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图:中间是天平,天平的右端向下倾斜,里面装着《圣经》,旁边站着信士,而天平的左端站着的是教皇、红衣主教等,他们被翘起。这幅图产生的主要背景是( )
A.16世纪新教的势力超过天主教 |
B.16世纪天主教仍然居于绝对统治地位 |
C.天主教、东正教、基督教三教合流 |
D.宗教改革 |
20世纪初,美国华尔街流行一段话:“老师问学生是谁创造了世界?学生回答是上帝在公元前4004年创造了世界,但在1901年,世界又被摩根先生(美国著名财团的创始人)重组了一回。”对该材料最准确的理解是( )
A.反映宗教教义的深刻影响 | B.肯定了摩根先生的影响 |
C.体现了大企业的深刻影响 | D.强调了美国的世界地位 |
加尔文宣称,上帝事先早已把人分为“选民”和“弃民”,选民发家致富,万事顺利,死后进入天堂,弃民则相反。由此可知,加尔文在实质上( )
A.否定了宗教的作用 | B.否定了教皇的作用 |
C.否定了个人的奋斗 | D.否定了改革的力量 |
马丁·路德主张每个基督教徒都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主张在当时的效果是( )
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
B.从神学的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
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
D.使君主和罗马教皇实现了权力上的平等 |
罗马城内有架“圣梯”,凡人只要爬上去便可赎罪。一天,有个人爬到中间,又突然退了下来,旁人问其原因,他说:“只要心中有信仰,就能赎罪,不必在乎表面的礼仪。”此人最有可能是( )
A B C D
宗教改革家路德提出“因信称义”,主张只要直接阅读《圣经》,有虔诚信仰,灵魂便可得救。“因信称义”的提出( )
A.巩固了民众的宗教信仰 | B.扩大了基督教会的影响 |
C.摧毁了教会的思想专制 | D.加强了教会的宗教权威 |
2012年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495周年。当年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阐述了每个基督教徒都有权直接阅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的思想。这种思想的社会意义是
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
B.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
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
D.使基督徒实现了人人平等 |
宗教改革前,关于教皇和皇帝的权力,有这样一种形象的比喻: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宗教改革后,人们换了一种说法:上帝的归上帝,恺撒(泛指皇帝)的归恺撒。这种认识的改变反映了( )
A.教皇和皇帝的权力一直是平等的 |
B.教皇的权力在上升,皇帝的权力在下降 |
C.教皇的权力始终大于皇帝的权力 |
D.皇帝的权力在上升,教皇的权力在下降 |
“既然已经认识上帝的意思,就不需要问别人。”这反映了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是( )
A.极力反对教会神学 | B.不要信教,不要教会 |
C.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 D.主张因信称义 |
宗教改革前,关于教皇和皇帝的权力,有这样一种形象的比喻: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宗教改革后,人们换了一种说法:上帝的归上帝,恺撒(泛指皇帝)的归恺撒。这种认识的改变反映了( )
A.教皇失去了对社会的影响力 |
B.世俗权力逐渐摆脱了教会的控制 |
C.教皇和君主划分了势力范围 |
D.西欧宗教改革的任务已全面完成 |
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是( )
A.新教各派对罗马天主教会的斗争 |
B.天主教会内部各派争权夺利的斗争 |
C.早期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 |
D.封建君主摆脱罗马教廷的斗争 |
一书中写道:“(1517-1546年)在不到30年的短短时间,文艺复兴时期的淡漠宗教,追求幽默与欢笑的世界,已完全被宗教改革时期的充斥着讨论、争吵、谩骂和辩论的宗教狂热世界所取代。材料意在说明
A.宗教改革演变成为激烈的社会政治运动 |
B.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性质截然不同 |
C.是否信仰宗教成为当时社会舆论的焦点 |
D.宗教改革引发了欧洲各国间的激烈冲突 |
某学者指出:从此,自然科学大踏步地前进,从哥白尼到牛顿,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上帝的立足之地日益缩小,人类开始向自然挑战,向神学挑战,向人类本身挑战。这主要表明( )
A.文艺复兴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
B.封建神学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
C.近代科学首先从天文学领域开始 |
D.人文主义占据着思想界的主流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