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的分割与制约是古今中外政治体制的常见现象,但其出发点不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 图一、图二分别反映了什么朝代的政制?分析图二,联系所学知识说明,相权是如何被分割的?
(2) 图三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三权”是怎样分配的?图三与图二的体制设计,其目的有什么根本的不同?
(3)你认为图四、图五呈现的是近代哪两个国家的政制?结合图示,概括指出这两个国家政制的异同点。
“传统、革新与社会进步”的主题几乎是每一个民族在寻求发展时所面临的共同问题。这一问题能否处理好,直接关系到一个民族的荣辱兴衰。
材料一 13世纪初,约翰王用恐吓和暴力的手段向贵族征税、征兵,愤怒的英国贵族和市民在1215年联合起兵,迫使约翰王签署了一个限制王权的政治文件《大宪章》。一个看似寻常的事件,竟然在英国就形成了一个不可践踏的历史传统、不可摒弃的政治遗产、不可逾越的政治原则。
——蒋孟引主编《英国史·诺曼征服和封建制度的发展》
材料二 伴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诞生了一支资产阶级队伍。……就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倡导社会变革之时,……斯图亚特王朝的詹姆斯一世著书《自由君主制度的真正法律》,他的“自由君主制度”是指不受议会、宗教和一切法律制约的君主制度,国王只对上帝负责。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工业文明的兴盛》
材料三 无论是在中世纪、近代或现代英国,各阶层的人士,对议会和国王具有一种心理状态:一方面,人人心中逐渐形成了一个想法,那就是议会执掌无所不包的权力,这是合乎法律的且是在所必须的;另一方面,人们在一般正常情况下,对国王怀有一种敬重的心理……人们在心理上形成一种在国王统治下的安全感。
——王宇博《君主立宪制:英国的历史选择》
(1)依据上述材料,概括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原因。
(2)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英国17—19世纪历史发展为例,以“传统、革新与社会进步 ”为主题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历史学家马考莱在总结中世纪英国政治制度时说:国王的权力虽说很充分,却受三大宪政原则的限制。这“三大原则”是:其一,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立法。其二,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征税。其三,国王必须按国家法律掌管行政,如果他违背法律,其谋臣及代办官员应负责任。
——陈晓楓、苏艾平《英国封建政治的特质与宪政的生成》
材料二 (1)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4)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6)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蒋相泽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上册
材料三 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完善
渐变1:1832年议会改革降低了候选人和选民财产资格的限制,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进入议会。
渐变2:19世纪后半期,英国又进行了两次议会改革,成年男子获得了普选权。
渐变3:20世纪初,非贵族出身议员在下院中首次超过半数,是民主化的又一里程碑。
渐变4:1918年议会通过《人民代表法》,30岁以上有一定财产的妇女首次获得选举权。
渐变5:1928年法律赋予成年女子和男子拥有一样的选举权。
——整理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中世纪英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特点是什么?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法案中对议会和国王的权力又做出了怎样的规定?这对英国政治发展有何影响?
(3)据材料三概括英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主要趋势。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近现代英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特点。
法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近代以来,“法制是政治文明最坚实的基础,是让法律成为治理国家最高权威的手段”。
材料一:
图一:查士丁尼及廷臣
材料二:著名法学家耶林格曾说在他所著的《罗马法精神》一书中说:“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指基督教),第三次以法律。武力因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失,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影响,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
请回答:(1)图一所示任务对法制建设作出了了什么贡献?有什么重大意义?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罗马帝国“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言之成理,至少列举史实两项。6分)
材料三:1.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权利法案》
材料四:美国的国家职权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个部门,分别由国会、最高法院和总统执掌,总统和议员由人民选举产生……
——摘编自美国1787年宪法
(3)上述文献对其各自国家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试阐述其重要意义。
材料五: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该宪法确定的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5)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在民主法制建设方面取得了怎样的重大成就及重要意义?
17世纪的中国和英国在政治领域呈现不同的发展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或谓后之入阁办事,无宰相之名,有宰相之实也。曰:不然。入阁办事者,职在批答,犹开府之书记也。……吾以谓有宰相之实,今之宫奴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目录(部分)
材料三 处死查理一世无疑是“革命”,但是经过“光荣革命”的“反革命”,英国用宪政框架吸纳革命原则,成就了代表资本主义发展方向的近代宪政体制。资产阶级与王权之间达成了王权接受限制的持续妥协,维护了英国持久稳定的法治与和平。
——杨和平《查理一世之死与英国宪政体制的确立》
(1)概括材料一的观点,并结合明朝政治说明该观点的合理性。
(2)依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指出17世纪英国君主制的变化历程,分析“光荣革命”的影响。
民主政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方国家的民主政治制度既有共同点,因为;又有多样性,因为各国所建立的是要适应本国政治、经济、社会需要的制度。
——林娟《美国的大选和西方的议会民主制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共同点。
材料二 孙中山和华盛顿均是在中美两国由君主政体转变为共和政体的关键转折点上,被推上了历史舞台。然而,华盛顿取得了成功,美国后来居上,其成熟的宪政体系被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所仿效;相反,孙中山创建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体制却如昙花一现,很快夭折,成果被袁世凯所窃夺。……为什么美国能成功建立共和制度,而中国却一再出现专制复辟?难道华盛顿的政治神话,真如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所言“好像能工巧匠创造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
——王龙《天朝向左 世界向右》
(2)材料二中“成熟的宪政体系”指的是什么?作者认为其“成熟”的依据何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华盛顿的政治神话在孙中山手里却变成“一无用处”的艺术品的原因。
材料三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政治文明——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他的学说是“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创新”。
——《中华文明史》第4卷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在政治文明方面“兼收众长,益以创新”的主要表现。
(4)综合上述近代中国与西方民主政治建设情况,归纳制约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因素。
建立什么样的政治体制和国家体制往往受到本国的历史传统、经济发展的水平、乃至国际环境等因素的制约。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新英格兰出现的骚乱,我们商业上的不景气以及笼罩全国各地的那种普遍的低迷消沉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如果不是完全的话)归咎于最高权力机构的无权。
------华盛顿1787年给友人的信
材料二: 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没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材料三: 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的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形成稳定的关键……
------2011年,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新著《中国大趋势》
请回答:
(1)美国是如何解决材料一中所面临的问题的?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光荣革命的“完美”之处。英国找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有哪些?
(3)联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三中的观点。(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00字左右。)
制度创新是古今中外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古至周天下封建……秦皇帝荡平九国,宇内一家……尊君抑臣,置列郡县。
——(唐)杜佑
材料二
英国女王维多利亚 美国总统华盛顿
材料三 “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概括秦朝政治制度中创新的表现。
(2))据材料二分析,英美两国各采用了何种政体? 英国国王和美国总统在权力或地位上有何异同?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成立初期建设“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制度的变革与创新直接影响着人类历史的进程,是世界文明的重要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
春秋时期,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材料三 (美国)一场伟大的革命已经发生——这一革命的发生不是由于任何现存国家中的力量的变化,而是由于在世界的一个新地区出现了一个新的种类的新国家。它已在所有的力量关系、力量均势和力量趋势方面引起一个巨大的变化,就像一个新行星的出现会在太阳系引起一个巨大变化一样。“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曾说过,在设计一个由人来统治人的政府时,最大的困难在于:你必须首先使政府有能力控制被统治者;其次要强制政府控制自己。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在任用管理人员上的区别。由此分析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重要意义。
(2)结合史实概述“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
(3)材料三中“新的种类的新国家”的含义是什么?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美国1787年宪法是如何“强制政府控制自己”的?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中央机构示意图
材料二 美国联邦政府机构示意图
材料三 19世纪七十年代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结构示意图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唐朝中央机构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英、美两国政治体制的主要异同点。
(2)据材料一、二,说明两种政治制度在形式上有何共性?在本质上有何不同?
2015年10月2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英国议会发表演讲时明确指出,英国是最
先开始探索代议制的国家。英国代议制开创了近代民主政治的先河,但其民主政治的确立经
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国历史学家马考莱在总结中世纪英国政治制度时说:国王的权力虽说很充分,
却受三大宪政原则的限制。这“三大原则”是:其一,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立法。其二,
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征税。其三,国王必须按国家法律掌管行政,如果他违背法律,其谋
臣及代办官员应负责任。
——陈晓极、苏艾平《英国封建政治的特质与宪政的生成》
材料二 (1)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
法权力。……(4)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
钱,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6)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
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蒋相泽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上册
材料三 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完善
渐变1:1832年议会改革降低了候选人和选民财产资格的限制,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进入议会。
渐变2:19世纪后半期,英国叉进行了两次议会改革.成年男子获得了普选权.
渐变3:20世纪初,非贵族出身议员在下院中首次超过半数,是民主化的又一里程碑。
渐变4:1918年议会通过《人民代表法》,30岁以上有一定财产的妇女首次获得选举权。
渐变5:1928年法律赋予成年女子和男子拥有一样的选举权。
——整理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中世纪英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特点是什么?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法案中对议会和国王的权力又做出了怎样的规定?这对英国政治发展有何影响?
(3)据材料三概括英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主要趋势。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近现代英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特点。
题组:专题知识归纳:中西民主政治的发展演变
导语:国家政治体制的基本内容及其演变历程是历史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于是先从在下者(平民)起……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世袭)也。
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天下之变局,至是始定。
——赵翼《廿二史札记》
(l)依据材料一,说明“天下之变局”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由西周至秦汉国家政治体制发生的变化。
材料二
——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目录(部分)
处死查理一世无疑是“革命”,但是经过“光荣革命”的“反革命”,英国用宪政框架吸纳革命原则,成就了代表资本主义发展方向的近代宪政体制。资产阶级与王权之间达成了王权接受限制的持续妥协,维护了英国持久稳定的法治与和平。—杨和平《查理一世之死与英国宪政体制的确立》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17世纪英国君主制的变化历程,分析“光荣革命”的影响。
材料三 美国的共和政体吸收了雅典民主的理念,保障“人民”对政府的参与、信任和制约,意在追求“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它用代表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委托——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它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同时,美国的建国者还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以防止政府某一分支侵夺或垄断权力,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总而言之,美国的共和政体在一定意义上是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结果。
——《“共和”与“民主”的趋同:美国革命时期对共和政体的重新界定》
(3)依据材料三,指出美国共和政体“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表现,并指出这一政体确立的意义。
材料四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政治文明——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他的学说是“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创新”。
——《中华文明史》
社会主义国家实行“一党制或工人阶级革命政党领导下的多党制”等等,“因为各国不同的政治条件和经济条件,都会有所差别。”
-------摘自《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册,第143
(4)根据材料四,结合史实说明孙中山是如何在政治制度建设上“兼收众长,益以创新”的。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在借鉴苏联的基础上有何创新?
(5)总结归纳: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请谈谈你对中外政治制度的不同发展模式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作为立法机构的英国议会发端于十三世纪,在中世纪是听命于国王的御用工具。1688年光荣革命建立起立宪君主制政体以后,议会虽然被宣布为国家最高立法机关,但由于土地贵族势力强大,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很难涉足。1832年议会改革打破了贵族们长期垄断的政治权力,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参政权和选举权。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议会先后颁布了《秘密投票法》《取缔选举舞弊法》,十九世纪末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的普选权,二十世纪初妇女也获得了选举权。
——中央电视台纪录片《世界历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议会在政治地位和权力分配方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影响这一变化的基本因素有哪些?
材料二
文献一:(1912年1月2日)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 |
文献二:(1912年3月11日)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第四条 临时大总统得参议院同意,有宣战、媾和及缔结条约之权。 第五条 临时大总统制定官制、官规,兼任免文武官员,但制定官制、官规,及任命国务员及外交专使,须得参议院之同意。 第十八条 行政各部设部长一人为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办理各部事务。 |
第三十四条 临时大总统任免文武职员,但任命国务员及外交大使公使须得参议院之同意。 第三十五条 临时大总统经参议院之同意,得宣战媾和及缔结条约。 第四十三条 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 第四十四条 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第四十五条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
(注:《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是民国第一部具有宪法性质的法律,后被《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取代)
材料三 在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权建立初期,它(《临时约法》)首开了因人立法之风。因人立法反映出很大的封建人治主义色彩。因为法随人变,就造成了人的意志高于法的意志。
——韦庆远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
(2)比较材料二中两则文献内容的差异。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说,“妥协是政治的灵魂,如果不是其全部的话”。达尔也说:“民主依赖妥协”。
材料二 法国之所以要用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王权与贵族坚决捍卫旧制度,不愿做出任何妥协,对立双方只好兵戎相见。然而,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材料三 传统的主流历史叙事否认这场“大妥协”具有任何积极意义,认为它恰恰体现了革命的不彻底性:大批旧官僚和立宪派“投机”革命,“篡夺”了革命果实;“大妥协”中优待清朝逊帝的做法,也为民国时的君主复辟埋下了伏笔。但近年以来,已有一些研究论文试图对这场“大妥协”作出不同的评价。如喻大华的《新论——兼探溥仪潜往东北的一个原因》指出,对袁世凯的妥协是孙中山的战略和策略。一个维系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要废于一旦,必须具备多种条件,绝非单凭武力能够解决,《清室优待条件》并非由袁世凯一方炮制,而是由南方首先提出,南北双方经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
——章永乐《论清王朝与中华民国的“大妥协”》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法国在1870年以前要用暴力而非妥协方式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870年后“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指的是什么?
(2)材料三中关于中华民国的“大妥协”不同评价,你同意哪种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政治文明在中国具有其独特的地位和作用,由于东西方历史和文化以及社会现状的差异使其文明各具特点。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高原适于畜牧,行族长政治,不能形成巩固的国家,无文明可言;平原土地丰饶,始有农业,行封建政治,有巩固的国体,文明灿然;海滨交通便利,能激发冒险进取之心和向往自由之精神。(注:非洲为高原之地,亚洲为高原、平原交错之地,欧洲为高原、平原、海滨三者调和适均之地)
——梁启超《地理与文明之关系》(1902年)
材料二 英国是现代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发源地早已为世人所公认。即使在当今社会主义国家的某些机构或制度上,也隐隐约约地打着英国影响的印记。因此,要了解当代西方政治制度乃至现代人类政治文明的来龙去脉,首先必须了解英国政治制度及其历史。
——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人大监督是代表国家和人民进行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监督,是不可替代的。
(1)概括材料一中粱启超的基本观点,并结合古希腊民主政治及古代中国专制集权制度形成的原因评析这一观点。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有哪些政治制度“已为世人所公认”,并分析其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相关史实分析社会主义中国有哪些机构或政治制度也“隐隐约约地打着英国影响的印记”,并谈谈你对政治民主建设的认识。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