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宗教改革期间,德国萨克森的一位天主教徒曾问马丁•路德“你不信教皇,不信教阶和圣礼,那么你说,有罪的灵魂如何才能得救呢?”马丁•路德的回答应是( )
A.因行称义 | B.教随国定 |
C.因信称义 | D.政教合一 |
马克思在评论西欧宗教改革时说道:“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却恢复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变成了俗人,但又把俗人变成了僧侣。”这里的第一个“权威”是指
A.上帝 | B.罗马教皇 |
C.马丁·路德 | D.贵族 |
有学者将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所说的“宗教的理性化”概括为“怀着宗教般的热情赚钱、从事商业和经济活动”。下列教派最能体现韦伯所指的“宗教的理性化”的是( )
A.东正教 | B.路德教 | C.加尔文教 | D.英国国教 |
瑞士牧师慈运理(Ulrich Zwingli)(1484~1531)将希伯来文、希腊文或是拉丁文版本的圣经翻译成苏黎世当地语言;后来,苏黎世市议会决定了《圣经》改革方案,成为官方政策。1525年苏黎世市议会废止弥撒,改由慈运理的圣餐版本替代。据此推论合理的是
A.慈运理是民族英雄 | B.人文主义逐渐深入人心 |
C.宗教改革取得初步成果 | D.启蒙运动冲击传统教权 |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是影响近代欧洲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下列各项中史实与观点的对应正确的是( )
A.15世纪的文艺复兴——“基督教并不是罗马人的” |
B.16世纪的宗教改革——“宗教是迷信” |
C.17世纪的科学革命——“希腊人错了” |
D.18世纪的启蒙运动——“古典的东西是无与伦比的” |
欧洲宗教改革后出现了新教派。下列不属于新教派的是( )
A.天主教 | B.路德教 |
C.加尔文教 | D.英国国教 |
16世纪西欧的反封建斗争往往带有宗教色彩的原因是( )
A.宗教在当时的意识形态中占统治地位,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
B.宗教和神学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精神工具 |
C.天主教会反对殖民扩张,维护了资产阶级的人性主张 |
D.宗教有很大的迷惑性,人民易于接受 |
欧洲宗教改革的影响不包括
A.摧毁了西欧的封建势力 | B.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 | C.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 D.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的发展18世纪的欧洲又出现了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启蒙运动。 |
马丁.路德的主张引起德国社会的强烈共鸣,哪些人支持了他的改革?
①农民阶级 ②新兴资产阶级 ③世俗封建主 ④罗马教廷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④ | D.②③ |
马克思在评价德国宗教改革时说:“新教即使没有正确解决问题,毕竟正确地提出了问题。现在问题已经不再是世俗人同世俗人以外的僧侣进行斗争,而是同他自己内心的僧侣进行斗争,同他自己的僧侣本性进行斗争。”这表明新教
A.未能打破天主教垄断局面 | B.使世人摆脱了天主教束缚 |
C.引发了欧洲宗教改革运动 | D.有利于世人完成自我救赎 |
下图是某学校一学生在学习了“欧洲的宗教改革”一课后,在课堂笔记上写下这样的知识结构,空格处应该填写的是
A.人皆上帝 | B.人皆教士 |
C.王权高于教权 | D.教皇至上 |
1655年法国科学家帕斯卡写到:“人只不过是一株芦苇,本质上是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株会思考的芦苇。……所以我们所有的尊严都在于思考……通过思考,我们理解世界。”这一思想反映了( )
A.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 | B.宗教改革中的“因信称义”说 |
C.启蒙运动中的理性主义 | D.工业革命后的空想社会主义 |
对“先定论”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先定论”反映了早期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
②谁是“选民”和“弃民”是通过上帝呼召和赐予体现出来
③“先定论”鼓舞了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
④上帝的先定,可因人的行为而改变
A.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④ |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是宣称追求同一目的的两场不同的运动,他们所追求的目的一样,而追求的手段却截然相反,以致人文主义者和新教徒之间互怀敌意。对二者“追求的手段却截然相反”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文艺复兴投身世俗的怀抱,宗教改革用自己的信念对抗旧的世界 |
B.文艺复兴自由的追求美,而宗教改革自由的追求真理 |
C.文艺复兴追求人的至高的权利,宗教改革研究上帝的旨意 |
D.二者对待神的态度不同 |
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土,或是修土、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该材料反映了马丁·路德( )
A.倡导人的解放 | B.否定基督教 |
C.宣扬《圣经》精神 | D.否定教皇地位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