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1923年,经历了中国早期近代化大半个历程的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念》一文中写道:“拿过去若干个五十年和这个五十年来比,这五十年诚然是进化了;拿我们这五十年和别人家的这五十年来比,我们可是惭愧无地,试看这五十年的美国如何?这五十年的日本如何?这五十年的德国如何?这五十年的俄国如何?他们政治上虽然成败不同,苦乐不等……真都算得上一日千里!就是英法等老国,又哪一个不是往前飞跑?”
请回答:
(1)上文中“这个五十年”里,中国取得了哪些方面的重大“进化”?
(2)与同一时期的日本相比,中国又在哪些方面“惭愧无地”?
(3)造成中日双方差距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其最主要的成果是( )
A.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 | B.为发展资本主义开辟了道路 |
C.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 D.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 |
19世纪中期的日本和中国,虽然所在地域不同,国情有别,但这些国家的有识之士先后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从l9世纪中叶开始,现代化越出欧洲,向亚非大陆推进。在这些国家,由于“传统”和“变革”之间力量对比配置不同,各自的社会、文化态度不同,因此现代化的道路不同,发展的速度也不同。在多数情况下,现代化都从模仿西方的技术开始。
——钱乘旦《再论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
根据材料并回答:
(1)中日改革的共同原因有哪些?
(2)你如何理解两国改革“都从模仿西方的技术开始”,而且“现代化的道路不同,发展的速度也不同”?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54年,当他(美国海军准将马修·佩里)再次来到日本时……日本人被迫让步,于3月31日签订了《神奈川条约》……并于l856年签订了《通商条约》……这一系列条约在西方世界并没有引起极大的关注。但对日本来说,它们却是其历史的巨大分界线。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以后反映日本社会发展状况的有关图片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历史的巨大分界线”是指什么?为此,日本有识之士采取了怎样的应对措施?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日本政府为实现“脱亚入欧”的目标而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对日本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积极作用?
19世纪后半期,日本以十分优惠的方式将国有企业的很大一部分转让给私人资本家经营,其中不包括下列部门中的哪一项( )
A.矿业开采 | B.铁路和军工企业 | C.纺织工业 | D.造船业 |
19世纪60年代,美国和日本在革命或改革中采取的土地政策相似之处是 ( )
A.私人可以购买土地 | B.拍卖奴隶主地主土地 |
C.禁止土地买卖 | D.小块土地卖给农民 |
下列关于明治维新推行“文明开化”政策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体现了日本“求知识于世界”的积极进取精神 |
B.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改造日本的封建文化 |
C.大力发展近代教育,培养资本主义建设人才 |
D.表明日本放弃了自己的传统文化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江户时代实现的国家统一,只是相对的。因为当时在日本虽然建立了比较巩固的中央政权,但幕府的直辖领地只占全国土地的1/4强,其余的大部分国土被分割为200多个半独立的“藩国”。……当时的主要生产资料——土地,全部属于封建领主阶级所有,各级领主的土地均作为分地由农民耕种,为此,他们必须向领主缴纳封建年贡——地租。
材料二 幕府把居民分为“士、农、工、商”四个等级,并为每一个等级确定了在国家中的特殊法律地位。士即武士,是统治阶级的等级,农、工、商是被统治的等级,被剥夺了一切政治权利和自由。在江户时代,儒学特别是朱子学,受到幕府的赏识和推崇,成为维护幕藩体制的官学。……德川家康和第二代将军秀忠曾多次发布禁止天主教的法令,从1633年2月到1639年7月,幕府又连续五次颁布“锁国令”。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材料三 德川幕府时期,长期的和平与安定使城市居民的人口、财富大大增加,稻米中间人和货币兑换商成为最重要的商人。他们处理封建贵族的剩余产品,提供高利息贷款。许多大名有时连幕府将军本人,都成为这些商业资本家的债户。……由于稻米价格跟不上其他商品价格的上涨,农村阶级亦受到损害。因此,国家的财富愈来愈流人商人的钱柜。
材料四 对日本人来说,两个世纪的令人宽慰的闭关自守的代价是,制度和科学技术方面落后了。这一点,在19世纪中叶欧洲人强行闯入与世隔绝的东亚世界时,变得非常明显;而且这种明显对日本人来说,较之对中国人来得更快。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二概括出16~18世纪德川幕府时期的统治措施。(不得摘抄原句)
(2)结合材料三、四及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幕府统治所面临的危机及其导致的后果。与同一时期的西方相比,你会得出怎样的认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9世纪初期的埃及、19世纪中期的日本和19世纪末期的中国分别面临哪些严重的危机?当时三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分别是谁、他们采取了什么措施来应对危机? 结果如何?
阅读下列图片,产生“新教科书”逆流的历史原因是
①日本在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时保留了浓厚的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传统②二战后日本民主改革不彻底③二战后美国出于自己利益考虑,对一些杀害了许多中国人的法西斯战犯免予起诉,日本还设法保留了天皇制④日本想进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
A.①②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伊藤博文说:“一国之权力,以君主大权为枢轴,几百权利皆由来于此。”依此原则,1889年的“大日本帝国宪法”规定:“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之”“天皇神圣不可侵犯”“天皇总揽统治权”。天皇可以解散议会、批准立法、任免文武官员,军队只对天皇负责等。
材料二 关于议会、内阁,该宪法规定:“凡是法律都要经过帝国议会的承认”“天皇经帝国议会承认施行立法权”“行政权统一于帝国内阁”“凡大政必由内阁及各部施行,不出二门”,伊藤博文说,内阁“一方面对君主负有政治责任,另一方面对议会也负有同样责任”。
材料三 “对天皇的大权必须加以种种重要的限制,不然立宪政权无论何种形式,毕竟都无法建立。”关于宪法的统治大权,伊藤博文说:“统治大权大别有二,曰立法权,曰行政权,而司法权只是行政权的一个分支。三权各自依其机关之辅翼来施行,又皆渊源于元首,而元首的心思及作用若不依各个机关之辅翼,则无法用以表明国权。因为国家乃一公体而非私体,究法赋予国家各个机关以适当的职守,使整个机体循环有序,君主要在宪法的范围内行其大权。”
材料四 宪法只涉及有关帝国政治的大纲目,其条文应该简单明了,并且能够顺应将来国运的发展而伸缩自如。
——均引自清水伸《明治宪法制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1889年日本宪法中天皇的地位如何?
(2)据材料二,1889年日本宪法中的帝国议会和内阁各有什么权力?这种权力与天皇有什么关系?
(3)据材料三,1889年宪法是如何限制天皇权力的?
(4)据材料一、二、三,1889年宪法中的天皇职能具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有这种特点?
(5)据上述材料,评价1889年日本宪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54年,当他(美国海军准将马修·佩里)再次来到日本时……日本人被迫让步,于3月31日签订了《神奈川条约》……并于1856年签订了《通商条约》……这一系列条约 在西方世界并没有引起极大的关注。但对日本来说,它们却是其历史的巨大分界线。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 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日本聘请的外国专家——在日本人的监督下——从1875~1876年的五六百人,上升到1890年的3 000人左右。然而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选择就困难了。……于是不到20年便出现一股反对极端西化、极端自由化的势力。……(他们)实际上是想制造一个新的以崇拜天皇为核心的国教,即神道崇拜。
——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材料三 学术界一般认为,日本明治维新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但是,在最近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有些学者主张明治维新应理解为一次“明治革命”;而另一些学者则提出“明治中兴”的解释。
请回答:
(1)为什么说“这一系列条约”“对日本来说……却是其历史的巨大分界线”?
(2)根据材料二,分析日本向西方学习过程中体现出的特点。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中一种观点的理解。
(4)从明治维新成功中,你得到哪些重要启示?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