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498周年。当年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阐述了基督教徒有权阅读《圣经》和理解《对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思想的社会效果是( )
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
B.使基督教在上帝面前实现了人人平等 |
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
D.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
14—15世纪,欧洲有一批艺术家创作的重点是在宗教题材以外的、表达人物内心的肖像画。结合这一时期的经济文化状况推断这批“艺术家”进行创作的物质支持主要来自( )
A.天主教会 | B.新教徒 |
C.富有阶层 | D.工业资产阶级 |
16世纪席卷欧洲的宗教改革,几乎涉及到了每一个人。对于宗教改革的影响表述错误的是( )
A.导致新的教派出现 | B.使宗教摆脱了神的影响 |
C.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 D.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 |
房龙《人类的故事》一书中写道:“此时人们仍是教会母亲的儿子……但是,人们的人生观已经改变,他们开始穿与以前不同的服装,不再把全部思想与精力集中于在天堂、等待幸福的永生,他们试图在今生、在地球上建立他们的天堂。”这样的改变始于( )
A.古希腊 | B.文艺复兴 |
C.宗教改革 | D.启蒙运动 |
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者通过文学、艺术及其他形式对天主教会的腐败现象揭露得淋漓尽致,为马丁•路德提供了攻击天主教的炮弹。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是用神学的理论与话语表达了人文主义自由、平等的思想。可见,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共同之处是( )
A.都坚持国家权力高于神权 | B.都促进了人的思想解放 |
C.都从根本上否定上帝的权威 | D.传播人文主义手段相同 |
史学家费尔南•布罗代尔在其著作《资本主义论丛》中曾经指出,18世纪的欧洲:“礼拜堂日趋没落、实验室欣欣向荣”。与这一现象的出现无关的是( )
A.宗教改革 | B.文艺复兴 | C.启蒙运动 | D.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
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基督教贵族公开书》中说:“一个皮匠、铁匠、农民,各有各的工作和职务,但都是被授予圣职的神甫和主教。”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从事各种职业的人就是神甫和主教 |
B.神甫和主教要在从事各种职业的人中选举产生 |
C.从事各种职业的人都要信仰上帝 |
D.从事各种职业的人在上帝面前是权利平等的教士 |
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基督教贵族公开书》中说:“一个皮匠、铁匠、农民,各有各的工作和职务,但都是被授予圣职的神甫和主教”。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从事各种职业的人就是神甫和主教 |
B.神甫和主教要从各种职业的人中选举产生 |
C.从事各种职业的人都要信奉上帝 |
D.从事各种职业的人是在上帝面前权利平等的教士 |
1438年,发表于德意志地区的《皇帝西基斯蒙改革敕令》中说:“服从已死亡,正义遭践踏,正当秩序荡然无存。……上帝垂示为善,奈何人已悉随己愿而未服从。”造成此情形的主要原因是( )
A.智者运动主张以人为世界的中心 |
B.文艺复兴倡导人性解放和现世幸福 |
C.宗教改革主张信仰自由因信称义 |
D.启蒙运动高举理性主义旗帜反对君主专制 |
下列对西欧资产阶级解放斗争最初阶段带有宗教色彩的原因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天主教对人们的社会生活、政治影响比较大 |
B.“中世纪的历史只知道一种形式的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 |
C.宗教改革是西欧反封建斗争的主要形式,是解放人们思想的唯一途径 |
D.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弱小,反封建斗争需要采取宗教“异端”的形式 |
马丁·路德提出的“因信称义”学说,其实质意义在于( )
A.否定了天主教会及其神学的绝对权威 |
B.确立了“依靠信仰才能得救”的新教义 |
C.维护了德国各阶层的利益 |
D.为德国宗教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 |
卡尔文教认为:上帝自创世纪以来,就把人分为“选民”和“弃民”,前者注定得救,后者注定沉沦。这种学说实质上反映了当时( )
A.封建贵族的世袭思想 | B.原始积累时期的资产阶级思想 |
C.人文主义思想 | D.封建社会的等级思想 |
赫•乔•韦尔斯认为“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不是这样的领袖;因为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由此可见宗教改革从本质上说是( )
A.反教皇的宗教斗争 | B.反封建的政治斗争 |
C.反君主的民主革命 | D.反宗教的民族革命 |
在中世纪的欧洲,天主教会俨然是一个国家组织。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教会拥有超国家的权力 |
B.全体民众信仰天主教 |
C.封建国家体制不够完备 |
D.天主教会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