘编自史仲文、胡晓林主编《世界全史百卷本》
(1)据材料一,概括俄国推行1861年改革的背景。(6分)
(2)据材料二归纳俄国“解放农民”的途径,并综合以上材料评述1861年改革的成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近代俄、日两国改革影响深远,给后人留下深刻启示。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沙皇签署了《1861年2月19日宣言》和《关于脱离农奴依附关系的农民法令》。3月5日,上述“宣言”和法令正式公布。废除农奴制的法令首先宣布农民实现人身自由。……规定全部土地仍属于地主所有,农民可以按照规定赎买一小块土地。赎金数额高出于土地实际价格二三倍。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 1876年8月(明治政府)公布《金俸公债条例》,规定凡领取俸禄者均须献出俸禄,由政府按其俸禄多寡发给“金禄公债”。……通过赎买办法革除封建武士俸禄的意义是重大的。封建武士作为一个阶级瓦解了。而且没有发生大的叛乱就实现了改造。更重要的是政府以公债取代了俸禄,既可以减轻财政困难,又可以使武士们将公债转化为资本,去从事工商业活动。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农奴在1861年改革中获得了哪些权利?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政府剥夺武士封建特权的措施。
(2)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俄、日改革的共同影响。两国改革对待传统势力的做法,对你有何启示?
【历史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叶卡捷琳娜二世统治俄国的时候,启蒙运动正在风行欧洲大陆。法国的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狄德罗倡导的民主和法制观念,逐步深入到许多欧洲人的思想中。女皇以一种近乎崇拜的心态看待这些启蒙思想家。她给伏尔泰的信中说:“从17岁起,我能自由地支配我的时间以来,您的著作是我最好的师友。”
她是在俄国开始普及教育,然后我们也知道,就是俄国的文学,尤其是俄国的女性文学,实际上就是从叶卡捷琳娜开始的,……所以这个人在文化方面对俄罗斯肯定是有贡献的,一般的人也认为,她是非常开明的一个君主。
材料二 为了筹措教育经费,叶卡捷琳娜二世放弃了皇室基金,这笔沙皇的个人经费大约占当时整个俄国国家支出的十三分之一。……斯莫尔尼学院是俄罗斯第一所女子学院。在叶卡捷琳娜二世看来,要使一个国家的公民变得理想而完善,就要依靠每一个人的第一个老师——母亲。1775年,在每一个省会城市都建立了四年制的学校。而在各省的县城里面则建立了两年制的学校,在18世纪末,全国有两万多学生在这些学校里学习。……1767年,叶卡捷琳娜二世登基的第五个年头,她开始推行自己改革中最关键的一步,她要将欧洲的法制引入俄国。她花了两年时间亲笔起草了《法典起草指导书》,这部长达600页的《指导书》中,通篇浮现着启蒙运动所倡导的平等、自由、博爱的思想。她宣称:“我需要人人遵守法律,但不需要奴役。”也许是时代的变化,叶卡捷琳娜二世试图采用和彼得大帝不同的方式来推进改革。
材料三 因为俄罗斯的统治者并不愿意给占人口大多数的农奴以法律地位。在当时,农奴是可以像物品一样被买卖的。……俄国农奴制的形成和巩固,与俄国劳动力资源稀缺有关。在彼得大帝时期,全国的人口不到1600万,而俄罗斯又拥有广阔的未开发的土地。农民不堪地主剥削时往往会选择逃走。由于人口的大量逃亡,莫斯科在历史上曾两度变为空城。为了维持统治,统治者只能用强迫的方式把农民像奴隶一样束缚在土地上。标榜自由和人权、一心要改革的叶卡捷琳娜二世,在又一个路口上再次遭遇到传统和现代的矛盾,确切地说,是遭遇到农奴制和工业化的矛盾。她能不能往前走一步,废除掉农奴制呢?要废除它,不可能。如果要在当时废除它,必定要危及沙皇的统治,危及叶卡捷琳娜二世本人的统治基础。
材料四 女皇和彼得大帝一样,没有改变俄国社会的实质。靠君主本人来推动的改革不可能用来推翻自己。所以,当叶卡捷琳娜二世听到法国革命的消息后,她公开指责启蒙思想是“法兰西的瘟疫”。为了建立帝国,女皇把更多的人变成了农奴。和彼得大帝时代不同的是,女皇给了贵族们更多的自由,因为女皇需要他们的支持。贵族也是人,他们也需要自由。叶卡捷琳娜给了他们这些自由,这是俄罗斯迈向自由的第一步,而这些在彼得时代,是完全被禁止和镇压的。这位以彼得大帝继承者自居的女皇,和彼得大帝一样,采用对内专制、对外扩张的方式,追求俄罗斯的强大。在叶卡捷琳娜二世统治的34年时间里,俄罗斯帝国从土耳其手中夺得了通往黑海的入海口,三次瓜分波兰,18世纪80年代,叶卡捷琳娜宣布:北美洲的阿拉斯加和太平洋上的阿留申群岛归属俄国版图。俄国成为地跨欧、亚、美三洲的超级大帝国,女皇本人则成为俄国历史上第二个被称为“大帝”的君主。
请回答:
(1)依据上述材料说明叶卡捷琳娜二世俄国历史上第二个被称为“大帝”的君主的原因?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叶卡捷琳娜为什么说启蒙思想是法国的瘟疫?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下表为19世纪中期俄国和日本有关农村社会改革的材料
国家 |
改革措施 |
俄国 |
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
日本 |
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废除了禁止土地买卖的法令。农、工、商和僧侣、神官改称“平民”,实行 “四民平等”。 |
根据表中材料,指出两国农村社会改革的相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的影响。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