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的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曾出现过各种各样的政治模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过去的政治,不能说皇权相权绝不分别,一切全由皇帝专制。我们纵要说它是专制,也不能不认为还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开明的专制。它也自有制度,自有法律,并不全由皇帝一人的意志来决定一切的。……、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皇帝一个人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1912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共和政体悲惨的结束了,即悲惨的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
——N.佩弗《远东》
材料三 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共产党可以监督民主党派,民主党派可以监督共产党。为什么要让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呢?这是因为一个党和一个人一样,耳边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
——毛泽东
请回答:
(1)用明清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一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
(2)材料二中的“仿制品”指的是什么政府?为什么说是“悲惨的失败了”?这种“仿制品”在中国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体现了新中国的哪项政治制度?这一时期还确立哪些主要政治制度?
(4)请概括说明材料一、二、三反映的三种政治模式本质上的不同。从材料一到材料三反映了中国政治体制怎样的一个发展趋势?
在学习了辛亥革命的相关内容后,有四位同学表达了各自对这场革命的看法。其中哪些同学的观点符合辛亥革命的实际情况( )
①辛亥革命后人们开始意识到自己不再是君主的奴仆,而是国家的主人
②辛亥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③辛亥革命后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权利
④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⑤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A.②③④⑤ | B.①②③⑤ | C.①②③④ | D.①②④⑤ |
有人评价辛亥革命时说: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这里强调的是辛亥革命( )
A.促进了民主精神以及平等意识的觉醒 |
B.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
C.提供了可以大胆尝试的民权政治舞台 |
D.奠定了中国实行民主宪政的制度框架 |
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沟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下列史事可以佐证钱穆先生这一观点的是( )
A.太平天国 | B.洋务运动 |
C.辛亥革命 | D.新文化运动 |
“被民族危机催得早熟的中国资产阶级顾不得自己的幼稚和力量弱小,一代又一代付出努力,想把西方近代化运动引入中国,每一代人都在自己所处的历史条件下做了前人所不曾做的事。”其中,辛亥革命“做了前人所不曾做的事”是指
A.建立民主共和政体 | B.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
C.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 D.促进国人的思想解放 |
某网友在网贴《帝制的崩溃、宪政的破产——从<袁氏当国>看中国宪政的坎坷命运》中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革命党人为袁世凯量身定做的纸制枷锁。”此处的“量身定做”意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了
A.三权分立 | B.责任内阁制 | C.总统制 | D.民主共和制 |
1912年,记者黄远生说:“雄才大略之袁公,四通八达,绰绰乎游刃有余。受任未及期年,而大权一一在握,《约法》上之所谓种种限制不足以羁勒袁公,犹之吾国小说家所言习遁甲术者,虽身受缚勒,而先生指天画地,念念有词,周身绳索蜿蜒尽解。”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袁世凯得到了民众的支持 |
B.《临时约法》没有达到目的 |
C.袁世凯上台具有历史必然性 |
D.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制造舆论 |
清政府“预备立宪”期间批准的《各省咨议局章程及议员选举章程》规定,咨议局“钦遵谕旨,为各省采取舆论之地”。而主导各省咨议局的立宪党人则认为“咨议局为决议机关,与督抚立于对等地位”。二者的分歧反映了
A.统治者革命与改良之争 |
B.资产阶级内部的政体之争 |
C.咨议局职权大小之争 |
D.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争 |
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说:“这是孙中山最具前瞻性的思想遗产,也是当时最为曲高和寡的政治主张,但在百年之后却成为中国与世界面临的最为紧要的严重问题。”这段话评论的是:
A.民族主义 | B.民生主义 |
C.民权主义 | D.三大政策 |
1905年清朝一道奏折中写道:“□□一日不停,士人皆有侥幸得第之心,以分其砥砺实修之志。民间更相率观望……。”其中□□所缺文字是:
A.专制 | B.科举 | C.维新 | D.革命 |
2009年为林则徐虎门销烟170周年。毛泽东曾明确指出,我们的民主革命“从林则徐算起,一直革了一百多年”。但毛泽东也曾说过,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毛泽东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林则徐、孙中山都( )
A.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 |
B.反对封建统治 |
C.主张向西方学习政治制度 |
D.反对外来侵略 |
近代中国曾出现许多期刊,其中部分期刊存在时间较短,影响也不大,期刊的名字却反映出时代气息,例如:曙光、新社会、新中国、进步青年、新生、新气象、救国、自由、新妇女等,这些期刊表达了一种精神。这种精神的主旋律是( )
A.爱国主义 | B.民主科学 | C.追求真理 | D.平等进步 |
我国汉字博大精深,而修改汉字就更加独特有趣。近代史上“国”字的传统写法是“国”,但在太平天国的文献中“国"字却少了一点,口中是个“王”字,而辛亥革命后又有人将“国”写为“囻”,口中是个“民”字。对两次修改所表达的不同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
A.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认为没有统一全国,故“国’’不完整;后者说明中华民国已取得民族独立 |
B.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未摆脱专制思想的束缚;后者说明主权在民思想在《临时约法》中得到体现 |
C.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认为国中无财富;后者说明辛亥革命体现了孙中山的民权主义 |
D.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时时提醒自己清政府尚未推翻;后者说明孙中山把民生主义放在革命的首位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