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朝的财政制度,从顺治朝初立,到雍正朝完备,形成一套戒律森严、以解、协饷为核心的制度。清政府对财政收支有严密的规定,其经常性的财政收入列有10项,这些税目都是统一的、固定的,不得随意改变。但是19世纪40年代以后,此种静态的固定化的财政体系已不能适应急剧变动的时局。太平军兴后,解、协饷制度崩盘,无钱可拨的中央丧失了对地方财政的协调能力,晚清财源的开辟,中央少有作为,基本在地方政府的主导下,一系列财源相继确立,其中的大项有:厘金、关税、铸币、公债等。这与古代以土地人口为基本的税源有很大区别,也导致了地方财政收支日益膨胀和中央收支日益萎缩。
——摘编自郭卫东《倾覆与再建:明中叶至辛亥革命的政治文明》
材料二 清政府利用20世纪初进行的“新政”,开始了财政方面的改革。1903年,清政府设立财政处,1906年,清廷设立税务处,准备在统一税权,主要是海关税和常关税方面做些工作。同年,清政府将户部改为度支部,负责统管全国财政,统一设立中央统管下的度支公所和财政公所,向各省派驻监理官。
——摘编自郭卫东《倾覆与再建:明中叶至辛亥革命的政治文明》
材料三 南京国民政府在财政税收方面明确提出了统一财政、集中财权的政策主张,按照西方的财税理论,改革旧税制,着手新税制的建设。宋子文出任财政部长后,首先划分了中央和地方财政收支系统,确立了南京国民政府的财政体制。为了防止中央与地方发生冲突,财政部于1928年11月间正式公布了划分国、地税收支标准案,基本上完成国、地税收系统的划分。
——摘编自张志超等《民国时期(1912—1937)财税改革问题对话》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19世纪40年代前后清政府的财政税收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原因。
(2)据材料二、三指出,晚清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在财政税收上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积极影响。
武昌起义之后,广州地方商绅要求光复广东的请愿活动被两广总督张鸣歧驱散,革命党则暗杀满族将军并组织民军向广州进发,广州商绅再集会选举张鸣歧为新政府都督,不料张鸣歧已逃出广州。广东光复的过程说明
A.商绅斗争目标不同于革命党人 | B.革命党暴力活动得到了商绅支持 |
C.当时封建统治的支柱是商绅阶层 | D.各阶层在反清的方式上不尽相同 |
自太平军兴起后,各省多以镇压太平军为借口,截留田赋,以备急需。《辛丑条约》签订后,因赔款数额巨大,中央无力偿还,遂将赔款数额分摊于各省,于是各省便以分担赔款之名而获得就地自由筹款之权。及至民国初年,因时局动乱,各省田赋多被地方军阀擅自截留或挪用。上述材料实质上表明了从晚清到民国初年
A.中央集权的财政体制被破坏 | B.列强的侵略加重了地方负担 |
C.社会动荡不安导致财赋减少 | D.地方政府可以自由征收田赋 |
有人认为:“从实力来讲,孙中山比起洪秀全来,相差不知几千万里了,而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却被孙文的几个口号叫垮了,何哉?主题使然也。孙中山把主题摸对了,几颗炸弹一丢,满清帝国就土崩瓦解了。”这反映出( )
①三民主义基本符合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
②实力是否强大,对历史进程的发展无关紧要
③清政府舆论管制不成功
④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能否将个人事业同时代的需求相结合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①④ |
南京成功取得2014年青年奥运会的举办权。同时,南京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发生在南京。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在列强侵略中国的战争中,使中国开始沦为和最终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是哪两场战争?
(2)近代史上,农民阶级领导了太平天国运动,定都天京,确立了农民政权。这一政权的纲领是什么?该政权在南京颁布了代表中国近代化方向的新方案是什么?(2)
(3)武昌起义后,1912年元旦在南京成立中华民国,随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一宪法文件在国民权利方面是如何规定的?性质和意义分别是什么?
(4)与辛亥革命相比较,五四运动在革命性质和意义上都更进一步,请简要说明。
某网友在网贴《帝制的崩溃 宪政的破产——从<袁氏当国>看中国宪政的坎坷命运》中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革命党人为袁世凯量身定做的纸制枷锁。”此处的“量身定做”意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了
A.三权分立 | B.总统制 |
C.责任内阁制 | D.民主共和制 |
1940年3月28日,国民党中央发出370号公函,称:“本党总理孙先生倡导国民革命,首创中华民国,更新政体,永奠邦基。谋世界之大同,求国际之平等,光被四表,功高万世……尊称总理为中华民国国父。”上述材料涵盖了孙中山的主要活动有
①亲自领导武昌起义 ②创立中华民国 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④领导了北伐战争
A.②④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外交是一个国家在国家舞台上展现自己的舞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几乎每一位西方作者写到中国社会状况时,毫无例外地要描述一番中国人吸食鸦片的方式及其对道德和身体的危害,于是,在一般印象中,中国就是抽鸦片的国家。
——转引自周宁《鸦片帝国》(1840—1876)
材料二 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这种共和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
——N佩弗《远东》
材料三 1958年美国人伊罗生出版的《浮学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下列六个阶段:①尊敬阶段(18世纪);②轻视阶段(1840—1905年);③乐善好施阶段(1905—1937);④赞赏阶段(1937-1944);⑤清醒阶段(1944—1949);⑥敌对阶段(1949—)。
——袁明《备论中国在美国的形象》
材料四 以“小球转动大球”而作为“破冰之旅”载入新中国外交史册的“乒乓外交”曾经备受瞩目。对此事件周恩来总理引用《论语·学而第一》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表达中国政府心情,并开心地说“现在,门打开了。”
——《环球时报》
材料五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西方人对“中国形象”分别做出了怎样的描述?
(2)分析材料三中美国对中国形成第②个阶段看法时,中国签订了哪些不平等条约?
对中国的社会性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分析材料三中美国对中国形成第④和第⑥两个阶段总体看法的主要政治背景
(4)根据材料四,结合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成就,指出“门打开”后“有朋自远方来”的表现。
(5)材料五反映出新时期中国外交的哪些方面?导致不同时期中国外交地位变化的因素是什么?
“从实力上讲,孙中山比起洪秀全来,相差不知几千万里了,而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却被孙文几个口号叫垮了,何哉?”最确切的回答是
A.清政府舆论管制不成功 | B.三民主义符合历史潮流 |
C.革命成功重在舆论宣传 | D.洪秀全不注意斗争策略 |
下图是辛亥革命时期的漫画《葫芦尚未捺下,瓢儿又起来了》,它表明
A.清朝统治面临崩溃 | B.保路风潮已被镇压 |
C.武昌起义即将爆发 | D.革命派的实力强大 |
(10分)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2年元旦的《申报》以显著地位刊登庆祝标语和祝词。标语字把民国的“国”改写为“囻”。
——宋军《申报的兴衰》
(1) 根据材料一指出:《申报》庆祝的1912年元旦的重大政治事件是什么?(2分)这一事件反映了当时中国政治怎样的发展趋势?(2分)
材料二 (民国初年)官府之文告,政党之宣言,报章之言论,街巷之谈说,道及君主,恒必以恶语冠之随之。
——梁启超《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
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袁世凯身败名裂,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一》(人民版)
(2) 材料二主要反映了辛亥革命的哪一重要成果?(2分)
材料三
(3) 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列举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在破除传统陋习方面的三项措施。 (6分)
(4) 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辛亥革命在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历史地位。(2分)
在学习了辛亥革命的相关内容后,有五位同学表达了各自对这场革命的看法.,其中哪些同学的观点符合辛亥革命的实际情况
甲: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干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乙:辛亥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的侵略势力
丙:辛亥革命后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丁:辛亥革命用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人民群众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
戊:辛亥革命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A.甲乙丙丁戊 | B.甲乙丙戊 |
C.甲乙丙丁 | D.甲乙丁戊 |
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发展阶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概述、标识、解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雅典贵族统治的改变是从梭伦之时开始的。梭伦以整个城邦公社的利益为重,主张不偏不倚的立场。他既痛恨贵族的顽劣,也不愿引发平民的暴动,主张以改革的方式解决平民备受压迫的各类问题。
—— 《两方文明简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梭伦改革的指导思想。结合所学知识,从民主政治的角度说明梭伦“改变了雅典的贵族统治”。
材料二 王安石的最大弊病,还在仅看重死的法制,而忽视了活的人事。依照当时情况,非先澄清吏治,不足以宽养民力。非宽养民力,不足以厚培国本。非厚培国本,不足以遽希武功。……在国内新政措施全无头绪的当日,却同时引起边衅,对外便觊开疆用武。因此更是加意聚敛,而忽略了为国家的百年长计。
——钱穆《国史大纲》
(2)根据材料二,概括钱穆先生从哪些角度指出了王安石变法存在的不足?
材料三 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的夹缝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艰难、曲折地发展,但在近代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仍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见下图)。
——人民版历史教材
(3)根据材料三,从现代化的视角论证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要求:条理清晰,史论结合)
材料四 从20世纪初到今天,现代中国产生了三代新人。
第一代新人,叫做新青年,大体出生于1911年到1949年之间……
第二代新人,是社会主义新人,他们大体出生于1949年到1979年之间……
第三代新人,叫新人类,出生、成长于1979年左右到现在……
——摘自海克《现代中国的三代新人:从“新青年”到“新人类”》
(4)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材料四划分“三代新人”的主要依据。请在“三代新人”中任选一代,判断他们在青春时期的价值取向,并结合史实予以说明。
“中国政治现代化的第一个巨大跃迁是从铲除专制政治到奠基现代民主政治;第二个巨大跃迁是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的基本确立,到进入社会主义法治政治的基本轨道。”在两个跃迁的过程中,“第一次跃迁起点”、“为现代民主奠基”、和“进入社会主义法治政治的基本轨道”分别指什么事件
A.辛亥革命、五四宪法、改革开放 |
B.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依法治国”被载入宪法 |
C.辛亥革命、《共同纲领》、“依法治国”被中共十五大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 |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五四宪法》的制定、改革开放 |
梁启超在《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中说:“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下列关于这三回革命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汉朝的革命打破了夏商周以来官僚政治的局面 |
B.周朝的革命体现了族权和政权的结合 |
C.辛亥革命使人们开始意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 |
D.辛亥革命开启了进步的闸门,使反动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
试题篮
()