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英国内战 / 综合题
高中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虽然雅典民主制不得不以马其顿亚历山大征服而告结束,但其民主传统却得以遗赠后世,如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和《雅典政制》……,这些著作流传下来,经中世纪而到近代……。
——沈芝《浅析欧洲民主的渊源》
材料二   作为立法机构的英国议会发端于十三世纪,在中世纪是听命于国王的御用工具。1688年光荣革命建立起立宪君主制政体以后,议会虽然被宣布为国家最高立法机关,但由于土地贵族势力强大,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很难涉足。1832年议会改革打破了贵族们长期垄断的政治权力,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参政权和选举权。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议会先后颁布了《秘密投票法》、《取缔选举舞弊法》,十九世纪末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的普选权,二十世纪初妇女也获得了选举权。
——摘编自CCTV大型纪录片《世界历史》解说词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雅典民主传统传承后世的主要途径。结合所学知识谈谈雅典民主政治对后世政治文明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指出英国议会地位及议会权力的分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产生变化的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问题
材料一 雅典的监察制度相当发达。陪审法庭除了是最高司法机关外还是最高监察机关,有批准或否决五百人议事会的权利。雅典公民也有相当大的监察权,官员在任职前,要对其出身、财产、人品、是否服兵役等进行审查。官员在任职期间要举行一次信任投票,看他是否称职。任职期满后,对其财产等情况进行审查,看他是否贪污受贿,如果有罪则处非法所得的十倍罚金。(据王晓天《中西古代监察制度之比较》)
材料二 

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大事记(部分)
1215年 《大宪章》限制王权,保障贵族特权,保护部分骑士与市民的利益
1265年 孟福尔议会召开。英国议会产生的标志
1689年 《权利法案》
1701年 《王位继承法》
1721年 沃波尔主持内阁会议,开创了多数党领袖组阁的先例
1747年 君主不再行使立法否决权
1832年 《议会改革法案》
19世纪50年代 责任内阁制趋于完备
19世纪中叶 两党制度形成

(1)根据材料一,指出雅典监察制度的主要特点。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运用相关史实论证英国民主政治是“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讲到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制度,大体可划分为两段落。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秦以后之政制,有许多精义,仍沿袭周制而来,直至近代皆然。但最近的我们,接受西方学说影响,遂若西周封建制度一无是处。而秦以下之政府,则只以“君主专制”四字目之……近代只有孙中山先生,他懂得把中国传统政制来和西方现代政治参酌配合。他主张把中国政治上原有之考试、监察两制度,增入西方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而糅合为五权宪法之理想。我们且不论此项理想是否尽善尽美,然孙先生实具有超旷之识见,融会中西,斟酌中西彼我之长,来适合国情,创制立法。
——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
材料二   19世纪英国政治改革运动中激进的社会改良主义者密尔认为在现代条件下,“理想上最好的政体是代议民主制,在此制度下人民通过由他们定期选出的代表行使最 后的控制权(受控精英民主制度)。”与直接民主相比它有很多优越性,起码在处理多数与少数、民主与平等、民主与自由、公共事务与个人自由、精英与大众等各个关系上更为理性和科学。
——谢海霞《代议制民主:找回人类应有的话语权》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与“秦以后之郡县政治”的内涵,简析秦始皇和孙中山创新的政治制度的不同影响。(10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扼要说明近代英国在代议民主制的框架下权力中心的变化,归纳这一“最好的政体”的基本特点。(8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西方逐渐确立了领先世界的优势,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不懈的制度、思想、科技的创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88年,迫于王权膨胀和天主教在英国复活的现实危险性,议会中的辉格党和托利党联合起来,向荷兰的执政威廉亲王发出邀请,请他到英国来接管王位……威廉接受邀请后率大军在英国登陆……根据议会条件,威廉接受了《权利法案》,随后和妻子玛丽(詹姆士二世的女儿)一同登上了英国王位。    
——《英国:在传统与变革之间》
材料二 受文艺复兴的影响,16~17世纪欧洲发生科学革命,现代科学诞生。17世纪英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18世纪下半叶英国发生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现代化启动。继英国以后,18世纪法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启蒙运动的中心从英国转移到法国,并达到高潮,引发法国大革命,“自由、平等、博爱”的民主精神传遍欧洲。……19世纪德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德国是19世纪末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中心之一,她仅用40多年时间(1871~1913年)就成为欧洲头号工业强国。
材料三 科技、工业和政治领域内发生的这三大革命使欧洲获得了影响和支配世界的势不可挡的力量。……西方确立了它在世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领域的优势,并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而强有力地推动了全球一体化进程。
回答:(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 ,概括英国在政治制度方面有哪些创新?美国、法国分别通过什么文献确立民主?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17—19世纪世界科学中心发生了哪几次转移并简要概括历次转移产生的主要影响。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西方是如何确立其优势地位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法两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发展进程简表

英国
法国
1215年颁布《大宪章》,确立起有限君主制的政治体制;
1265年孟福尔召开议会,创立了英国议会的雏形,形成召开议会决定重大事宜的制度;
1688年光荣革命,通过妥协不流血的和平手段,英国君主立宪制逐步确立起来;
1689年《权利法案》限制王权,明确了议会至上原则;
1701年《王位继承法》进一步限制王权;
19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在英国确立;
1832年、1867年和1884年三次议会改革,民主制日趋完善。
1789年巴黎人民武装起义,法国大革命爆发,《人权宣言》颁布;
1791年宪法规定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
1792年巴黎人民第二次武装起义,建立法 兰西第一共和国;
1804年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1815年波旁王朝复辟,颁布钦定宪法;
1848年二月革命,建立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1852年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 ,1871年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1875年法国议会以一票多数通过宪法,最终确立了共和制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法两国民主进程中各自呈现的主要特点。他们反映了当时世界政治发展的什么趋势
材料二   权力监督中的权力,是一种外在的权力;从功能上说,它最多只能起到事后的作用。……于是就会产生一种监督权由谁来监督的问题。而权力制衡中的权力则不同,它是一种内在的权力。在权力制衡中,每一个权力的行使者都具有权力的行使者和权力的制约者的双重身份。权力的行使者不仅受到其他权力的约束,而且也同时约束着其他权力。
——蒋德海《为什么说权力制衡比权力监督更重要》
(2)概括指出材料二的观点,结合1787年宪法的内容谈谈美国是如何实现权力制衡的。
材料三  袁世凯3月11日在北京就职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第二天便在南京公布《临时约法》,塞给袁一部他未参与制定的“宪法”,束缚其手脚。《临时约法》违背了孙中山的建国理念和同盟会的革命方略。辛亥前,孙一直主张革命成功后实行美国政体,《组织大纲》集权于总统完全符合他的意愿。
——范福潮《<临时约法>为什么会成为废纸》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谈谈《临时约法》“违背了孙中山的建国理念”
(4)有人说“民主不是一个单选题,而是一个多选题”。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政治民主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希腊的民主与今天西方的民主不能完全相提并论。在雅典,城邦的所有公民都有可能亲自参加选举和表决……
——许海山主编《欧洲历史》
材料二 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在其著作《罗马法的精神》一书中说:“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
材料三 英国民主政治建立发展简要进程
1688年光荣革命,通过妥协不流血的和平手段,推翻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
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在继承《大宪章》限制王权的基础上,明确了议会主权,国家主权的重心从国王转到议会。
1701年《王位继承法》进一步限制王权。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英王统而不治。
1832年、1867年和1884年英国三次议会改革。民主制日趋完善。
材料四 “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近代中国社会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抉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希腊民主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2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表现形式和适用范围两个角度,概括古代罗马法的发展趋势,并分析上述趋势出现的原因。(8分)
(3)概括材料三英国在代议制民主政治确立过程中呈现出的特点。(4分)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民国”为近代中国社会带来的“前无古人的变化”。(6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对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总统先生,人们关心的是你在何种程度上不经国会批准而能采取行动,而你不必为内阁所困扰:另一方面,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得与我的内阁商量,并得到内阁的支持。”
材料二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指出,德意志帝国实质上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
材料三  西方国家的代议制,是一种间接民主的形式,其核心是经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的议会,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由于各国的政体不同,议会在国家政权组织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有所不同。
——人教版教材
(1)从美、英两国政府首脑与议会、内阁的关系指出丘吉尔言论的依据。(4分)
(2)材料二反映了德国政体的什么特点?这一特点给人类历史带来了什么影响?(3分)
(3)以英、美、德为例,分别指出三国议会在国家政权体系中的地位。(6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杰出人物推动历史发展,但又跳不出特定时代的制约。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没有一个宽松、平和与自由的社会环境,经济就不可能继续发展,于是克服专制王权就成为那些具有早期资本主义萌芽因素的民族国家所面临的最大任务。英国内战就是为了克服专制王权,然而暴力革命的结果是消除了国王,却产生了另一种专制形式,即克伦威尔的个人独裁。
——刘成《英国兴衰千年回溯》
材料二(拿破仑在逝世前说了一段话)我是一位新普罗米修斯,我被钉在悬崖绝壁的一块大石头上,一只秃鹫啄食我的肉。是的,我曾从天上窃了火种,作为一份礼物,献给法兰西;火种已经上升……到原来的地方,我却一直被钉在这里!……我无物遗留给我的儿子,我只有把我的威名留给他。
——《拿破仑传》
材料三 拿破仑这些实在的成就使他受到普遍地欢迎。渴望复辟旧制度或认为拿破仑背叛了革命的政敌是存在的,但是,大多数人都因为他结束骚乱和建立起了一个可信任的、强有力的政府而欢呼。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克伦威尔怎样“克服专制王权”,“又建立另一种专制形式”的。结合所学说明材料二中拿破仑贡献给法兰西的“火种”是什么?他“被钉在悬崖绝壁上”的原因是什么?
(2)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克伦威尔和拿破仑建立军事独裁统治的时代因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工业革命是以机器取代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但无论是它的兴起或是影响都看到政治的影子。
材料一 工业革命的展开有多种原因,其中,封建制度的结束就是一个明显的工业革命导火线。随着封建制度于18世纪初在西方消失,贵族及大地主所享有的各种特权(例如贸易的专利)也随之消失。这些改变推动了自由贸易,形成了更大规模的市场,使工商业的发展更为蓬勃。在这种改变下,旧有的家庭式工业生产模式已不能满足贸易发展的需要,所以人们便致力改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模式以增加产量,因而引发了工业革命。
——维基百科 工业革命 词条
材料二 工业革命展开后,新兴工业资产阶级为维护自身利益,强烈要求参与国家管理。1830年,在法国七月革命的冲击下,英国再次掀起改革运动高潮。资产阶级和工人都发动起来,改革的呼声响彻全国。集会、游行此起彼伏,有些地方甚至发生暴动。
——百度百科 ××改革 词条
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工业革命兴起的原因。材料二中英国改革运动的高潮指的是什么事件?结果怎样?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工业革命和政治的关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史料研究、史论探讨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某班同学在学习欧美近代民主政治时就是运用了这种学习方法。
史料:
下列两段材料分别摘自17世纪末和19世纪后期欧美两大国的历史文献,阅读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材料二 “本宪法所授与之立法权,均属于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之合众国国会。众议院以各州人民每二年所选举之议员组织之。……行政权属于合众国大总统。合众国之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及国会随时制定与设立之低级法院。”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出自欧美国家的什么政治文献?依据这两部文献欧美确立了什么样的政治体制?(4分)上述两部文献对国家权力分别作出了怎样的规定?有什么共同影响?(4分)
史论:
材料三 民主要真正实现必需做到“原则民主”和“程序民主”并重。“原则民主”体现了自由和平等这两大人类核心价值,“程序民主”体现了治理人类社会的最好手段。总的来说,美国的民主之所以能够做到“原则民主”与“程序民主”并重,主要就是因为它产生于对英法政治文化民主性精华的综合。
(2)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民主实现“原则民主”和“程序民主”的主要表现。(4分)你是如何理解“产生于对英法政治文化民主性精华的综合”这一论断的?(2分)综合上述史料研究和史论探讨,欧美民主政治具有哪些特征? (2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宪政是以宪法为中心的民主政治,即民主与法治结合的政权组织形式。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方国家的代议制,是一种间接民主的形式,其核心是经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的议会,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由于各国的政体不同,议会在国家政权组织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有所不同。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对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说:“总统先生,人们关心的是你在何种程度上不经国会批准而能采取行动,而你不必为内阁所困扰。而另一方面,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都得与我的内阁商量并获得内阁支持。”
材料三:鸦片战争的狂风骤雨,深深动摇了古老帝国的根基,也唤醒了天朝上国的迷梦。随着满清王朝政治危机的逐渐加深、军事外交的接连失败,以及传统文化的日渐式微与解体,救亡图存、富国强兵成为当时中华民族迫在眉睫的当务之急。宪政,这一西方的近代文明之物,被视为一剂救世良方开始登上中国的历史舞台,也由此拉开了宪政中国化的序幕。
……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宪政道路上的一次历史性转折。
——苗连营《世界宪政文明体系里的“中国色彩”》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近代英、美两国通过的法律文献及其确立的政体。并分别指出英、美两国议会在国家政权组织体系中的地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美两国政府首脑与议(国)会、内阁的关系。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前期(1840年—1919年)宪政中国化的主要尝试。概括不利于近代中国宪政化的主要因素。
(4)列举新中国建国初期为建立宪政颁布的主要法律文献。综合以上材料和问题,谈谈你对宪政问题的认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古代欧洲,宗教与世俗君主并立。君主掌握世俗君权,管辖世俗界,教会则在精神世界里掌握教权。……一个封建君主如果侵犯了封臣的权利,封臣就可以不对封主尽义务。……西方封建时代并无近代意义的立法概念,法律是古老的习惯法。所谓习惯法,就理论上讲,就是法律来自社会,而非出自君权。
材料二  存在于血缘的自然经济基础和等级阶级结构之上的中国明代的封建专制制度,就把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治统治当作自己的根本任务。
材料三  通过与君权的博弈,贵族们将其外在自由和政治自由和内心自由的贵族精神传统保存了下来。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5世纪左右中国和西方政治状况的区别。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明代封建统治者维护封建统治的措施。这些措施对中国社会形态的走向产生了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7世纪中叶至18世纪中叶英国贵族为了追求自由同国王进行了怎样的抗争?
(4)当中西两种不同走向的文明遭遇后,中国受到了怎样的冲击,试概括其政治、经济方面的表现?。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5分)凯尔森说:“妥协是民主本性的组成部分。”许多国家的民主进程中都体现了妥协的存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宪政制度能够在英国产生有赖于英国传统习惯和中世纪分封制度中有丰富的妥协因素:分封制度本身接近契约关系;继承制度和婚姻关系在扩张领土上的广泛应用等等都是某种协商和妥协的产物。最为关键的因素是盎格鲁-萨克逊的贤人会议的传统,教会的制约和习惯法的限制使得国王几乎从来都没有演变为东方式的完全不受限制的专制君主。 克伦威尔在内战后借助议会军建立起来的专制统治使得英国人充分认识到,通过圣洁的革命建立起来的专制统治比传统君主制度危害更大。
——王从圣《各国民主制度的建立途径》
材料二   美国宪法是美国建国初期多元利益集团谈判和妥协的结果;宪法所创立的也是一个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在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上,不同的利益集团(群体)因应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利用依宪法衍生的宪政机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联邦的“公共”利益的定义和定位,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谈判和妥协使旧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修正,使新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产生,宪法的生命力不断得到更新,表现出一种“超稳定性”,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
——王希《原则与妥协》
材料三  传统的主流历史叙事否认这场“大妥协”具有任何积极意义,认为它恰恰体现了革命的不彻底性:大批旧官僚和立宪派“投机”革命,“篡夺”了革命果实;“大妥协”中优待清朝逊帝的做法,也为民国时的君主复辟埋下了伏笔。但近年以来,已有一些研究论文试图对这场“大妥协”作出不同的评价。如喻大华的《新论——兼探溥仪潜往东北的一个原因》即指出,《清室优待条件》并非由袁世凯一方炮制,而是由南方首先提出,南北双方经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
——章永乐《论清王朝与中华民国的“大妥协”》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妥协”现象在不同国家民主进程中频频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要归纳“妥协”对人类历史发展的积极影响。
(3)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民主政治实施过程中“妥协”现象的认识。(5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革命与改革是社会变革的两大手段,各有优劣,不可定论。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1年)“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
——梁启超
材料二:“从1789—1848年,发生在英法两国的孪生大变革——双元革命。它们不应该被视为只属于这两国的大事,而应该被看作是一座覆盖了更广泛地区的火山的孪生喷发口,而且还在继续使整个世界发生变革。”
——霍布斯邦《革命的年代:1789—1848》
(1)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一中第二回革命的具体表现。
(2)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社会变革两大手段的典型体现。相比之下,你倾向哪一件大事?请置身于当时形势来阐明理由。
(3)材料二中的“双元革命”当指哪两大事件?“双元革命”分别对中国的近代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辛亥革命既是中国近代史的重大事件,也是史学研究关注的重点。阅读材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光绪二十八年三月十四日(1902年4月21日),谕令设立督办政务处,作为筹办“新政”的机关……陆续实行了一些新政,诸如废科举、兴学校、派遣留学生、鼓励农工商业、编练新军、调整一些政府机构等。但是,在资产阶级领导的人民革命迅猛发展的形势下,点滴的改良已经无济于事。
——白寿彝《中国通史》
清政府的政治改革使地方政治人物的参政热情日益高涨,同时经济新政极大地刺激了人们的物欲,促进了兴办实业的浪潮。但清政府在铸币、路权上的新政举措却使地方相关群体十分不满……辛亥革命要在全国取得成功,单靠孙中山深刻的革命思想和他领导的中国同盟会起义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社会大背景的配合,而清末新政在教育与舆论等方面的改革为辛亥革命提供了有利的文化环境。
——郭世佑《论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的关系》
(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的关系,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材料二  “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
——张謇《张季子·文录》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之革命”与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更替的根本区别。
材料三  英国人赶走詹姆士二世、建立君主立宪制的革命,没有发生流血,这是它被历史学家称为“光荣革命”的一个根本原因。光荣革命创造了一种适合英国历史和政治传统的新的社会进步方式,那就是:用和平变革的方式实现社会进步。这种模式,成为它给后世留下的最独特的遗产。                  ­
——《大国崛起》解说词
法学教授高全喜谈道:“清帝不是逊位给一家一姓的王朝,而是逊位给了一个未来的立宪共和政体,这是它与中国传统禅让的不同之处。”
——《立宪时刻》
(3)有人将《清帝逊位诏书》看成是中国版的“光荣革命”。你是如何看待这一论断的,请说明你的理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英国内战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