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名人久坂玄瑞对“尊王攘夷”曾这样说:“诸侯终不足恃,公卿亦不足侍……除草莽志士纠合举义之外,别无他策。”“草莽志士”主要是指
A.广大农民 | B.中下级武士 |
C.新兴地主 | D.高利贷者 |
1774年,日本著名医者杉田玄白翻译了荷兰人J.Kulmus所著的《解体新书》。这是日本第一部译自外文的人体解剖学书籍。以《解体新书》的出版为契机,在江户时代日本的学术文化中心,形成了一个后来成为兰学(即通过荷兰传播到日本的西方学术)核心的群体。这说明( )
A.日本近代医学和传统中医紧密结合 |
B.日本闭关锁国未能阻挡西方文明传入 |
C.日本“脱亚入欧”采用荷兰模式 |
D.近代医学体系在日本开始形成 |
【改编】如同千年前模仿唐朝长安建造奈良一样,明治时期,日本人在东京银座建起了西化一条街。这里仿照欧美街市,盖起两层楼的洋式砖瓦房,街道上电车穿梭,夜幕降临时煤气灯就会点亮。上述材料说明
A.日本民族的发展程度取决于对外部的学习 |
B.日本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善于学习他人长处的民族 |
C.日本民族自古以来就缺乏民族自信心 |
D.前后两次两次学习对日本民族发展影响不大 |
今天日本人的姓氏中,大部分是明治时期新起的,其中和地理有关的田中、山下、河上等姓很多,盐田、鸟饲、猪狩等姓则源于生产劳动。这些姓民的出现,主要与明治维新的哪条措施有关( )
A.废除封建身份制度 | B.“废藩置县” |
C.“殖产兴业” | D.“文明开化” |
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共同之处是
A.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
B.优先进行经济改革 |
C.改变了旧的政治体制 |
D.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 |
日本在向帝国主义过渡过程中,没有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而是建立了近代天皇制,最主要的原因是( )
A.明治政府的领导者与封建制度联系密切 |
B.资产阶级还没有克服封建专制主义 |
C.倒幕中日本人民没有受到民主思想熏陶 |
D.1889年的日本宪法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 |
19世纪上半叶的日本人曾经这样记述日本社会中封建统治阶级与商人的关系:“今世的诸侯,不论大小……都是对富商卑躬屈膝,以期能向他们借钱,并仰赖江呼、京都等地的商人以维持生计。”下列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日本封建统治者十分重视商业的发展 |
B.日本商人的政治地位高于诸侯 |
C.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富商地位、实力有所上升 |
D.商人成为日本封建幕府统治的阶级基础 |
基于“大凡国之强弱系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系于财产之多寡”的认识,明治政府开始( )
A.实行地税改革 | B.开化社会文明 |
C.引进欧美科技 | D.鼓励工商贸易 |
明治维新中的“文明开化”政策的核心是( )
A.用西方文化改造日本封建文化 |
B.废除身份制度,实现形式上的平等 |
C.提倡武士道精神,实现民族振兴 |
D.大力发展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 |
据《世事见闻录》记载:“三井家在江户有3座大店铺,雇佣着1000多名伙计。据说每天的生意,要做到黄金2000两以上才算好生意。黄金2000两,也就是白米5000袋。5000个农民一整年的辛苦耕种,才能缴上贡米5000袋……此外,三井家还有许多田地,租地收入每年多达黄金2万两……江户以外,三井家在大阪……等地方都有分店;此外,还有分布在各藩的经销店……”这段材料反映了( )
A.日本重农抑商 | B.资本主义萌芽 |
C.日本商业发展 | D.封建统治动摇 |
俄日两国以改革的方式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其主要原因都是
A.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 |
B.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相互妥协 |
C.封建建统治基础牢固,没有发生社会危机 |
D.人民的反抗斗争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
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一败一成,就中日两国进行社会变革的内部条件而言,是由于( )
①中国的封建制度具有特殊的稳定性,对社会变革的阻力比日本大
②中国未能如日本那样从旧的统治营垒中分化出一支革新力量
③中国的维新变法缺乏人民群众反封建斗争的配合
④中国的变法是依托旧政权进行的,未发生权力中心的转移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