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1688年“光荣革命”实质上反映了( )
A.封建统治者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 |
B.资产阶级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 |
C.资产阶级与新贵族之间的妥协 |
D.资产阶级与地主贵族之间的妥协 |
1649年1月,英王查理一世在审判法庭上说:“国王是世袭。已经有一千多年了,你得告诉我究竟是什么权威传我来的……我愿意用下议院的公平的权利。不敢吼于在场的任何人……必须有贵族,才能构成议会,但是贵族在哪里呢?”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A.贵族地位开始没落 | B.传统议会制度瓦解 |
C.议会拥有绝对权力 |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1867年英国宪政学家沃尔特·巴奇霍特在《英国宪政》中指出“英国政体的有效秘密在于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的紧密结合,一种几乎完全的整合……它的优点恰在于二者之间的奇妙结合。”英国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的实际连接点是( )
A.君主 | B.议会 | C.最高法院 | D.内阁 |
世纪40年代明朝崇祯帝和英国查理一世两位君主的暴亡,有学者认为这是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西方的崛起、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其观察问题的着眼点在于( )
A.政权发生更替 | B.国力对比变化 |
C.社会形态转变 | D.文化途径迥异 |
英国和法国都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都在欧洲,且是隔海相望的近邻,但二者在政治制度和政治运行方面有许多区别。有关两国的区别正确的是( )
A.英国是多党制而法国是两党制 |
B.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法国是民主共和制 |
C.英国首相对议会负责,法国总理只对总统负责 |
D.英国议会只是立法机关,法国议会是最高立法机关和最高权力机关 |
“英国光荣革命在—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个例子对中国有意义,而美国在英国民主制度的基础上发展民主制度的历史对中国意义不大,因为中国不是像美国这类没有历史的国家”。作者强调中国民主制度建设( )
A.应该考虑历史传统因素 | B.必须借鉴英国民主革命经验 |
C.要走独立自主创新之路 | D.与美国的民主之路大相径庭 |
英国“光荣革命”后的一系列法令,规定了国王不得违反某些法规,但对国王可以行使的权力却未明确规定。结合所学,国王仍保留的权力是( )
A.筹集税款 | B.干预立法 |
C.招募军队 | D.任命大臣 |
安妮女王没有子嗣,她去世后王位就要复归詹姆士二世及其世系,“光荣革命"的成果将要功亏一篑。因此,1701年英国通过法律规定,安妮去世后王位将转入詹姆士二世的德意志表亲索菲亚手中。此举体现了英国政体的本质特点是
A.以和平方式过渡政权 | B.完善王位继承制度 |
C.深受欧洲大陆王室影响 | D.议会权力高于王权 |
今天世界上有许多国家采用了英国式的代议制民主的政治框架。与美国式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相比较,英国式的责任内阁制的优势表现在( )
A.确保内阁掌握国家的全部行政权力 |
B.政府行使行政权时受议会制约较少 |
C.两党轮流执政制度得到更好地执行 |
D.权力机构间的制约监督机制较完备 |
英国《权利法案》的实质是( )
A.保障了资产阶级独掌共和国大权 |
B.使议会获得了自由选举国王的权利 |
C.废除了英国的君主制度 |
D.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 |
英国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使老问题有了全新的意义:18世纪政治家想的不是如何取消对议会的需要,或如何压垮它。相反,他们不得不考虑如何去操纵它。”材料表明,18世纪英国( )
A.议会与王权的矛盾不复存在 |
B.议会内部斗争成为政治生活的常态 |
C.议会成为国家政治中心 |
D.形成了内阁与议会互相制衡的局面 |
英国伦敦唐宁街10号,传统上是第一财政大臣的官邸,后成为今日普遍认为的英国首相官邸。唐宁街10号的这一历史地位起始于( )
A.克伦威尔 | B.威廉三世 |
C.沃波尔 | D.丘吉尔 |
有人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实际上是议会的变革,“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这表明( )
A.革命前后国王的地位没有发生变化,只是议会发生了变化 |
B.革命前后国王与议会不仅互换了位置,而且发生了质变 |
C.革命只改变了统治形式,本质没有改变 |
D.革命后议会与国王共同掌权,两者地位相等 |
电影《鸦片战争》中有这样的镜头:英国议会上,外交大臣巴麦尊提议出兵中国,议会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侵华战争的拨款,女王同意对华宣战。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英王是虚位元首,议会掌握国家权力 |
B.英王可不经议会同意直接对外宣战 |
C.英王是国家元首,议会只对英王负责 |
D.首相是国家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