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
高中历史

1511年底,马丁•路德访问了罗马,之后他愤怒地斥之为“肮脏的城”。这是因为他看到罗马教会

A.反对宗教改革 B.极其腐败堕落
C.兜售“赎罪券” D.厉行政治迫害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场严肃的祷告,同样可以在草屋中或者猪圈里进行。……有说话声音的地方,就是上帝的所在。……只有在最后一个穷人得到照应后,才能考虑兴建教堂。至于教堂的建造、风格和装饰都无关紧要”。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A.旨在冲破封建专制制度的束缚
B.使人获得灵魂自救的自主权
C.使人开始摆脱基督教神学统治
D.构筑了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马克思在评论某一历史人物时说:“他把僧侣变成了世俗人,是因为他把俗人变成了僧侣。他把人从外在的宗教笃诚解放出来,是因为他把宗教笃诚变成了人的内在世界。” 这里的“他”应是(   )

A.苏格拉底 B.但丁
C.马丁·路德 D.洛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西学东渐”是近代中国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但它真正起源是在明代,最早给中国带来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人是明代后期来华的耶稣会教士利玛窦,他来中国的主要目的可能是(     )

A.传播先进科学技术 B.传播马丁·路德的新教思想
C.传播天主教思想 D.为西方侵略中国探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中国北宋时期有一个叫杨时的青年为了请求著名学者程颢收他为徒,在程府门外的大雪中立了一天一夜,终于感动了程颢,留下了“程门立雪”这个美谈。在1077年德国皇帝亨利四世在罗马教皇门前冒着大雪站立了三天三夜,这说明(     )

A.亨利四世比杨时更有决心 B.亨利四世求学更为心切
C.教皇惩处持“异端”思想者 D.封建王权屈从于教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是教皇本尼狄克十二世时(1334—1342年)制定的一个公开的赎罪价目表,对不同的罪行,规定了不同的价格。后来马丁·路德对此的回答是

罪名
杀人罪
谋杀双亲或兄弟姊妹
伪造文书
赦免价
8个金币
6个金币
7个金币

 
A.因行称义         B.先定论          C.信仰得救           D.教随国定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617年,德意志萨克森的新教徒们制作了一张《宗教改革百年纪念宣传画》,画中的路德正就着从天堂射下的一束光阅读《圣经》,他抬起了头,光芒照在他面前的书页上,阅读它就是与上帝相逢——而这一切并非发生在教堂内。这表明,宗教改革

A.否定天主教会及其教皇的作用
B.废除了宗教对人的精神束缚
C.维护了德意志各个阶层的利益
D.把矛头对准了封建专制制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加尔文宗教改革和英国宗教改革的相同点是
①从原因上看,都深受文艺复兴和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 ;
②都反对罗马教皇权威 ;
③改革的领导者都是国王(或君主) ;
④改革保留天主教基本教义和仪式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②③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原创】1517年,马丁•路德在德国威登堡大教堂门前贴出了“九十五条论纲”,点燃了宗教改革的火焰。这一运动发端于德意志主要是因为

A.罗马教皇最先在德意志兜售赎罪券
B.马丁•路德是德意志人
C.德意志深受罗马教廷的剥削,矛盾尖锐
D.德意志资本主义发展最为迅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原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尚书》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据《孟子》等
材料二 教会宣扬蒙昧主义,实行愚民政策,以维护封建统治。为了树立神学的权威,教会把古代科学文化视为“异教”而横加摧残。教皇格里哥利一世在其所著《对话录》中说:“不学无术是信仰虔诚之母”。他下令烧毁藏书丰富的古罗马图书馆。在教会怂恿下,许多古代建筑、雕刻和书籍被破坏,修道士刮去古代羊皮纸手稿上的字迹,去抄写神学教义、信条、神奇故事、修道院编年史等,致使许多古典学术著作毁灭而失传。教会宣扬人是上帝的奴仆、上帝的羔羊,人们必须弃绝现实的物质享受,克制欲念,才能求得死后进入“天堂”。
----- 人教版《历史必修3教师用书》
材料三  ……则臣道如何而后可?曰: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臣》
材料四  没有一个人从自然得到了支配别人的权利。自由是天赐的东西,每一个同类的个体,只要享有理性,就有享受自由的权利。如果说自然树立了某种权威,那就是父权;可是父权有它的限度,在自然状态中,只要儿女一能自立,父权即行结束。其他任何权威,全都来自一种异于自然的来源。只要仔细考察,总归会给任何一种权威追溯到两个来源之一:或是出于垄断权威的人的实力和暴力,或者是由于服从权威的人们根据他们与被他们授予权威的人之间所订立或假定的一种契约,表示同意。
──狄德罗《百科全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出现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的封建统治者在思想统治方面与西欧教会的相同之处。
(3)依据材料三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西方这两种思想出现的必然性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表中推论符合史实的是

选项
史实
推论

1517年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仅仅两周就传遍德国,四周后各种译文传遍欧洲。
印刷术推动了欧洲宗教改革

二十年间,因欠青苗至卖田宅,雇妻卖女,投水自缢者,不可胜数。
青苗法有效抑制了土地兼并

该衙门(总理衙门)之设也,不仅为各国交涉而已,凡策我国之富强者,要皆于该衙门总汇。
总理衙门只管外交事务

《大日本帝国宪法》:“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天皇神圣不可侵犯……为国之元首,总揽统治权”
天皇始终掌握着最高权力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马克思在评论西欧宗教改革时说道:“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却恢复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变成了俗人,但又把俗人变成了僧侣。”这里的第一个“权威”是指

A.上帝 B.罗马教皇 C.马丁·路德 D.贵族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马丁·路德这样描述他在奥古斯丁修道院塔楼的“福音体验”:“我夜以继日地思索‘上帝公义’的问题,直到我看出它与‘义人必因信得生’的关系。不久我便明白‘上帝的公义’真正指的是上帝以恩惠和怜悯使我们因信称义。我立即感到自己已得重生,乐园的门大开,让我进入。圣经的一切话语有了新意义。”马丁路德“福音体验”的重大意义在于(   )

A.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B.使宗教神权、专制王权和贵族特权遭到沉重打击
C.使人们获得精神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D.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宗教改革前,关于教皇和皇帝的权力,有这样一种形象的比喻: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宗教改革后,人们换了一种说法:上帝的归上帝,恺撒(泛指皇帝)的归恺撒。这种变化说明宗教改革的重要结果之一是

A.世俗权力摆脱了神权的禁锢 B.皇帝权力取代了教皇的权利
C.教会的权力与影响丧失殆尽 D.世俗权力取代了宗教神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521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路德辩论说: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

A.教会是否腐败 B.信仰是否必要
C.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 D.《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